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进入旧版 English

涂料文集

古今扬州漆器史

时间:2011-05-19 09:46:11 来源: 作者:小辉 点击:
器一般指涂以透明或不透明的某些木制或陶瓷、金属物件。古代的,是从树上采割下来的天然液汁,它主要由酚、漆酶、树胶及水分构成。漆树是中国的特产,约10年树龄可割取树液——生漆。漆具有高度的粘结性,可以用于生产工具的粘结加固,涂刷于木器或陶器上,便留下一层耐水、耐热、耐磨并有光泽的保护膜。我们的祖先最早认漆的特性并能将漆调成各种颜色,用作美化装饰之用。

自古以来,扬州经济繁荣,人文荟萃,手工业和工艺美术行业甚为发达。凭着历代手工艺人的智慧,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工艺美术品,给这座古城增添了夺目的光辉。著名的扬州漆器就是在历代艺人的千锤百炼下,创造发展而成的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之一。

扬州的漆器生产历史悠久。西汉时,即获得高度发展。从扬州市郊区出土的汉代漆器就有数十起,不下万余件。器件品种有碗、盘、壶、勺、耳杯等饮食用具,有奁、案、几、箱、枕、尺等日常用品,也有琴、俑、箭服、剑鞘、砚、盒等文房、佩饰用品。器物的胎骨以木制为多,并有干漆夹??、竹胎、铜胎、和皮胎的,其中以彩绘漆器最为发达。宝石镶嵌、金银平贴装饰工艺均已出现。漆器造型和纹饰均极精美。经过考古工作者和漆器老艺人共同研究鉴别,其制作过程和工艺技术,都同现代扬州漆器的传统工艺技法基本一致。从这些出土的漆器留下的书印和针刻款识中,可知当时扬州的民间漆器生产作坊已达到相当规模。

唐代的扬州,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城市,经济繁荣和手工业的发达闻名全国。唐代扬州漆器生产进一步发展,夹??脱胎干漆造像、金银平脱、螺钿镶嵌等技法已相当成熟。在唐代,螺钿镶嵌漆器亦已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随着扬州铜镜工艺的发展,在镜背的漆地上运用螺钿镶嵌作为装饰也很时兴。扬州的螺钿镶嵌漆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唐王朝主要宫庭用品有许多取自扬州。据《新唐书?地理志》中所列的扬州的二十四种贡品中,就有金、银、漆玉之器。唐玄宗时,杨贵妃所用的“奇器异服”包括漆器、铜镜等,多半为扬州所造。由于年年进贡,经常献贡,使“扬州舟车南北日夜灌输京师者,居天下第一”。据扬州师范学院李廷先教授考证,唐代末期唐僖宗时,高骈任扬州盐铁史,为从扬州搜罗珍品献媚朝廷,曾一次向长安运输十万件扬州漆器。由此可知,唐代扬州漆器工艺已颇兴盛。

到了元代,扬州已逐渐成为全国漆器的制作中心。雕漆工艺继唐宋之传统,刀工快利,圆滑纤美。“螺钿器皿,元时富家不限年月做造,”实已进入较大发展时期。元代后期,“点螺”工艺的出现,在螺钿器制作史上增添了光彩。唐宋时代螺钿器所用螺片都较厚,称为“硬螺钿”。至元代镶嵌的螺片逐渐薄而透明,称为“软螺钿”。如明代黄大成所著《髹饰录》中所说:“壳片古者厚而今者渐薄也”。软螺钿的产生,使镶嵌技艺随之提高,并促进了器物造型艺术的提高。当时制作的器物大至桌、椅、小至盘、盒、莫不精巧别致,而在漆地上精工镶嵌的螺多国薄片,更加炫耀生辉。

到了明清两代,扬州漆器进入全盛时期。明代扬州的点螺器日益兴盛,工艺水平甚高。著名的剔红雕漆、百宝镶嵌、螺钿镶嵌等颇为兴旺,八宝灰、波罗漆、戗金、堆漆、剔彩、刻漆、漆砂砚等工艺技法继之而起,品种之丰富多彩,居全国之冠。明末清初时扬州著名漆艺师江千里,制作点螺漆器而名闻朝野。他所做的点螺杯盘精美无比,和同时的扬州名画家查二瞻的画幅相媲美。当时在扬州流传着“杯盘处处江秋水,卷轴家家查二瞻”的佳话。

关键词: 古今扬州漆器
发布评论
  • 验证码:

热门论坛

进入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