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技术
一种新型水性玻璃烤漆的研究与制备
注:底材:毛玻璃;耐醇性、耐磨性检测以露底为准。
烘烤温度是影响漆膜基本性能的重要因素。丙烯酸树脂与氨基树脂的交联作用需要在一定温度下才能进行,且交联固化的完全与否直接影响漆膜物性的好坏。表3表明:烘烤温度从90~130℃逐渐升高时,漆膜的物性随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强;当烘烤温度超过140℃时,随烘烤温度的升高漆膜的物性开始下降,温度过高时漆膜开始泛黄,同时耐水、耐醇、耐磨等性能都会不同程度的下降。从表3可知:烘烤温度在120~140℃之间为宜。烘烤温度过低,交联固化不完全,漆膜中的反应型基团(如羟基、羧基、氨基等)未能完全参与固化反应,导致涂膜的基本物性难以达到使用要求;烘烤温度过高,会导致原已形成致密结构的漆膜发生焦化或聚合物中部分化学键的高温不稳定性,发生化学键的断裂,改变了漆膜的致密性所形成的微孔结构,增加了液相物质在漆膜中向底材的渗透几率,形成的液相-底材界面取代原有的漆膜-底材界面。基体树脂与甲醚化氨基树脂的反应过程如下[4]:
烘烤温度是影响漆膜基本性能的重要因素。丙烯酸树脂与氨基树脂的交联作用需要在一定温度下才能进行,且交联固化的完全与否直接影响漆膜物性的好坏。表3表明:烘烤温度从90~130℃逐渐升高时,漆膜的物性随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强;当烘烤温度超过140℃时,随烘烤温度的升高漆膜的物性开始下降,温度过高时漆膜开始泛黄,同时耐水、耐醇、耐磨等性能都会不同程度的下降。从表3可知:烘烤温度在120~140℃之间为宜。烘烤温度过低,交联固化不完全,漆膜中的反应型基团(如羟基、羧基、氨基等)未能完全参与固化反应,导致涂膜的基本物性难以达到使用要求;烘烤温度过高,会导致原已形成致密结构的漆膜发生焦化或聚合物中部分化学键的高温不稳定性,发生化学键的断裂,改变了漆膜的致密性所形成的微孔结构,增加了液相物质在漆膜中向底材的渗透几率,形成的液相-底材界面取代原有的漆膜-底材界面。基体树脂与甲醚化氨基树脂的反应过程如下[4]:
![基体树脂与甲醚化氨基树脂的反应过程如下[4]](/uploadfile/2011/0510/20110510121137233.gif)
基体树脂与甲醚化氨基树脂的反应过程
弱酸性物质对该反应具有催化作用。过高的烘烤温度在加速漆膜分解的同时,还加快了酸性物质的挥发,使有机酸催化剂的利用率降低。因此选择合适的固化温度是影响漆膜基本物性的关键性因素[5]。
2.2交联剂用量对漆膜性能的影响
改变氨基树脂与基体树脂的配比,考察交联剂用
量对漆膜物性的影响,结果见表4。
表4交联剂用量对漆膜物性的影响
2.2交联剂用量对漆膜性能的影响
改变氨基树脂与基体树脂的配比,考察交联剂用
量对漆膜物性的影响,结果见表4。
表4交联剂用量对漆膜物性的影响

表4交联剂用量对漆膜物性的影响
从表4可知:两者合适的配比为:9∶(1~1.5)。交联剂用量增加,漆膜的耐水、耐醇、硬度及耐磨等性能均增加。交联剂与基体树脂配比为1∶9时,漆膜的各项性能较好,继续增加交联剂的用量时,漆膜的各项性能开始呈现降低的趋势。本文中氨基树脂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其用量低时,基体树脂不能完全参与固化反应,漆膜中仍然保留部分未反应的亲水性基团(如:羟基、羧基等),基__体树脂多以单体形式存在,这些单体发生自聚时形成对漆膜具有增塑作用的线型结构,当有外力作用时会发生分子链的滑动,反而降低了漆膜的机械性能[7];交联剂用量过大,漆膜中的亲水性基团由交联剂引入,由于这些亲水性基团易与水或醇形成氢键作用,故表现为漆膜的耐水、耐醇性下降。
2.3偶联剂种类及用量的选择
本文选用了3种偶联剂,考察其对漆膜耐水性和耐醇性的影响,结果见表5。
表5不同偶联剂对漆膜耐水、耐醇性的影响
2.3偶联剂种类及用量的选择
本文选用了3种偶联剂,考察其对漆膜耐水性和耐醇性的影响,结果见表5。
表5不同偶联剂对漆膜耐水、耐醇性的影响

表5不同偶联剂对漆膜耐水、耐醇性的影响
注:偶联剂用量为配方总量的1%。
从表5可知:偶联剂3能改善漆膜的耐水性及耐醇性。当添加1%偶联剂3时,漆膜的耐水性及耐醇性足以满足涂装表面的使用要求。偶联剂3的具体用量对漆膜耐水性和耐醇性的影响见图1。
从表5可知:偶联剂3能改善漆膜的耐水性及耐醇性。当添加1%偶联剂3时,漆膜的耐水性及耐醇性足以满足涂装表面的使用要求。偶联剂3的具体用量对漆膜耐水性和耐醇性的影响见图1。

图1偶联剂3对涂膜性能的影响
相关文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