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涂料
我国散货船市场愈发低迷 船舶企业资金链岌岌可危
向欧洲出口小幅下降一季度,我国向127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船舶产品,亚洲和欧洲仍是出口的主要市场,其中向亚洲出口船舶最多,出口额47.26亿美元,占比47.04%,同比增长6.97%。其次是向欧洲的出口,总额27.32亿美元,占比27.19%,同比下降3.36%。向拉丁美洲出口船舶排在第三位,总额8.83亿美元,占比8.79%,同比下降1.19%。向非洲出口排在第四位,出口额8.51亿美元,占比8.47%,同比增长2.44%。向大洋洲出口排在第五位,总额6.61亿美元,占比6.58%,同比增长35.9%。向北美洲出口排在最后,总额1.95亿美元,占比1.95%,同比增长105.62%。
一季度,我国船舶出口金额超过1亿美元的出口市场有18个国家和地区,超过5亿美元的出口市场有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出口额增幅最大的是我国香港地区,出口额增幅最小的是澳大利亚。
加工贸易方式的出口小幅增长一季度,我国船舶出口绝大多数是以加工贸易方式的出口,总值97.77亿美元,占比97.3%,同比增长5.55%。其次是以一般贸易方式的出口,金额2.21亿美元,占比2.2%,同比下降4.35%;再其次是以边境小额贸易方式的出口,总值92.36万美元,占比0.01%,同比增长67.91%。还有以对外承包工程出口货物贸易方式的出口,金额3402.21万美元,占比0.34%,同比下降6.29%。以及以租赁贸易方式的出口,金额1058.2万美元,占比0.11%,同比下降24.11%。最后是以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贸易方式的出口,金额372.44万美元,占比0.04%,同比增长12.35%。
C、主要问题
散货船市场愈发低迷交付更加困难
年初以来,在散货船运力严重过剩和航运市场持续低迷的双重压力下,散货船运费暴跌,多数船东出现亏损,致使散货船交付更加困难。
在造船市场状况剧烈变化的背景下,一季度撤单现象依然存在。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共撤消船舶订单21艘、107.5万载重吨,占手持船舶订单总量的0.57%,其中大部分为散货船。
世界船舶市场同样低迷,2011年第一季度全世界新增船舶订购量只有227艘,继2009年第三季度以来最低水平。据克拉克松的统计,今年1~3月的油轮订购量仅为8艘、66.70万载重吨,是继1996年以来最低水平。散货船订购量也仅为79艘、660万载重吨,与去年相比有了明显的下降。
英国船舶经纪公司ICAPShipping公司也表示,在过去1年的时间里,船舶价格不高,因此世界的船主接二连三地订购。但今年的订购量已经充足,并且船舶金融环境也不太好,所以新增船舶订购的余地很小。还有,由于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上升,新造船价格下降的可能性也极低。
而在国际范围内,以韩国为首的传统造船企业正在以“低价抢单”抢占中国市场。韩国船企由于负债率较高,现金流紧张,不得不采取不计成本的低价策略。对此,欧盟造船协会已对韩国提出警告,并对韩国船厂以亏损来获取订单交易的情况进行调查。但对于中国船舶行业而言,这也意味着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一季度,我国船舶出口金额超过1亿美元的出口市场有18个国家和地区,超过5亿美元的出口市场有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出口额增幅最大的是我国香港地区,出口额增幅最小的是澳大利亚。
加工贸易方式的出口小幅增长一季度,我国船舶出口绝大多数是以加工贸易方式的出口,总值97.77亿美元,占比97.3%,同比增长5.55%。其次是以一般贸易方式的出口,金额2.21亿美元,占比2.2%,同比下降4.35%;再其次是以边境小额贸易方式的出口,总值92.36万美元,占比0.01%,同比增长67.91%。还有以对外承包工程出口货物贸易方式的出口,金额3402.21万美元,占比0.34%,同比下降6.29%。以及以租赁贸易方式的出口,金额1058.2万美元,占比0.11%,同比下降24.11%。最后是以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贸易方式的出口,金额372.44万美元,占比0.04%,同比增长12.35%。
C、主要问题
散货船市场愈发低迷交付更加困难
年初以来,在散货船运力严重过剩和航运市场持续低迷的双重压力下,散货船运费暴跌,多数船东出现亏损,致使散货船交付更加困难。
在造船市场状况剧烈变化的背景下,一季度撤单现象依然存在。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共撤消船舶订单21艘、107.5万载重吨,占手持船舶订单总量的0.57%,其中大部分为散货船。
世界船舶市场同样低迷,2011年第一季度全世界新增船舶订购量只有227艘,继2009年第三季度以来最低水平。据克拉克松的统计,今年1~3月的油轮订购量仅为8艘、66.70万载重吨,是继1996年以来最低水平。散货船订购量也仅为79艘、660万载重吨,与去年相比有了明显的下降。
英国船舶经纪公司ICAPShipping公司也表示,在过去1年的时间里,船舶价格不高,因此世界的船主接二连三地订购。但今年的订购量已经充足,并且船舶金融环境也不太好,所以新增船舶订购的余地很小。还有,由于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上升,新造船价格下降的可能性也极低。
而在国际范围内,以韩国为首的传统造船企业正在以“低价抢单”抢占中国市场。韩国船企由于负债率较高,现金流紧张,不得不采取不计成本的低价策略。对此,欧盟造船协会已对韩国提出警告,并对韩国船厂以亏损来获取订单交易的情况进行调查。但对于中国船舶行业而言,这也意味着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相关文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