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技术
乳胶粒子形态对涂膜形貌和性能的影响研究
在乳胶漆的涂布过程中,为了方便施工,既要求乳胶有较低的成膜温度可以在室温下成膜(低Tg),同时又要求成膜后的涂膜具有一定的硬度(高Tg),以满足抗回黏和耐沾污性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可以通过合成核壳乳胶的方法,得到核部分具有较高Tg壳部分具有较低Tg的核壳型乳胶,也可以通过物理共混的方法,得到高Tg乳胶和低Tg乳胶的混合乳胶,但关于这两种方法的优劣性比较目前未见有报道。本文利用AFM(AtomicForceMicroscope)的相位成像技术(Phaseimaging)对具有相同聚合物组分的核壳乳胶及其共混乳胶的成膜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乳胶粒子的结构形态对其成膜后的涂膜形貌及涂膜的摆杆硬度、透光性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1.实验部分
1.1原料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工业级;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SB)、烯丙基聚乙氧基磺酸盐(SE-N10)、过硫酸铵(APS)、亚硫酸氢钠(SBS)、碳酸氢钠(NaHCO3):化学纯;高纯N2、去离子水。
1.2乳液的制备
均聚物PBA和PMMA的制备采用种子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其通用制法是:将0.1gNaHCO3(用5mL去离子水溶解)、单体的10%及一定量的复合乳化剂DSB、SE-N10和去离子水加入反应瓶,通氮气保护,预乳化30min,待温度升至60℃加入1/2的引发剂APS和SBS,制备种子乳液,此时乳液呈蓝光。反应30min后将剩余单体和引发剂滴入反应瓶,待单体滴加完毕保温反应1h,将温度升至70℃保温1h以消除残余单体。核壳乳液(PMMA为核,PBA为壳)采用两阶段种子乳液聚合法:将0.1gNaHCO3(用5mL去离子水溶解)、一定量的乳化剂DSB、SE-N10和10%的核单体加入反应瓶,预乳化30min,升温至60℃加入1/2的引发剂APS和SBS制备种子乳液,反应30min后滴入剩余的核单体,核单体滴完后保温1h,然后补加剩余的1/2引发剂,并开始饥饿态滴加壳层单体,壳层单体滴完后保温反应1h,将温度升至70℃保温1h消除剩余单体。
1.3涂膜的表征及性能测试
1.3.1涂膜的AFM表征
室温下将乳胶滴于玻璃片上置于匀胶机中旋涂成膜,放置48h后用DigitalInstruments,Inc1的NanoscopeⅢa型原子力显微镜(AFM),选择tappingmode对涂膜样品进行扫描成像。
1.3.2乳胶粒子结构形态的TEM表征
将乳胶用5倍的去离子水稀释并用超声波分散,用滴管滴于铜网上使其在室温下干燥成膜,并用RuO4染色,用日立H-800型透射电镜(TEM)对样品进行观察。
1.3.3涂膜透光率的测试
用ShimadzuUV-3150型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仪测定涂膜透光率,对仪器进行基线校正后,将附载有乳胶涂膜的玻璃片放置于样品槽中,选择入射光波长为400nm,在透光率模式下进行测试。
1.3.4涂膜摆杆硬度测试
涂膜的摆杆硬度按照GB/T1730—1993测定。
2.结果与讨论
2.1核壳乳胶粒子形态的TEM表征
乳液聚合过程中,乳胶粒子的最终结构形态受热力学因素和动力学因素的共同影响。25℃下丙烯酸丁酯在水中的溶解度约为0.2%,甲基丙烯酸甲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59%,制备PMMA/PBA核壳乳胶时,第一阶段加入核单体MMA进行聚合,第二阶段加入壳单体BA进行聚合,依据热力学原则,若第一阶段聚合物A和水相间的界面张力γAW小于第二阶段聚合物B与水相间的界面张力γBW,即γAW<γBW,则聚合倾向于形成反向核壳乳液[4]。但由于第一阶段(制核阶段)聚合生成的PMMA玻璃化温度很高,所形成的乳胶粒内部黏度很大,使得第二阶段(包核阶段)的壳单体向乳胶粒内部的扩散受到巨大的阻力,未来得及向核层扩散溶胀即立刻在乳胶粒表面发生聚合,生成壳聚合物,因而采用半连续法加入壳层单体,控制壳单体的滴加速度能最终得到核层为PMMA壳层为PBA的正向核壳乳胶粒[5]。用TEM对乳胶粒结构形态进行表征,TEM照片中的乳胶粒子显示了明显的核壳结构。粒子中核层的PMMA不能被RuO4染色而呈浅色,而壳层的PBA由于被RuO4染色而呈深色[6](见图1)。

图2核壳乳胶和共混乳胶的成膜过程示意图
 

图3PMMA/PBA核壳乳胶的AFM相位图(a)及PMMA/PBA共混乳胶的AFM相位图(b)
 
 
     			 
  
  
      
  
  
  
  
 
  
 
 
    1.实验部分
1.1原料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工业级;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SB)、烯丙基聚乙氧基磺酸盐(SE-N10)、过硫酸铵(APS)、亚硫酸氢钠(SBS)、碳酸氢钠(NaHCO3):化学纯;高纯N2、去离子水。
1.2乳液的制备
均聚物PBA和PMMA的制备采用种子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其通用制法是:将0.1gNaHCO3(用5mL去离子水溶解)、单体的10%及一定量的复合乳化剂DSB、SE-N10和去离子水加入反应瓶,通氮气保护,预乳化30min,待温度升至60℃加入1/2的引发剂APS和SBS,制备种子乳液,此时乳液呈蓝光。反应30min后将剩余单体和引发剂滴入反应瓶,待单体滴加完毕保温反应1h,将温度升至70℃保温1h以消除残余单体。核壳乳液(PMMA为核,PBA为壳)采用两阶段种子乳液聚合法:将0.1gNaHCO3(用5mL去离子水溶解)、一定量的乳化剂DSB、SE-N10和10%的核单体加入反应瓶,预乳化30min,升温至60℃加入1/2的引发剂APS和SBS制备种子乳液,反应30min后滴入剩余的核单体,核单体滴完后保温1h,然后补加剩余的1/2引发剂,并开始饥饿态滴加壳层单体,壳层单体滴完后保温反应1h,将温度升至70℃保温1h消除剩余单体。
1.3涂膜的表征及性能测试
1.3.1涂膜的AFM表征
室温下将乳胶滴于玻璃片上置于匀胶机中旋涂成膜,放置48h后用DigitalInstruments,Inc1的NanoscopeⅢa型原子力显微镜(AFM),选择tappingmode对涂膜样品进行扫描成像。
1.3.2乳胶粒子结构形态的TEM表征
将乳胶用5倍的去离子水稀释并用超声波分散,用滴管滴于铜网上使其在室温下干燥成膜,并用RuO4染色,用日立H-800型透射电镜(TEM)对样品进行观察。
1.3.3涂膜透光率的测试
用ShimadzuUV-3150型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仪测定涂膜透光率,对仪器进行基线校正后,将附载有乳胶涂膜的玻璃片放置于样品槽中,选择入射光波长为400nm,在透光率模式下进行测试。
1.3.4涂膜摆杆硬度测试
涂膜的摆杆硬度按照GB/T1730—1993测定。
2.结果与讨论
2.1核壳乳胶粒子形态的TEM表征
乳液聚合过程中,乳胶粒子的最终结构形态受热力学因素和动力学因素的共同影响。25℃下丙烯酸丁酯在水中的溶解度约为0.2%,甲基丙烯酸甲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59%,制备PMMA/PBA核壳乳胶时,第一阶段加入核单体MMA进行聚合,第二阶段加入壳单体BA进行聚合,依据热力学原则,若第一阶段聚合物A和水相间的界面张力γAW小于第二阶段聚合物B与水相间的界面张力γBW,即γAW<γBW,则聚合倾向于形成反向核壳乳液[4]。但由于第一阶段(制核阶段)聚合生成的PMMA玻璃化温度很高,所形成的乳胶粒内部黏度很大,使得第二阶段(包核阶段)的壳单体向乳胶粒内部的扩散受到巨大的阻力,未来得及向核层扩散溶胀即立刻在乳胶粒表面发生聚合,生成壳聚合物,因而采用半连续法加入壳层单体,控制壳单体的滴加速度能最终得到核层为PMMA壳层为PBA的正向核壳乳胶粒[5]。用TEM对乳胶粒结构形态进行表征,TEM照片中的乳胶粒子显示了明显的核壳结构。粒子中核层的PMMA不能被RuO4染色而呈浅色,而壳层的PBA由于被RuO4染色而呈深色[6](见图1)。
2.2核壳乳胶和共混乳胶涂膜形貌的表征
AFM的轻敲模式(tappingmode)较适用于对聚合物表面的探测,在AFM的轻敲模式中还可获得微悬臂探针的相位图。相位成象是扫描过程中压电陶瓷使微悬臂振动的激振信号的位相相对于实际的微悬臂振动信号的位相之间相位差的图像,和探针尖端原子与被测涂膜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相位差在纳米尺度上对样品的硬度等性质非常敏感,可以从相位图中得到样品表面纳米尺度的不同物质组分的信息,即相位图中明亮的部分相对应的是材料较硬的区域,较暗部分相对应的材料较软[7-9]。对于PMMA/PBA核壳乳胶,随着水分挥发乳胶粒子紧密堆挤,壳层PBA受挤压变形,相互融合形成连续相,PMMA组成的硬核呈岛状均匀分散在连续相中;对于PMMA/PBA物理共混乳胶,由于两相相容性差,乳胶粒子容易发生聚结,PMMA乳胶粒子未能均匀地分散在PBA乳胶粒子融合后形成的连续相中(见图2)。
 
AFM的轻敲模式(tappingmode)较适用于对聚合物表面的探测,在AFM的轻敲模式中还可获得微悬臂探针的相位图。相位成象是扫描过程中压电陶瓷使微悬臂振动的激振信号的位相相对于实际的微悬臂振动信号的位相之间相位差的图像,和探针尖端原子与被测涂膜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相位差在纳米尺度上对样品的硬度等性质非常敏感,可以从相位图中得到样品表面纳米尺度的不同物质组分的信息,即相位图中明亮的部分相对应的是材料较硬的区域,较暗部分相对应的材料较软[7-9]。对于PMMA/PBA核壳乳胶,随着水分挥发乳胶粒子紧密堆挤,壳层PBA受挤压变形,相互融合形成连续相,PMMA组成的硬核呈岛状均匀分散在连续相中;对于PMMA/PBA物理共混乳胶,由于两相相容性差,乳胶粒子容易发生聚结,PMMA乳胶粒子未能均匀地分散在PBA乳胶粒子融合后形成的连续相中(见图2)。

图2核壳乳胶和共混乳胶的成膜过程示意图
图3是核壳比为3∶2的PMMA/PBA核壳乳胶和共混比为3∶2的PMMA/PBA共混乳胶在室温下成膜48h后的AFM照片,从图3(a)中可以看到颜色较亮部分是由PMMA组成的硬__核,颜色较暗部分是由PBA组成的壳层变形融合后形成的连续相,硬核呈海岛状均匀分散在软壳融合后形成的连续相中;而从图3(b)可以看到颜色较亮的是PMMA乳胶粒子,颜色较深的是PBA乳胶粒子变形融合后形成的连续相,部分PMMA乳胶粒子发生了聚结因而在AFM相图中呈现较大尺寸的亮斑,可见相比于核壳乳胶,共混乳胶的PMMA乳胶粒子不能均匀地分散在连续相中形成海岛结构。
 

图3PMMA/PBA核壳乳胶的AFM相位图(a)及PMMA/PBA共混乳胶的AFM相位图(b)
下一篇:有机无机杂化涂料的防腐蚀性能研究
相关文章
发布评论
关于本站 |English|  广告赞助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意见投诉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合作伙伴: 	德国恩家  	美国欧施泥  	欧施泥外墙  	欧施泥内墙  	欧施泥微水泥 OURSTUCCO欧施泥色彩词典 OURSTUCCO欧施泥专业改色涂料 OURSTUCCO欧施泥色彩焕新 OURSTUCCO欧施泥色彩设计 欧施泥专业改色艺术涂料产品 OURSTUCCO欧施泥艺术涂料艺术漆色卡 OURSTUCCO欧施泥瓷砖改色  金属改色  玻璃改色  水泥地坪改色 环氧地坪改色  医院改色  地下停车场改色 学校改色PP专色系列,SW专色系列,NCS专色系列,LB专色系列,VS专色系列,BR专色系列,BB专色系列,BJ专色系列,FL专色系列,DUL专色系列,KLM专色系列,CBC专色系列,LIGHT200,LIGHT150,MIDDLE100,DEEP80,BRIGHT,COFFEE,屏幕RGB校色电子词典,色彩原理动态配色,设计师色彩高阶应用,涂料色彩APP系统,所见即所得色彩体验
恩家官方服务电话:400-689-0088  客服:010-84722662   客服传真:010-84726199    版权所有 艺术涂料网   京ICP备11048903号-3 
 
 
 已有
已有 杭州湖州绍兴马莱
杭州湖州绍兴马莱 巴洛克风格餐厅
巴洛克风格餐厅 马来漆工程097
马来漆工程097 马来漆工程095
马来漆工程095 马来漆工程094
马来漆工程094 马来漆工程086
马来漆工程086 马来漆工程082
马来漆工程082 马来漆工程078
马来漆工程078 马来漆工程069
马来漆工程069 马来漆工程065
马来漆工程065 马来漆工程061
马来漆工程061 马来漆工程060
马来漆工程060 马来漆工程051
马来漆工程051 马来漆工程036
马来漆工程036 马来漆工程034
马来漆工程034 马来漆工程031
马来漆工程031 马来漆工程028
马来漆工程028 马来漆工程001
马来漆工程001 马来漆工程002
马来漆工程002 马来漆工程003
马来漆工程003 马来漆工程004
马来漆工程004 马来漆工程005
马来漆工程005 马来漆工程006
马来漆工程006 马来漆工程007
马来漆工程007 马来漆工程008
马来漆工程008 马来漆
马来漆 仿石材
仿石材 艺术漆
艺术漆 液体壁纸
液体壁纸 肌理漆
肌理漆 荧光壁画
荧光壁画 质感涂料
质感涂料 特殊漆
特殊漆 彩石漆
彩石漆 进口涂料
进口涂料 金银箔
金银箔 墙体塑石
墙体塑石 艺术帛
艺术帛 艺术地坪
艺术地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