涂料文集
介绍光固化涂料研究概况及其进展
光固化涂料主要指在光照射下可以迅速交联固化成膜的一类新型涂料,因其高效涂装和环境友好等特征,已在涂料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与溶剂型涂料相比,光固化涂料具有固化速度快、无挥发性溶剂、节约能源、费用低、可自动化生产等特点[1-7]。自从20世纪60年代德国Bayer公司开发了第一代紫外光固化涂料以来,光固化涂料技术上不断成熟,原材料、品种、性能不断发展。早期的光固化涂料主要应用于木器涂装,而现在所适用的基材已扩展至纸张、塑料、金属、石材、水泥、织物、皮革等;涂料的外观也由最初的高光型,发展出亚光型、磨砂型、金属闪光型、珠光型、烫金型、纹理型等;适宜涂装方式包括淋涂、辊涂、喷涂、浸涂、丝印、胶印、柔印、凹印等。光固化涂料体系一般由低聚物、活性稀释剂(单体)、光引发剂和各种添加剂组成,本文综述了这几种最重要组分的研究概况和一些进展。
1光引发剂
光引发剂是光固化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它关系到配方体系在光照时低聚物及单体能否迅速由液态转变成固态。按照引发机理不同,光引发剂可分为自由基聚合光引发剂与阳离子光引发剂,其中以自由基聚合光引发剂应用最为广泛。目前光固化涂料领域使用较多的为小分子紫外自由基光聚合引发剂,它与聚合物相容性较差,残留在产物中的未反应的光引发剂及光解碎片容易迁移和挥发,使产物老化黄变,并具有不愉快的气味和毒性,这制约了光固化体系在食品和药物包装等方面的进一步应用[8-13]。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解决途径。其中之一即为可聚合光引发剂的开发及应用,此类光引发剂能够通过化学键结合到固化后的材料中,从而减少了普通小分子光引发剂及其光反应产物在材料中的残留,可以有效地解决气味以及毒性的问题。然而,当此方法用于裂解型光引发剂时,裂解产物中至少有一种会以小分子的形式残留在固化后的材料中,因此只能部分解决问题。而可聚合夺氢型光引发剂理论上可完全解决这一问题,这类光引发剂将夺氢型光引发剂和助引发剂引入到同一个分子中,其引发聚合的速率有所增大,同时这类单体还具有(甲基)丙烯酸酯双键,在聚合过程中能够结合到聚合物中,从而消除或降低了其残留物从产品中迁移出来的不利因素[14-16]。但是,由于任何可聚合光引发剂中的可聚合成分都不能完全反应,使所有的光引发剂全部通过化学键结合到固化后的材料中,因此仍有少量的光引发剂光解产物以小分子的形式残留在材料中。而如果将引发剂大分子化[17-18],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另一条有效的解决小分子光引发剂及其光解碎片容易迁移和挥发的问题的途径是发展多官能度光引发剂。多官能度光引发剂是指在一个光引发剂分子中含有2个或2个以上相同或不同的光化学活性基团的光引发剂。当同一个多官能度光引发剂中的光活性基团相同时,它们与相应的单官能度光__引发剂相比,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主要对其“迁移”和“气味”问题有所改善。双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BAPO)是一种已成功商业化的双官能度光引发剂。然而,大多数这类多官能度光引发剂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或以专利的形式存在。在涂料工业中,除了要解决光引发剂引起的气味以及毒性的问题外,还要通过光引发剂的调整来改善涂层的表面性能,尤其是表面的硬度、抗刮擦性和光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光引发剂应尽可能集中在涂料的表面,因此,需要对光引发剂进行特殊的改性,如Ciba公司发明了一类新颖的含有表面活性硅氧烷的光引发剂,在生产稳定的、抗刮擦涂料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应用[19-21]。
2低聚物
低聚物是光固化体系中比例最大的组分之一,它构成了固化产品的基本骨架,并决定了固化后产品的基本性能。目前市场份额最大的是自由基聚合机理的光固化产品,可供选择的低聚物也比较丰富。环氧丙烯酸酯是目前国内光固化行业消耗量最大的一类低聚物,各类环氧丙烯酸酯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但也有其缺点。比如应用较多的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酯,所形成的固化膜硬度和拉伸强度大、抗张强度大、膜层光泽高、耐化学品性优异,但同时也具有脆性高、固化膜柔性不足等缺点;环氧化油丙烯酸酯价格便宜、柔韧性好,但固化速度慢、力学性能差。国内外的研究者们对各类环氧丙烯酸酯进行了改性研究,以期得到满足各种不同需求的树脂。例如可以利用双羟基化合物的羟基与部分环氧基反应,然后剩下的环氧基再与丙烯酸进行酯化反应来提高柔韧性。此外还可以通过胺改性的方法提高固化速度,改善脆性和附着力;用聚氨酯链段改性提高耐磨、耐热和弹性;有机硅改性提高耐候性、耐热性、耐磨性和防污性等[22-23]。而以柔性长链脂肪二酸(如壬二酸)或一元羧酸(如油酸、蓖麻油酸等)部分代替丙烯酸,在环氧丙烯酸酯链上引入柔性长链烃基,可改善其柔韧性,同时树脂对颜填料的润湿性也可能得以改善[24-25]。聚氨酯丙烯酸酯(PUA)是另一类比较重要的光固化低聚物,其应用广泛程度仅次于环氧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综合了聚氨酯和丙烯酸酯树脂的优良性能,具有较好的光固化速度、附着力、柔韧性、耐磨性及突出的高弹性和伸长率。并可以通过调整分子结构和官能度,从而得到性能广泛的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以适应不同的需要[26-27]。以往的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多以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原料,由此形成的聚氨酯易发黄,耐候性很差。近来多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原料,其中的脂环结构赋予聚氨酯良好的硬度和柔顺性,所形成的聚氨酯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光稳定性,不易发黄,是综合性能较均衡的品种[28-29]。而脂肪族六次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分子中存在柔韧的长链,用它合成出来的聚氨酯具有更为优异的柔韧性和力学性能及突出的光稳定性[30]。此外,有人利用碳酸乙烯酯与胺的开环反应来制备氨酯丙烯酸酯,该方法不需要使用二异氰酸酯,对人体和环境不会造成影响,是合成氨酯丙烯酸酯的一种新途径。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的合成工艺不同,会严重影响其最终性质,如黏度、相对分子质量等[31]。实际应用中,可根据聚合物的具体用途结合其加工性能来选择较为理想的合成工艺[32-33],可以从原料种类、合成温度、溶剂含量、催化剂含量、单体投料等进行调整。阳离子光固化体系具有固化时体积收缩率小,对基材附着力强,光固化过程不被氧气阻聚,固化反应不易终止,适于厚膜的光固化等优点。对阳离子光固化体系,适合的低聚物主要包括各种环氧树脂、环氧官能化聚硅氧烷树脂、具有乙烯基醚官能团的树脂等,其中环氧树脂是应用较多的一类阳离子型树脂。其中缩水甘油醚类环氧活性较低,反应慢,形成的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也较低,因此虽然其价格低廉,但在阳离子光固化领域始终占据不了优势地位,而脂环族环氧反应活性较高,虽然价格相对较高,但在阳离子固化体系中仍然占主要地位。除上述几种应用和研究较为广泛的光固化树脂外,还有一些功能特殊、应用规模不大的低聚物,如多烯烃低聚物、丙烯酸酯化氨基树脂、纤维素丙烯酸酯、氟碳树脂及有机磷腈树脂等。另外,不含光引发剂的电荷转移光固化体系主要是由富电子和缺电子树脂配合,是比较新颖的类型[34-35]。
        
 
     			 
  
  
1光引发剂
光引发剂是光固化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它关系到配方体系在光照时低聚物及单体能否迅速由液态转变成固态。按照引发机理不同,光引发剂可分为自由基聚合光引发剂与阳离子光引发剂,其中以自由基聚合光引发剂应用最为广泛。目前光固化涂料领域使用较多的为小分子紫外自由基光聚合引发剂,它与聚合物相容性较差,残留在产物中的未反应的光引发剂及光解碎片容易迁移和挥发,使产物老化黄变,并具有不愉快的气味和毒性,这制约了光固化体系在食品和药物包装等方面的进一步应用[8-13]。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解决途径。其中之一即为可聚合光引发剂的开发及应用,此类光引发剂能够通过化学键结合到固化后的材料中,从而减少了普通小分子光引发剂及其光反应产物在材料中的残留,可以有效地解决气味以及毒性的问题。然而,当此方法用于裂解型光引发剂时,裂解产物中至少有一种会以小分子的形式残留在固化后的材料中,因此只能部分解决问题。而可聚合夺氢型光引发剂理论上可完全解决这一问题,这类光引发剂将夺氢型光引发剂和助引发剂引入到同一个分子中,其引发聚合的速率有所增大,同时这类单体还具有(甲基)丙烯酸酯双键,在聚合过程中能够结合到聚合物中,从而消除或降低了其残留物从产品中迁移出来的不利因素[14-16]。但是,由于任何可聚合光引发剂中的可聚合成分都不能完全反应,使所有的光引发剂全部通过化学键结合到固化后的材料中,因此仍有少量的光引发剂光解产物以小分子的形式残留在材料中。而如果将引发剂大分子化[17-18],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另一条有效的解决小分子光引发剂及其光解碎片容易迁移和挥发的问题的途径是发展多官能度光引发剂。多官能度光引发剂是指在一个光引发剂分子中含有2个或2个以上相同或不同的光化学活性基团的光引发剂。当同一个多官能度光引发剂中的光活性基团相同时,它们与相应的单官能度光__引发剂相比,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主要对其“迁移”和“气味”问题有所改善。双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BAPO)是一种已成功商业化的双官能度光引发剂。然而,大多数这类多官能度光引发剂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或以专利的形式存在。在涂料工业中,除了要解决光引发剂引起的气味以及毒性的问题外,还要通过光引发剂的调整来改善涂层的表面性能,尤其是表面的硬度、抗刮擦性和光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光引发剂应尽可能集中在涂料的表面,因此,需要对光引发剂进行特殊的改性,如Ciba公司发明了一类新颖的含有表面活性硅氧烷的光引发剂,在生产稳定的、抗刮擦涂料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应用[19-21]。
2低聚物
低聚物是光固化体系中比例最大的组分之一,它构成了固化产品的基本骨架,并决定了固化后产品的基本性能。目前市场份额最大的是自由基聚合机理的光固化产品,可供选择的低聚物也比较丰富。环氧丙烯酸酯是目前国内光固化行业消耗量最大的一类低聚物,各类环氧丙烯酸酯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但也有其缺点。比如应用较多的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酯,所形成的固化膜硬度和拉伸强度大、抗张强度大、膜层光泽高、耐化学品性优异,但同时也具有脆性高、固化膜柔性不足等缺点;环氧化油丙烯酸酯价格便宜、柔韧性好,但固化速度慢、力学性能差。国内外的研究者们对各类环氧丙烯酸酯进行了改性研究,以期得到满足各种不同需求的树脂。例如可以利用双羟基化合物的羟基与部分环氧基反应,然后剩下的环氧基再与丙烯酸进行酯化反应来提高柔韧性。此外还可以通过胺改性的方法提高固化速度,改善脆性和附着力;用聚氨酯链段改性提高耐磨、耐热和弹性;有机硅改性提高耐候性、耐热性、耐磨性和防污性等[22-23]。而以柔性长链脂肪二酸(如壬二酸)或一元羧酸(如油酸、蓖麻油酸等)部分代替丙烯酸,在环氧丙烯酸酯链上引入柔性长链烃基,可改善其柔韧性,同时树脂对颜填料的润湿性也可能得以改善[24-25]。聚氨酯丙烯酸酯(PUA)是另一类比较重要的光固化低聚物,其应用广泛程度仅次于环氧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综合了聚氨酯和丙烯酸酯树脂的优良性能,具有较好的光固化速度、附着力、柔韧性、耐磨性及突出的高弹性和伸长率。并可以通过调整分子结构和官能度,从而得到性能广泛的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以适应不同的需要[26-27]。以往的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多以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原料,由此形成的聚氨酯易发黄,耐候性很差。近来多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原料,其中的脂环结构赋予聚氨酯良好的硬度和柔顺性,所形成的聚氨酯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光稳定性,不易发黄,是综合性能较均衡的品种[28-29]。而脂肪族六次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分子中存在柔韧的长链,用它合成出来的聚氨酯具有更为优异的柔韧性和力学性能及突出的光稳定性[30]。此外,有人利用碳酸乙烯酯与胺的开环反应来制备氨酯丙烯酸酯,该方法不需要使用二异氰酸酯,对人体和环境不会造成影响,是合成氨酯丙烯酸酯的一种新途径。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的合成工艺不同,会严重影响其最终性质,如黏度、相对分子质量等[31]。实际应用中,可根据聚合物的具体用途结合其加工性能来选择较为理想的合成工艺[32-33],可以从原料种类、合成温度、溶剂含量、催化剂含量、单体投料等进行调整。阳离子光固化体系具有固化时体积收缩率小,对基材附着力强,光固化过程不被氧气阻聚,固化反应不易终止,适于厚膜的光固化等优点。对阳离子光固化体系,适合的低聚物主要包括各种环氧树脂、环氧官能化聚硅氧烷树脂、具有乙烯基醚官能团的树脂等,其中环氧树脂是应用较多的一类阳离子型树脂。其中缩水甘油醚类环氧活性较低,反应慢,形成的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也较低,因此虽然其价格低廉,但在阳离子光固化领域始终占据不了优势地位,而脂环族环氧反应活性较高,虽然价格相对较高,但在阳离子固化体系中仍然占主要地位。除上述几种应用和研究较为广泛的光固化树脂外,还有一些功能特殊、应用规模不大的低聚物,如多烯烃低聚物、丙烯酸酯化氨基树脂、纤维素丙烯酸酯、氟碳树脂及有机磷腈树脂等。另外,不含光引发剂的电荷转移光固化体系主要是由富电子和缺电子树脂配合,是比较新颖的类型[34-35]。
相关文章
发布评论
 
  已有
已有 杭州湖州绍兴马莱
杭州湖州绍兴马莱 巴洛克风格餐厅
巴洛克风格餐厅 马来漆工程097
马来漆工程097 马来漆工程095
马来漆工程095 马来漆工程094
马来漆工程094 马来漆工程086
马来漆工程086 马来漆工程082
马来漆工程082 马来漆工程078
马来漆工程078 马来漆工程069
马来漆工程069 马来漆工程065
马来漆工程065 马来漆工程061
马来漆工程061 马来漆工程060
马来漆工程060 马来漆工程051
马来漆工程051 马来漆工程036
马来漆工程036 马来漆工程034
马来漆工程034 马来漆工程031
马来漆工程031 马来漆工程028
马来漆工程028 马来漆工程001
马来漆工程001 马来漆工程002
马来漆工程002 马来漆工程003
马来漆工程003 马来漆工程004
马来漆工程004 马来漆工程005
马来漆工程005 马来漆工程006
马来漆工程006 马来漆工程007
马来漆工程007 马来漆工程008
马来漆工程008 马来漆
马来漆 仿石材
仿石材 艺术漆
艺术漆 液体壁纸
液体壁纸 肌理漆
肌理漆 荧光壁画
荧光壁画 质感涂料
质感涂料 特殊漆
特殊漆 彩石漆
彩石漆 进口涂料
进口涂料 金银箔
金银箔 墙体塑石
墙体塑石 艺术帛
艺术帛 艺术地坪
艺术地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