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技术
研究有机硅改性环氧丙烯酸酯光固化涂料
2·2涂层的耐温性能分析
用热重分析仪对上述UVC1、UVC2及有机硅改性光固化涂层进行耐温性测试,结果见图3.
用热重分析仪对上述UVC1、UVC2及有机硅改性光固化涂层进行耐温性测试,结果见图3.

图3
从图中可以看出,有机硅改性环氧丙烯酸酯光固化涂层在352·09℃时失重(W)达14·65%,UVC1在417·28℃时失重达7·13%,而UVC2在377·20℃时的失重为9·5%.有机硅改性环氧丙烯酸酯光固化涂层与混杂光固化涂层相比,其耐温性明显要低于后者,这主要是由于前者受氧阻聚和填料对紫外线吸收的影响,固化程度及交联密度要低于后者.对比UVC1与UVC2两者的耐温性可以发现,有填料存在时混杂光固化涂层的固化程度与交联密度会受到影响.但对比有机硅改性环氧丙烯酸酯光固化涂层和UVC2可以发现,后者的耐温性要优于前者,这说明尽管有填料存在,但混杂光固化涂层的固化程度与交联密度仍高于有机硅改性环氧丙烯酸酯光固化涂层.
2·3涂层的耐腐蚀性能研究
用电化学交流阻抗来评价耐蚀效果,实际上是比较传递阻率即当频率趋于无穷大时的阻抗值,而阻抗值与阻抗测试曲线的高度和宽度有关,高度越高或宽度越大,阻抗值就越大.本文对UVC1、UVC2以及有机硅改性环氧丙烯酸酯光固化涂层进行了交流阻抗测试,选取浸泡5,10,15d后涂层的阻抗值进行对比,结果见图4.
2·3涂层的耐腐蚀性能研究
用电化学交流阻抗来评价耐蚀效果,实际上是比较传递阻率即当频率趋于无穷大时的阻抗值,而阻抗值与阻抗测试曲线的高度和宽度有关,高度越高或宽度越大,阻抗值就越大.本文对UVC1、UVC2以及有机硅改性环氧丙烯酸酯光固化涂层进行了交流阻抗测试,选取浸泡5,10,15d后涂层的阻抗值进行对比,结果见图4.

图4
从图中可以看出,3种光固化涂层的阻抗值均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但阻抗值降低的速度不同,UVC1阻抗值降低的速度最小,其次是UVC2,最大的是有机硅改性环氧丙烯酸酯光固化涂料.造成3种涂层耐腐蚀性能不一致的原因是由于涂层的固化程度与交联密度.混杂光固化涂料的固化程度要优于有机硅改性环氧丙烯酸酯光固化涂料,其耐腐蚀性能要强.填料的加入对紫外线有一定的吸收,使得不含填料的混杂光固化涂层耐腐蚀性要优于含填料的混杂光固化涂层,但两者差别不大,其原因在于填料虽会吸收紫外线影响固化效果,但对涂层的耐腐蚀性也能产生积极作用.
2·43种涂层固化速度的比较
对有机硅改性环氧丙烯酸酯光固化涂层、UVC1和UVC2这3种涂层硬度随时间变化进行测试,结果见表1.
2·43种涂层固化速度的比较
对有机硅改性环氧丙烯酸酯光固化涂层、UVC1和UVC2这3种涂层硬度随时间变化进行测试,结果见表1.

表1
由表1可知,UVC1硬度增加的速度最快,其次是UVC2,最慢的是有机硅改性环氧丙烯酸酯光固化涂层.UVC1比UVC2硬度增加的速度较快的原因为填料粒子的加入大量吸收了紫外线,从而直接影响涂层的光固化速度.而UVC2的固化速度大于有机硅改性环氧丙烯酸酯光固化涂层,这说明混杂光固化涂层的固化方式能很好地解决有机硅改性环氧丙烯酸酯光固化涂层固化不完全的问题.
3·结论
混杂光固化涂层在固化过程中不仅发生了双键的自由基聚合,同时还存在环氧基的缩聚反应和异氰酸酯基与羟基的反应.混杂光固化涂层的耐温性及耐腐蚀性均优于常规光固化涂层.混杂光固化涂层的固化方式很好地解决了填料对紫外线吸收等导致的涂层固化不完全的问题,对涂层的柔韧性略有影响.
3·结论
混杂光固化涂层在固化过程中不仅发生了双键的自由基聚合,同时还存在环氧基的缩聚反应和异氰酸酯基与羟基的反应.混杂光固化涂层的耐温性及耐腐蚀性均优于常规光固化涂层.混杂光固化涂层的固化方式很好地解决了填料对紫外线吸收等导致的涂层固化不完全的问题,对涂层的柔韧性略有影响.
相关文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