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文集
介绍漆砂砚的历史及发展
作者甘而可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徽州漆器髹饰项目)、高级工艺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他从事徽派漆器创作十余年,以犀皮漆和漆砂砚工艺知名,代表着这两项技术在全国的领先水平。其作品《红金斑犀皮漆大圆盒》于2011年2月被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
砚是文房四宝之一,历代都是不可或缺的文具。名砚更是受到文人墨客的追捧与珍爱。而说起砚,人们往往想起四大名砚:端砚、歙砚、洮河砚与澄泥砚。其实除此之外,还有瓷砚、金属砚、玉砚、水晶砚、竹木砚等品类,琳琅满目,充满趣味。在此之外,还有一个更少有人耳闻的名贵品种,叫“漆砂砚”。说起漆砂砚,可能不免令人感到疑惑:漆怎么能做砚呢?其实漆砂砚由来已久,它的出现和使用早在汉代就开始了,比四大名砚还要早一千多年。
1965年在安徽寿县荣庵马甲古堆汉墓发掘工作中,发现了夹纻胎漆砂砚。该漆砂砚呈朱墨二色,工艺精细。还有在江苏省甘泉乡汉墓中出土“彩绘嵌银铂漆砂砚”。此砚为木胎,其平面呈凤尾形,全身满髹黑漆,内壁连接砚盒处绘云气纹,间饰贴银箔人物,禽兽纹,砚底绘黑漆云气纹和龙凤纹,以喻龙飞凤舞吉祥之意,制作工艺极为精细,当为皇室贵族使用之文具。
漆砂砚历来是文人墨客喜爱的文房用具,它同石质砚一样,具有不损毫、易发墨的特点。而与石质砚不同的是,漆砂砚因为质地轻盈便于出游写生携带而备受青眯。特别是漆砂砚制作精美,装饰多样,具有审美、实用和收藏多层价值,故历代书画家都视之为珍宝。
漆砂砚的制作和使用从汉到唐宋以来一直在延续。漆砂砚是以天然生漆为主要原材料,大多以“夹纻”或“木胎”工艺制成,制作耗时费工,相比于石质砚更加昂贵,一般百姓无缘使用和拥有,所以历代流传不广,世人大多不识,只有王公贵胄才能享用。如宋代宫廷的皇家作坊“宣和内府”就制作过漆砂砚,或许为雅好丹青的徽宗授意制造而成。据载清代扬州制漆名匠卢映之于南城外购得一砚,上有“宣和内府制”铭文。描述其“质类澄泥而绝轻,入水不沉”,甚为惊异,细辨方知乃漆砂砚,于是仿制而成。
卢栋,字葵生,清嘉道年间人,为卢映之之孙。他继承祖业,精通制漆之道,尤以百宝嵌漆砂砚著名于世,是当时扬州漆艺代表人物。顾千里《漆砂砚记》赞卢氏漆砚:“有发墨之乐,无杀笔之苦,庶与彼二上品(端砚、澄泥砚)媲美矣!”并镌刻砚铭“日万字墨此可磨,得之不复求宣和”于上。可见卢氏漆砂砚已达到可以与宫廷品质媲美的水平,表现出江南文化特有的情趣和韵味。
卢葵生之后,漆砂砚制作无人能出其右,十八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这一百多年间漆砂砚制作技艺几乎处于失传之境。1978年安徽屯溪漆器工艺厂老艺人俞金海历经实践,将此技艺恢复,使久以失传的漆砂砚制作技艺再次流传于世,俞金海因此名声大噪,求购者络绎不绝。
漆砂砚制作工艺复杂,集螺甸、镶嵌、犀皮漆、退光、雕刻等各种漆艺之大成,经过反复髹漆打磨而成,似石非石,坚实凝重,发墨润笔,美观实用,深受海内外书画家的喜爱。其制作方法是以优质老旧木材作内坯,外表用生漆糙夏布,或者直接以夏布裱漆为胎,之后以生漆为主要材料并配以瓷粉或金刚砂等材料混合层层髹涂,打磨雕刻而成。如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制作的一方“仿宣和内府”漆砂砚,砚身中间向两侧鼓起呈橄榄形,砚面浅膛深池,底部抄手鹅腹,造型优美,格调高雅。漆砂色如鳝黄,类似澄泥,细润如玉,发墨且不损毫,其漆砂技艺应不在葵生之下。盒盖以贝母镶嵌,几只白鹅自由游弋在水面之上,生动雅致。
八十年代,扬州漆器工艺厂也研制成功漆砂砚,它的作法是以千年古楠木为胎,以木雕手法周身雕刻山水人物等图案,砚池深陷,以优质生漆配的金刚砂等材料,层层髹漆、打磨,楠木部分擦漆、古拙可赏。漆砂砚配制黑推光漆大盒,以闪色软螺甸镶嵌山石、树木、诗文等图案,其代表作有《大涤子草堂》漆砂砚等,其点螺技法颇具江千里之风。
扬州工艺厂制漆砂砚继承了江千里的软螺甸技法,再现了扬州螺甸镶嵌漆艺特色。该漆砂砚在漆砂配制方面秉承了卢葵生漆砂技法,但在砚形上又有所区别,形成时代特点,深受海内外收藏家的青眯。
砚是文房四宝之一,历代都是不可或缺的文具。名砚更是受到文人墨客的追捧与珍爱。而说起砚,人们往往想起四大名砚:端砚、歙砚、洮河砚与澄泥砚。其实除此之外,还有瓷砚、金属砚、玉砚、水晶砚、竹木砚等品类,琳琅满目,充满趣味。在此之外,还有一个更少有人耳闻的名贵品种,叫“漆砂砚”。说起漆砂砚,可能不免令人感到疑惑:漆怎么能做砚呢?其实漆砂砚由来已久,它的出现和使用早在汉代就开始了,比四大名砚还要早一千多年。
1965年在安徽寿县荣庵马甲古堆汉墓发掘工作中,发现了夹纻胎漆砂砚。该漆砂砚呈朱墨二色,工艺精细。还有在江苏省甘泉乡汉墓中出土“彩绘嵌银铂漆砂砚”。此砚为木胎,其平面呈凤尾形,全身满髹黑漆,内壁连接砚盒处绘云气纹,间饰贴银箔人物,禽兽纹,砚底绘黑漆云气纹和龙凤纹,以喻龙飞凤舞吉祥之意,制作工艺极为精细,当为皇室贵族使用之文具。
漆砂砚历来是文人墨客喜爱的文房用具,它同石质砚一样,具有不损毫、易发墨的特点。而与石质砚不同的是,漆砂砚因为质地轻盈便于出游写生携带而备受青眯。特别是漆砂砚制作精美,装饰多样,具有审美、实用和收藏多层价值,故历代书画家都视之为珍宝。
漆砂砚的制作和使用从汉到唐宋以来一直在延续。漆砂砚是以天然生漆为主要原材料,大多以“夹纻”或“木胎”工艺制成,制作耗时费工,相比于石质砚更加昂贵,一般百姓无缘使用和拥有,所以历代流传不广,世人大多不识,只有王公贵胄才能享用。如宋代宫廷的皇家作坊“宣和内府”就制作过漆砂砚,或许为雅好丹青的徽宗授意制造而成。据载清代扬州制漆名匠卢映之于南城外购得一砚,上有“宣和内府制”铭文。描述其“质类澄泥而绝轻,入水不沉”,甚为惊异,细辨方知乃漆砂砚,于是仿制而成。
卢栋,字葵生,清嘉道年间人,为卢映之之孙。他继承祖业,精通制漆之道,尤以百宝嵌漆砂砚著名于世,是当时扬州漆艺代表人物。顾千里《漆砂砚记》赞卢氏漆砚:“有发墨之乐,无杀笔之苦,庶与彼二上品(端砚、澄泥砚)媲美矣!”并镌刻砚铭“日万字墨此可磨,得之不复求宣和”于上。可见卢氏漆砂砚已达到可以与宫廷品质媲美的水平,表现出江南文化特有的情趣和韵味。
卢葵生之后,漆砂砚制作无人能出其右,十八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这一百多年间漆砂砚制作技艺几乎处于失传之境。1978年安徽屯溪漆器工艺厂老艺人俞金海历经实践,将此技艺恢复,使久以失传的漆砂砚制作技艺再次流传于世,俞金海因此名声大噪,求购者络绎不绝。
漆砂砚制作工艺复杂,集螺甸、镶嵌、犀皮漆、退光、雕刻等各种漆艺之大成,经过反复髹漆打磨而成,似石非石,坚实凝重,发墨润笔,美观实用,深受海内外书画家的喜爱。其制作方法是以优质老旧木材作内坯,外表用生漆糙夏布,或者直接以夏布裱漆为胎,之后以生漆为主要材料并配以瓷粉或金刚砂等材料混合层层髹涂,打磨雕刻而成。如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制作的一方“仿宣和内府”漆砂砚,砚身中间向两侧鼓起呈橄榄形,砚面浅膛深池,底部抄手鹅腹,造型优美,格调高雅。漆砂色如鳝黄,类似澄泥,细润如玉,发墨且不损毫,其漆砂技艺应不在葵生之下。盒盖以贝母镶嵌,几只白鹅自由游弋在水面之上,生动雅致。
八十年代,扬州漆器工艺厂也研制成功漆砂砚,它的作法是以千年古楠木为胎,以木雕手法周身雕刻山水人物等图案,砚池深陷,以优质生漆配的金刚砂等材料,层层髹漆、打磨,楠木部分擦漆、古拙可赏。漆砂砚配制黑推光漆大盒,以闪色软螺甸镶嵌山石、树木、诗文等图案,其代表作有《大涤子草堂》漆砂砚等,其点螺技法颇具江千里之风。
扬州工艺厂制漆砂砚继承了江千里的软螺甸技法,再现了扬州螺甸镶嵌漆艺特色。该漆砂砚在漆砂配制方面秉承了卢葵生漆砂技法,但在砚形上又有所区别,形成时代特点,深受海内外收藏家的青眯。
下一篇:简述生漆系列产品的施工防护及储存
相关文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