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文集
古代剔红的历史及发展
数年前,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个产自明朝永乐时期的云龙纹剔红盒子以1193.8万港元成交,这一得标价让许多普通收藏爱好者费解不已。实际上,剔红一直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收藏价值不容小觑。

剔红——福寿碗
 
 
     			 
  
  

剔红——福寿碗
中国是漆的发明国,使用漆的历史至少有7000多年。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又赋予了漆艺术有了独特的民族形式——剔红。这一工艺萌芽于隋唐,成熟于宋,鼎盛于元明,清代乾隆以后又有一定发展。剔红工艺复杂,同时还浸透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历史上有不小数量的剔红散落在世界各地,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所珍视。
器物雕刻的艺术
剔红又名“雕红漆”或“红雕漆”,即是在器物的胎型上涂上几十层朱色大漆,待干后再雕刻出浮雕的纹样。根据漆色的不同,有剔红、剔黄、剔绿、剔黑、剔彩、剔犀之分,其中以剔红器最多见。此技法萌芽于隋唐,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剔红是非常民族化的一种精美工艺品,运用精湛的雕刻技艺赋予了漆器华丽的气质,工艺繁复,技艺要求高,制作周期长,所以古董级的剔红存世量很小,每一件都值得珍藏。
剔红工艺主要分三个大部分,制胎,髹漆,雕刻。胎有金属非金属之分,髹漆就是刷漆,共要几十道、上百道,甚至有达到两三百道的。一道刷好了,要等半干才能刷第二道。为防龟裂,漆不能烘干,不能晒干,一定要在室内阴干,每天一般只能刷一道,最多两道。工艺的特殊性决定了剔红的漫长制作周期,少则数月,多则经年。
中国人尚红,此类作品大部分是红的,小部分才是绿的、黄的、黑的或其他颜色的。对于这些可相对的称剔绿、剔黄、剔黑、剔犀也可笼统地称作剔红。剔犀一般为一道黑,一道红,有特殊的艺术效果,有点像犀角的纹路。富有想像力的古人将剔犀两字冠与了这种艺术品。
永乐年间创高峰
对于剔红的收藏鉴定,我们可以通过剔红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来进行区别鉴定。精美的古董级剔红存世量不大,鉴定并非十分困难。
剔红在宋代,胎多为黄金或者白银,在战乱期间拥有者往往会为了减小体积,剥去雕漆层,只留金和银。现如今宋代的雕漆在国内难觅踪影,在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到是显露过踪迹,这些留存在日本的珍贵雕漆也正是当时两国互通贸易的见证。
到了元代,剔红工艺日趋完美,元代剔红大家张成增加了髹漆的层数,并在打磨工艺上下足苦功。这一时期的作品比较厚实,只见线条不见刀痕,显得十分浑厚。
明代早期,尤其是永乐年间,工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但风格与元代时期仍旧一脉相承。明中晚期,这种工艺有所衰落。清朝乾隆太平盛世,百业兴旺,宫廷里的造办处又开始十分重视剔红的制作。这时的剔红作品就不太注意打磨了,通体都可见到工匠制作时留下的刀痕,有着一种精巧的美感。
清代乾隆以后开始有了铜胎剔红。有些高档的剔红作品,铜胎上还鎏金。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清代的剔红也不多了,同样弥足珍贵,值得收藏。
 
        器物雕刻的艺术
剔红又名“雕红漆”或“红雕漆”,即是在器物的胎型上涂上几十层朱色大漆,待干后再雕刻出浮雕的纹样。根据漆色的不同,有剔红、剔黄、剔绿、剔黑、剔彩、剔犀之分,其中以剔红器最多见。此技法萌芽于隋唐,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剔红是非常民族化的一种精美工艺品,运用精湛的雕刻技艺赋予了漆器华丽的气质,工艺繁复,技艺要求高,制作周期长,所以古董级的剔红存世量很小,每一件都值得珍藏。
剔红工艺主要分三个大部分,制胎,髹漆,雕刻。胎有金属非金属之分,髹漆就是刷漆,共要几十道、上百道,甚至有达到两三百道的。一道刷好了,要等半干才能刷第二道。为防龟裂,漆不能烘干,不能晒干,一定要在室内阴干,每天一般只能刷一道,最多两道。工艺的特殊性决定了剔红的漫长制作周期,少则数月,多则经年。
中国人尚红,此类作品大部分是红的,小部分才是绿的、黄的、黑的或其他颜色的。对于这些可相对的称剔绿、剔黄、剔黑、剔犀也可笼统地称作剔红。剔犀一般为一道黑,一道红,有特殊的艺术效果,有点像犀角的纹路。富有想像力的古人将剔犀两字冠与了这种艺术品。
永乐年间创高峰
对于剔红的收藏鉴定,我们可以通过剔红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来进行区别鉴定。精美的古董级剔红存世量不大,鉴定并非十分困难。
剔红在宋代,胎多为黄金或者白银,在战乱期间拥有者往往会为了减小体积,剥去雕漆层,只留金和银。现如今宋代的雕漆在国内难觅踪影,在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到是显露过踪迹,这些留存在日本的珍贵雕漆也正是当时两国互通贸易的见证。
到了元代,剔红工艺日趋完美,元代剔红大家张成增加了髹漆的层数,并在打磨工艺上下足苦功。这一时期的作品比较厚实,只见线条不见刀痕,显得十分浑厚。
明代早期,尤其是永乐年间,工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但风格与元代时期仍旧一脉相承。明中晚期,这种工艺有所衰落。清朝乾隆太平盛世,百业兴旺,宫廷里的造办处又开始十分重视剔红的制作。这时的剔红作品就不太注意打磨了,通体都可见到工匠制作时留下的刀痕,有着一种精巧的美感。
清代乾隆以后开始有了铜胎剔红。有些高档的剔红作品,铜胎上还鎏金。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清代的剔红也不多了,同样弥足珍贵,值得收藏。
相关文章
发布评论
 
  已有
已有 杭州湖州绍兴马莱
杭州湖州绍兴马莱 巴洛克风格餐厅
巴洛克风格餐厅 马来漆工程097
马来漆工程097 马来漆工程095
马来漆工程095 马来漆工程094
马来漆工程094 马来漆工程086
马来漆工程086 马来漆工程082
马来漆工程082 马来漆工程078
马来漆工程078 马来漆工程069
马来漆工程069 马来漆工程065
马来漆工程065 马来漆工程061
马来漆工程061 马来漆工程060
马来漆工程060 马来漆工程051
马来漆工程051 马来漆工程036
马来漆工程036 马来漆工程034
马来漆工程034 马来漆工程031
马来漆工程031 马来漆工程028
马来漆工程028 马来漆工程001
马来漆工程001 马来漆工程002
马来漆工程002 马来漆工程003
马来漆工程003 马来漆工程004
马来漆工程004 马来漆工程005
马来漆工程005 马来漆工程006
马来漆工程006 马来漆工程007
马来漆工程007 马来漆工程008
马来漆工程008 马来漆
马来漆 仿石材
仿石材 艺术漆
艺术漆 液体壁纸
液体壁纸 肌理漆
肌理漆 荧光壁画
荧光壁画 质感涂料
质感涂料 特殊漆
特殊漆 彩石漆
彩石漆 进口涂料
进口涂料 金银箔
金银箔 墙体塑石
墙体塑石 艺术帛
艺术帛 艺术地坪
艺术地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