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新闻
中国黄海遭化工污染严重!
艰难的规范,失意的算盘
这并不是地方官们设想的最坏的结果。
盐城市发改委主任郭玉生甚至不无感激, 正是2009年6月获批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拯救了陷于化工园区围剿危险中的苏北。
2000年以后,有江苏发展洼地之称的苏北,成为承接苏南和浙江化工企业产业转移的新基地,一时间各县市化工园区遍地开花,截至2007年,盐城市各类化工企业一度多达730家。
然而分散的化工园区伴生的随处爆发的污染风险,亦屡屡让主政者左右为难。2009年盐城就发生了震惊全国的“2·20特大水污染事件”,当地的明星企业标新化工厂是致使二十万人一时无水可吃的始作俑者,随后,围绕该市水源地周边而建的三十多家化工企业被或关闭,或转移至其他县区。
可以接受的逻辑是,既然化工行业无法割舍,与其四面开花,风险四伏,不如集中发展,集中规范,这也契合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初衷,盐城市境内的所有化工厂都将逐步集中于滨海头罾和响水陈家港两处沿海之地,这也是最具合法地位的两大化工园区。
然而近似舍卒保车的算盘,仍难如人意。如今,数轮整顿后,盐城下辖的两市五县两区,除了两区真正实现了无化区外,其余县市都还顽强保留着部分化工园区。它们中的大多数,藏身于从名字看与化工毫无关联的工业园区内。阜宁县城西郊,二十多家化工厂盘踞在一个名叫“澳洋工业园”的园区内,而大丰市黄海边的辉丰农药等几十家化工厂则集中于“大丰港经济开发区”内,冠以海洋生物产业的名头。记者发现这两处园区污水依然直接或间接地排向毗邻的黄海。
转身并不轻松,通向黄海的排污风险口,依旧零星四伏。“需要时间慢慢消化掉那些化工企业。”盐城市发改委一官员仍坚定相信,只要再过五年,小的化工园区就都没有了,化工企业都将集中于响水、滨海两地,采用国际通行的集聚式发展、治理模式。
可是,即便是规划中被重点发展的两个化工产业集聚区滨海和响水,安全记录同样不令人放心:2007年11月,联化化工有限公司发生一起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多人受伤;2010年11月,大和氯碱化工有限公司发生氯气泄漏,导致三十多人中毒;最新的新闻则是万人逃亡,一则陈家港化工园区发生爆炸的传言,竟致使灌河两岸数万人雪夜大逃亡,逃亡中发生翻车事故致使四人身亡。
最后的滩涂,弥留的丹顶鹤
化工污染岂是黄海海岸令人揪心的全部?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江苏海岸线最长、滩涂面积最大的盐城,自称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这或许才是一次真正转身的机遇,盐城希望借此成为“国家千万级风电场和风电设备制造基地”,风电产业显然是一个较化工而更为清洁的绿色产业。
但国家风能协会的相关人员却提醒道,包括滩涂风电在内的海上风电并不是国家风电产业的重点,更多是实验性的。
一位参与了江苏滩涂开发研究项目的国家发改委研究人员,也不无谨慎,因为风电产业有排他性,对生态、鸟类迁徙都会带来影响,他建议先适当做一部分看看。
但地方推进的引擎已经启动,2015年江苏要实现的1000万千瓦的风电产业中,超过60%都将扎根于盐城滩涂,当地的口号是“全国风电看江苏,江苏风电看盐城”。
作为沿海产业开发的必备基础,港口建设也正在黄海沿线如火如荼,盐城沿海五个县市中的四个(滨海、射阳、响水、大丰)都将建设港口,但事实上,除了大丰港有条件发展十万吨的深水港口外,其它港区即便建成,最多也只能是辅助性的。
另外,为了腾挪更多的土地空间承接所谓的"国家战略",江苏另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是在未来十年内围垦造地270万亩,新围填的土地将按照6:2:2的比例分配,即60%用于农业、20%用于生态、20%用于建设。
据参与江苏滩涂围垦规划的专家看来,所谓的滩涂开发打的更多是占补平衡的算盘,“苏北滩涂围垦造地后有了所谓的新耕地,这样省内的占补平衡就为苏南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用地指标。”而盐城则可以从所谓的“合作共建园区”中分享利益。
在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刘容子看来,如果按照“不超过自然淤积速度”实施围垦,十年内不可能完成这么大的量。而更令人担忧的是“首先启动并最可能实现的或许就只有那20%的建设用地了。”
所有人都有意或无意忽视的是,这大张旗鼓开发的黄海之侧,还躺着共和国的第一个珍禽自然保护区,“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这里生活着包括丹顶鹤在内的12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67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保护区全境跨越的海岸线长582公里,而这一海岸带恰恰是盐城沿海开发的主战场。
2007年,保护区的面积已经调整过一次,从原有的680万亩缩减为420万亩,减少的这260万亩土地,被所在的各个县市或建成港口,或成了临港工业储备用地。
前来越冬的丹顶鹤数量正在逐年减少:2007年654只,2008年601只,2009年502只,2010年仅有477只。环保部华东环保督查中心2009年4月就曾向江苏省人民政府和省环保厅反馈:珍禽栖息地毁坏严重,丹顶鹤生境岌岌可危。
这并不是地方官们设想的最坏的结果。
盐城市发改委主任郭玉生甚至不无感激, 正是2009年6月获批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拯救了陷于化工园区围剿危险中的苏北。
2000年以后,有江苏发展洼地之称的苏北,成为承接苏南和浙江化工企业产业转移的新基地,一时间各县市化工园区遍地开花,截至2007年,盐城市各类化工企业一度多达730家。
然而分散的化工园区伴生的随处爆发的污染风险,亦屡屡让主政者左右为难。2009年盐城就发生了震惊全国的“2·20特大水污染事件”,当地的明星企业标新化工厂是致使二十万人一时无水可吃的始作俑者,随后,围绕该市水源地周边而建的三十多家化工企业被或关闭,或转移至其他县区。
可以接受的逻辑是,既然化工行业无法割舍,与其四面开花,风险四伏,不如集中发展,集中规范,这也契合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初衷,盐城市境内的所有化工厂都将逐步集中于滨海头罾和响水陈家港两处沿海之地,这也是最具合法地位的两大化工园区。
然而近似舍卒保车的算盘,仍难如人意。如今,数轮整顿后,盐城下辖的两市五县两区,除了两区真正实现了无化区外,其余县市都还顽强保留着部分化工园区。它们中的大多数,藏身于从名字看与化工毫无关联的工业园区内。阜宁县城西郊,二十多家化工厂盘踞在一个名叫“澳洋工业园”的园区内,而大丰市黄海边的辉丰农药等几十家化工厂则集中于“大丰港经济开发区”内,冠以海洋生物产业的名头。记者发现这两处园区污水依然直接或间接地排向毗邻的黄海。
转身并不轻松,通向黄海的排污风险口,依旧零星四伏。“需要时间慢慢消化掉那些化工企业。”盐城市发改委一官员仍坚定相信,只要再过五年,小的化工园区就都没有了,化工企业都将集中于响水、滨海两地,采用国际通行的集聚式发展、治理模式。
可是,即便是规划中被重点发展的两个化工产业集聚区滨海和响水,安全记录同样不令人放心:2007年11月,联化化工有限公司发生一起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多人受伤;2010年11月,大和氯碱化工有限公司发生氯气泄漏,导致三十多人中毒;最新的新闻则是万人逃亡,一则陈家港化工园区发生爆炸的传言,竟致使灌河两岸数万人雪夜大逃亡,逃亡中发生翻车事故致使四人身亡。
最后的滩涂,弥留的丹顶鹤
化工污染岂是黄海海岸令人揪心的全部?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江苏海岸线最长、滩涂面积最大的盐城,自称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这或许才是一次真正转身的机遇,盐城希望借此成为“国家千万级风电场和风电设备制造基地”,风电产业显然是一个较化工而更为清洁的绿色产业。
但国家风能协会的相关人员却提醒道,包括滩涂风电在内的海上风电并不是国家风电产业的重点,更多是实验性的。
一位参与了江苏滩涂开发研究项目的国家发改委研究人员,也不无谨慎,因为风电产业有排他性,对生态、鸟类迁徙都会带来影响,他建议先适当做一部分看看。
但地方推进的引擎已经启动,2015年江苏要实现的1000万千瓦的风电产业中,超过60%都将扎根于盐城滩涂,当地的口号是“全国风电看江苏,江苏风电看盐城”。
作为沿海产业开发的必备基础,港口建设也正在黄海沿线如火如荼,盐城沿海五个县市中的四个(滨海、射阳、响水、大丰)都将建设港口,但事实上,除了大丰港有条件发展十万吨的深水港口外,其它港区即便建成,最多也只能是辅助性的。
另外,为了腾挪更多的土地空间承接所谓的"国家战略",江苏另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是在未来十年内围垦造地270万亩,新围填的土地将按照6:2:2的比例分配,即60%用于农业、20%用于生态、20%用于建设。
据参与江苏滩涂围垦规划的专家看来,所谓的滩涂开发打的更多是占补平衡的算盘,“苏北滩涂围垦造地后有了所谓的新耕地,这样省内的占补平衡就为苏南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用地指标。”而盐城则可以从所谓的“合作共建园区”中分享利益。
在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刘容子看来,如果按照“不超过自然淤积速度”实施围垦,十年内不可能完成这么大的量。而更令人担忧的是“首先启动并最可能实现的或许就只有那20%的建设用地了。”
所有人都有意或无意忽视的是,这大张旗鼓开发的黄海之侧,还躺着共和国的第一个珍禽自然保护区,“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这里生活着包括丹顶鹤在内的12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67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保护区全境跨越的海岸线长582公里,而这一海岸带恰恰是盐城沿海开发的主战场。
2007年,保护区的面积已经调整过一次,从原有的680万亩缩减为420万亩,减少的这260万亩土地,被所在的各个县市或建成港口,或成了临港工业储备用地。
前来越冬的丹顶鹤数量正在逐年减少:2007年654只,2008年601只,2009年502只,2010年仅有477只。环保部华东环保督查中心2009年4月就曾向江苏省人民政府和省环保厅反馈:珍禽栖息地毁坏严重,丹顶鹤生境岌岌可危。
下一篇:巴斯夫化工项目落户三峡库区
相关文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