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技术
研究颜填料对有机硅粘接涂层耐高温和防腐的影响
1.4.2耐高温性能测定
将涂敷粘接涂层的(马口铁)试片置于马弗炉中,自300℃起每升温50℃恒温3h,冷却并观察粘接涂层的外观;则耐温终点=粘接涂层开始出现开裂或剥落时的温度-50℃,然后进行下列性能的测定。
(1)附着力:按照GB/T1720-1989标准,采用漆膜附着力试验仪进行测定。
(2)抗冲击性能:按照GB/T1732-1993标准,采用漆膜冲击器进行测定。
(3)柔韧性:按照GB/T1731-1993标准,采用漆膜弹性实验器进行测定。
1.4.3耐腐蚀性能测定
将涂敷底漆的(马口铁)试片置于200℃以上的烘箱中烘干,将面漆涂敷在底漆上,用同样方法进行烘干处理;然后用石蜡将涂敷两层粘接涂层的试片进行封边处理(以避免各种溶剂的腐蚀),并分别将其放入各种介质中(如去离子水、5%NaCl、5%NaOH、5%浓H2SO4和汽油等),每间隔24h观察1次;若168h之内粘接涂层未出现脱层、开裂等现象,则视为合格。
用胶布将已烘干(涂敷两层粘接涂层)的试片进行封边处理;然后将其放入盐雾试验箱中(试验温度35℃,饱和温度45℃,间隙周期为停10s喷20s),48h后观察试片表面有无破裂、脱皮等现象。
2·结果与讨论
2.1粘接涂层的微观形貌
2.1.1金相显微镜观察粘接涂层的微观形貌
图1是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到的粘接涂层的微观形貌。由图1可知:该粘接涂层由两层组成,底层是以铁红为主要填料的红色底漆(厚44μm),面层是以锐钛型钛白粉为主要颜填料的白色面漆(厚23μm);两层粘接涂层的总厚度是66μm,与实际总厚度相差仅1μm,说明该粘接涂层涂刷得非常均匀。
由于两层粘接涂层间未产生气泡等不良现象,说明颜填料较均匀地分散在树脂中,两层粘接涂层间的结合较紧密。
2.1.2扫描探针观察粘接涂层的表面结构
图2为扫描探针(5μm范围)观察到的粘接涂层的表面结构。由图2a可知:在面层中填料较均匀地分散在树脂中,并且两者间的结合效果较好;填料的粒径为1μm左右。
由图2b可知:与面层相比,在颜基比为1.7∶1的底层中,其填料在树脂中分散得更加均匀;填料的粒径为0.5μm左右。
2.2粘接涂层中元素组成与含量
粘接涂层中各元素的组成与含量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颜基比为1.7∶1底漆中的硅元素含量(7.830%)低于颜基比为1.4∶1底漆中的硅元素含量(11.480%),这是由于两者树脂相差5%所致;颜基比为1.7∶1底漆中的钠、铬、氧元素的含量明显高于颜基比为1.4∶1的底漆,但两者中锌元素含量相差不大。
2.3粘接涂层的耐高温性能
当底层的颜基比为1.4∶1或1.7∶1时,相应的粘接涂层的耐高温性能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当底层中颜基比为1.4∶1或1.7∶1时,粘接涂层的耐高温性能均较好,表现在其附着力、抗冲击性能和柔韧性(除400℃外)在300~400℃范围内基本不变。
将涂敷粘接涂层的(马口铁)试片置于马弗炉中,自300℃起每升温50℃恒温3h,冷却并观察粘接涂层的外观;则耐温终点=粘接涂层开始出现开裂或剥落时的温度-50℃,然后进行下列性能的测定。
(1)附着力:按照GB/T1720-1989标准,采用漆膜附着力试验仪进行测定。
(2)抗冲击性能:按照GB/T1732-1993标准,采用漆膜冲击器进行测定。
(3)柔韧性:按照GB/T1731-1993标准,采用漆膜弹性实验器进行测定。
1.4.3耐腐蚀性能测定
将涂敷底漆的(马口铁)试片置于200℃以上的烘箱中烘干,将面漆涂敷在底漆上,用同样方法进行烘干处理;然后用石蜡将涂敷两层粘接涂层的试片进行封边处理(以避免各种溶剂的腐蚀),并分别将其放入各种介质中(如去离子水、5%NaCl、5%NaOH、5%浓H2SO4和汽油等),每间隔24h观察1次;若168h之内粘接涂层未出现脱层、开裂等现象,则视为合格。
用胶布将已烘干(涂敷两层粘接涂层)的试片进行封边处理;然后将其放入盐雾试验箱中(试验温度35℃,饱和温度45℃,间隙周期为停10s喷20s),48h后观察试片表面有无破裂、脱皮等现象。
2·结果与讨论
2.1粘接涂层的微观形貌
2.1.1金相显微镜观察粘接涂层的微观形貌
图1是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到的粘接涂层的微观形貌。由图1可知:该粘接涂层由两层组成,底层是以铁红为主要填料的红色底漆(厚44μm),面层是以锐钛型钛白粉为主要颜填料的白色面漆(厚23μm);两层粘接涂层的总厚度是66μm,与实际总厚度相差仅1μm,说明该粘接涂层涂刷得非常均匀。
由于两层粘接涂层间未产生气泡等不良现象,说明颜填料较均匀地分散在树脂中,两层粘接涂层间的结合较紧密。
2.1.2扫描探针观察粘接涂层的表面结构
图2为扫描探针(5μm范围)观察到的粘接涂层的表面结构。由图2a可知:在面层中填料较均匀地分散在树脂中,并且两者间的结合效果较好;填料的粒径为1μm左右。
由图2b可知:与面层相比,在颜基比为1.7∶1的底层中,其填料在树脂中分散得更加均匀;填料的粒径为0.5μm左右。
2.2粘接涂层中元素组成与含量
粘接涂层中各元素的组成与含量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颜基比为1.7∶1底漆中的硅元素含量(7.830%)低于颜基比为1.4∶1底漆中的硅元素含量(11.480%),这是由于两者树脂相差5%所致;颜基比为1.7∶1底漆中的钠、铬、氧元素的含量明显高于颜基比为1.4∶1的底漆,但两者中锌元素含量相差不大。
2.3粘接涂层的耐高温性能
当底层的颜基比为1.4∶1或1.7∶1时,相应的粘接涂层的耐高温性能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当底层中颜基比为1.4∶1或1.7∶1时,粘接涂层的耐高温性能均较好,表现在其附着力、抗冲击性能和柔韧性(除400℃外)在300~400℃范围内基本不变。
相关文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