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进入旧版 English

涂料技术

微乳液型脱漆剂的研究及应用

时间:2011-04-25 10:44:16 来源: 作者:聪聪 点击:
1943年Schulman等往乳状液中滴加醇,制得透明或半透明、均匀并长期稳定的体系。此种体系中分散相颗粒很小,大多在0·01~0·20μm之间,Schulman将它称为微乳液。微乳液是由水、油、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4种物质在适当配比下形成的一种外观透明、低黏度的热力学稳定体系。由于是自发形成的,不需要外功,故形成时需要的设备少、能耗小。微乳液在各产业上的应用已有近20年的历史,常见的应用包括原油的开采、清洗程序、重金属的萃取、化妆品以及纳米粒子的制备等。微乳液具有如下特性:(1)超低的界面张力;(2)小尺寸效应;(3)热力学稳定性[1-2]。

在过去的20多年里,通过研究已将微乳液作为反应介质用于反应物为酸、碱、氰化物、溴化物和高锰酸盐的各种有机反应中。在微乳液中,易溶于水的和不易溶于水的高浓度的化合物同时溶解。此外,实验也用于下列反应:有关大环内酯的合成,Diels-Alder反应,过氧化氢的氧化、芳香族化合物的硝化及催化还原和氧化。化学反应在微乳液中的应用国内已有报道,交酯反应即是一个实例。交酯反应在油脂化学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交酯反应中以醇解反应最重要。在月桂醇酰胺(6501)为表面活性剂的微乳液体系中研究椰子油和甲醇的醇解反应。这个反应主要依靠微乳液对油脂的增溶浓缩原理。它们在微乳液中的反应与它们在水溶液中的醇解反应相比,反应温度可降低、转化率可提高[3]。

用于表面覆盖的有机膜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腐蚀介质的侵蚀及机械损伤破坏,出现老化、龟裂、起皮及脱落等现象,致使膜失去保护装饰作用,如果要重新涂装,则需要去除旧的膜。在如何脱除旧的膜这一问题上,人们做了大量的研究[4]。在化学脱中通常以二氯甲烷为主溶剂,但存在挥发性大、毒性强和腐蚀性强等缺点。尽管人们对以上含氯溶剂配方作了一些改进,不断向其中添加各种高效挥发抑制剂、高效腐蚀抑制剂、增稠剂、分散剂以及表而活性剂等,以期能降低氯化溶剂类脱漆剂的危害性能,从目前各种氯化溶剂型脱漆剂的替代品来看,选用非挥发性的醋酸及芳香化合物和水基脱漆剂是其中的两个研究热点[5]。

根据微乳液的特性,我们认为脂肪醇型微乳液[6-8]应该能够满足这种低挥发水基性脱漆剂的要求,对此我们做了相关研究,效果令人满意。将微乳液应用于工业上的脱漆未见文献报道。

1实验

1·1复合微乳液的配制

将适量复合脂肪醇、复合醚、复合表面活性剂、水及有机酸混合,混合液瞬间呈一澄清、透明溶液[6,9-10]。

1·2脱漆效率的测定

脱漆效率根据化工行业标准HG/T3381—2003脱漆剂进行测定。

1·3工艺流程

废旧漆膜脱除流程如下:
废旧漆膜脱除流程

废旧漆膜脱除流程

 
2结果与讨论

2·1复合醇、复合醚种类的选择与用量

考察了以脂肪醇和一些醚混合后为主溶剂的脱漆效率,见图1。

 
图1

图1

 
从图1可见,脂肪醇与复合醚的质量比为4∶1时,有较好的脱漆效率,并且发现漆膜是完整的整片脱落。主溶剂的的质量分数在40%左右、含水量在30%左右已达最佳。

2·2活化剂的选择及用量[11]

考察了以甲酸为代表的一系列活化剂的作用及用量。见图2。

 
图2

图2

 
从图2可见,选用甲酸作为活化剂是可行的,并且在0·6%(质量分数,下同)效果最佳,既保证了活化作用,也避免对基材产生较大腐蚀。

关键词: 乳液脱漆剂研究
发布评论
  • 验证码:

热门论坛

进入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