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进入旧版 English

涂料颜料

钛白粉生产中使用滤布工艺环节的技术探讨

时间:2011-04-13 10:14:01 来源: 作者:聪聪编辑 点击:

工业滤布的使用范围分布极广,被广泛应用在制糖、制药、化工、染料、冶炼、陶瓷、钢铁、矿山、水泥、桥梁、建筑、酿造、食品加工、橡胶等诸多领域的压滤、抽滤、离心、除尘及橡胶制品骨架等工序上。对于滤布的使用性能,根据生产工艺上的需求需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酸性、耐碱性、耐磨性、耐腐蚀性,也有特殊要求的,如防静电、防油性能等;而对于滤布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效果需具有良好的疏水性、疏气性、回复性、过滤性,使用性能和使用效果相互影响,互相依存,良好的滤布应是两者的和谐统一,从而体现在使用中达到高效率、高效益、较长的使用寿命。

滤布在钛白粉生产过程是不可缺少的材料,有关工序上钛白粉的半成品、成品及其副产品都需通过它的过滤才能生产出来。目前国内钛白粉厂一般都是采用硫酸法制造工艺,滤布在大多数有关工序上作用是液固体系分离,只在后道工序干燥上是气固体的分离。现就有关问题与业内人士一起探讨。

首先,国内锐钛型钛白粉的生产工艺上,大多数厂家使用的滤布是758#、240#、260#等常规品种,通过接触几家使用单位,普遍反映这些滤布跑料较多、穿漏现象常有发生,一般的使用寿命在一个半月左右,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一、由于目前国内生产滤布的厂家较多,其在生产管理以及产品的质量上参差不齐,良萎相济,再加上相互之间竞争激烈,所以有些厂家为降低产品的成本,在价位上取得优势,以至在选择原材料的材质等级方面往往有些偏低;在制造过程中制线的捻度偏下,没有进行预缩还捻处理;整经纺织工艺上其组织结构的经纬度未按标准的指标制造,或没有达到名义单位质量,成品布的后道整理工序缺乏,造成其组织结构不均匀,存在内应力且分布不均匀,影响其使用效果。

二、我国的钛白工业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才建设起来的,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已创立起具有自己特色的规模庞大的工业体系,成为主要的钛白粉生产大国,特别是近年发展速度之快,更令人刮目相看,但其使用的过滤布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原来生产搪瓷和电焊条的非颜料级的钛白所用之过滤布却一直沿用至今,而伴随钛白工业的发展其生产工艺已明显改进,钛白粉的品种、等级已显著提高,照搬、照套袭用原来老工艺上的过滤布避免不了暴露出许多缺陷。三、滤布生产厂家与使用者钛白粉生产厂矿家在滤布使用上缺乏沟通。钛白粉生产厂家在滤布使用方面一般是套有其他同行厂家的过滤布,而没有太多考虑到自身的生产工艺、技术参数以及生产设备与同行有所不同的地方,购买过滤布时,作为滤布生产厂家也没有过多询问其产品型号、工艺参数,以及所用滤布的工序位置等实际生产情况,或许对其生产工艺不甚了解,这样双方为了纯粹的买卖关系,最终的结果给使用单位带来损失。

综合以上三点所述,针对锐钛型钛白粉生产的特点,其对于过滤布的使用品种应该说还是比较单一的,所以作为滤布生产厂家只要对现行使用的滤布进行适当调整就可以使其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具体可在原材料选择上采用材质较高的合成纤维丝线进行拼捻,并进行适当的还捻处理;编织过程中严格工艺参数,选用恰当的经纬密度,而后需进行修整以消除质量隐患,后整理须增加工序以提高过滤布的综合性能。这样生产出来的滤布将充分发挥其使用效果,具有高强度,低起毛起球性,较小的缩水率,较细折痕复角,良好的过滤性等。再加上生产滤布厂家与用户厂家经常交流、商榷,根据钛白粉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情况逐步改进以至日臻完善;这样通过双方的协力配合,这种滤布用于生产线上几乎没有穿漏现象,跑料更少,使用寿命大幅度处长,提高了用户厂家的资源利用率,增加了效益,滤布生产厂家有与用户之间关系也更加稳固,这将是一个双方得利获益达到了双赢的局面。

其次,国内金红石型钛白粉的生产基本上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通过引进国外生产装置而发展起来的,并且在近几年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其生产工艺上所使用的过滤布一直依赖国外进口,国内一直处于空白阶段,进口的滤布价格昂贵而且采购时间长及不方便,如何以国内生产的滤布来替代进口滤布一直是使用滤布单位和生产厂家的一致愿望。

发布评论
  • 验证码:

热门论坛

进入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