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技术
醋-丙共聚乳液胶粘剂的研究
2.4引发剂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选用过硫酸铵作为引发剂,在单体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考察了引发剂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引发剂用量超过单体总量的5%时,所得乳液呈现淡黄色,可能是因为引发剂用量过多,反应体系中活性自由基增多,乳液粒径过细导致;当引发剂用量低于0.3%时,反应速度慢,单体转化率低,所得乳液气味大。因此引发剂的用量控制在1%~3%时可以得到理想的共聚乳液。
2.5聚合温度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整个反应过程中温度对聚合反应的速度和共聚产物的影响较大。当温度超过85℃时,乳液易产生爆聚现象,而且体系内产生大量泡沫,疑似表面活性剂在高温下析出、破乳,不利于乳液体系的稳定;而当温度低于72℃时,引发剂产生活性自由基的速率降低,单体不能够充分参与共聚反应反应速度慢且转化率低。因此,实验中温度控制在80℃左右。
2.6保护胶体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本实验采用聚乙烯醇(PVA)作为乳液的保护胶体,它是醋-丙共聚乳液胶粘剂的重要组成部分。PVA的用量对醋-丙共聚乳液表观粘度影响很大。如表6可知,随着PVA用量增加,反应体系的基础粘度以及最终产品的表观粘度均不断增大,故PVA又是醋-丙共聚乳液的增稠剂。保护胶体在乳液中用量不同,对最终产品的剥离强度也有影响。但在纸膜之间的粘接中,PVA用量对粘接强度影响并不明显。实际工业生产中考虑到产品的粘度、稳定性、生产成本、使用可操作性等各方面的要求,PVA的含量不宜过大。
选用过硫酸铵作为引发剂,在单体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考察了引发剂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引发剂用量超过单体总量的5%时,所得乳液呈现淡黄色,可能是因为引发剂用量过多,反应体系中活性自由基增多,乳液粒径过细导致;当引发剂用量低于0.3%时,反应速度慢,单体转化率低,所得乳液气味大。因此引发剂的用量控制在1%~3%时可以得到理想的共聚乳液。
2.5聚合温度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整个反应过程中温度对聚合反应的速度和共聚产物的影响较大。当温度超过85℃时,乳液易产生爆聚现象,而且体系内产生大量泡沫,疑似表面活性剂在高温下析出、破乳,不利于乳液体系的稳定;而当温度低于72℃时,引发剂产生活性自由基的速率降低,单体不能够充分参与共聚反应反应速度慢且转化率低。因此,实验中温度控制在80℃左右。
2.6保护胶体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本实验采用聚乙烯醇(PVA)作为乳液的保护胶体,它是醋-丙共聚乳液胶粘剂的重要组成部分。PVA的用量对醋-丙共聚乳液表观粘度影响很大。如表6可知,随着PVA用量增加,反应体系的基础粘度以及最终产品的表观粘度均不断增大,故PVA又是醋-丙共聚乳液的增稠剂。保护胶体在乳液中用量不同,对最终产品的剥离强度也有影响。但在纸膜之间的粘接中,PVA用量对粘接强度影响并不明显。实际工业生产中考虑到产品的粘度、稳定性、生产成本、使用可操作性等各方面的要求,PVA的含量不宜过大。
3结论
本文对改性醋-丙共聚乳液胶粘剂的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醋酸乙烯酯和丙烯酸丁酯的比例为1∶1时,共聚乳液具有最佳的粘接性能。功能性单体丙烯酸的加入可显著提高乳液的内聚力。聚合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是乳化剂的用量3%~5%,引发剂用量1%~3%,温度80℃。该工艺得到的改性醋-丙共聚乳液粒径分布均匀,机械稳定性好,并具有良好的纸塑粘接性能。
本文对改性醋-丙共聚乳液胶粘剂的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醋酸乙烯酯和丙烯酸丁酯的比例为1∶1时,共聚乳液具有最佳的粘接性能。功能性单体丙烯酸的加入可显著提高乳液的内聚力。聚合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是乳化剂的用量3%~5%,引发剂用量1%~3%,温度80℃。该工艺得到的改性醋-丙共聚乳液粒径分布均匀,机械稳定性好,并具有良好的纸塑粘接性能。
相关文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