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进入旧版 English

涂料文集

介绍漆砂砚的历史及发展

时间:2011-06-30 11:06:36 来源: 作者:小辉 点击:
笔者1979年在安徽屯溪漆器工艺厂工作,跟随当时徽州漆器工艺厂的老艺人一起工作,对于各种漆器髹饰技艺都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实践。近十年来,笔者对徽州漆器特色的犀皮漆、漆砂砚技术进行深入的探索,也将工艺复杂的漆砂砚试制成功。

笔者认为:漆砂砚虽以漆为之,非石质砚,但它应具有上品石质砚所具有的发墨不损毫、经久耐用等一切优点,在设计制作中应首先考虑到砚的使用功能,如砚膛的发墨功能和墨池的蓄墨功能;同时还应重点关注砚的整体造型、气质、格调等诸多因素。古代优美的砚式为今天的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参考依据。“师古人、师自然、师造化”,在自然界和生活中对美的发现、在漆砂砚制作中将各种髹饰技艺有效的结合,在制作漆砂砚时善于发现和使用新材料,这几点都是我制作漆砂砚过程中重点关注的要素。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始终以严谨的工作态度作努力的尝试,终于在2004年创作了一套《歙州漆砂砚(乾隆仿古六砚)》。随后又创作了一批砚形不同、色泽各异的漆砂砚。

该套漆砂砚于2002年着手设计制作,砚式取“乾隆仿古六砚”造型,分别为:绿端砚“天成风字砚”、歙石“玉兔朝元砚”、澄泥“八棱澄泥砚”、“寿殿犀纹砚”、“石渠阁瓦砚”与“海天初月砚”。该六砚造型别致,古朴大方,石材各异,色泽不同。为了准确反映砚的原貌,在制作漆砂砚时,笔者不仅在砚形上,而且在砚材的色彩表现手法上都作了细致的研究对比。如怎样用漆砂表现石材的质感?“天成风字砚”要表现绿端的色泽,如此的浅绿色在过去古代漆砂砚中是没有出现过的,因所有材料和极细的粉末入生漆后都会变深褐色,如要使漆砂砚色泽呈现灵动的浅色,需要使用透明生漆方可;“玉兔朝元砚”,我别出心裁地使用菠萝漆制作原理,使该方漆砂砚出现了斑纹石的奇妙效果,更为有趣的是砚背面的玉兔没有采用以往凸起雕刻手法,而是在制漆砂时利用色差的变化来表现,另辟新径,效果颇佳;“八棱澄泥砚”为突出“虾头红”的澄泥砚品中特有的趣味,笔者在生漆中加入了大量的红紫砂粉末和银朱使该漆砂砚达到与澄泥“虾头红”相似的效果;“寿殿犀纹砚”原砚面上刻纹试图表现犀纹效果,但笔者认为“犀纹砚”之纹应是天然形成的肌理,不应有人工刀凿痕迹,否则会失去天然趣味。

笔者在制该砚时,用稠漆起纹,略配以刀刻使砚面呈现出漫无定律的类似天然石皮的自然肌理,用这种手法运用在漆砂砚上是古代从未出现的;“石渠阁瓦砚”笔者在制作时对原式样略作改动,即在圆形砚池上方刻一月牙形水池,取日月同辉之意。既实用、也美观,该漆砂砚在制作手法上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它的造型既是汉瓦形,应表现出古瓦的特有气质,因而在漆砂砚色彩的处理上力求古拙,为了表现出古瓦沧桑感,还特地在砚背凹面用稠漆做成麻布纹,力图求得与汉瓦背面显示的布纹一致的效果;“海天初月砚”光素简洁,砚面装饰仅几根线条而已,但这几根线条要刻的挺拔有力,没有多年刻砚的功力是很难做到的。

该砚在色彩表现上采用紫端的深紫色,并在调漆时利用色差微弱的区别,精心处理,在该漆砂砚打磨后出现了端砚特有的火捺、鱼脑冻之类的天然纹理。这六方漆砂砚形式不一,色彩各异,笔者针对每方砚特有的纹理、色泽仔细分析,力求与原砚保持一致或有所突破,利用漆砂的不同色泽较好地再现了原有石砚的各自的特点,取得了如同石质砚原貌的真实效果。创作的漆砂砚造型古雅圆活、线条简洁流畅、温润如玉,极具发墨养毫的特点,是继承卢葵生、俞金海之后漆砂砚制作技法和艺术表现形式上的一次新的尝试与突破。

自古以来,漆砂砚作为一种别致的文房用品,为人所珍;然而又因为它的工艺难度高而罕有传世。愿这种凝结了古人智慧结晶的传统手工艺能够传承下去,并伴随现代科技、材料的进步而继续发展。


关键词: 介绍
发布评论
  • 验证码:

热门论坛

进入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