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文集
三种常温固化氟碳涂料性能的对比研究
摘要:采用3种氟碳树脂为成膜物质,添加颜填料以及其他助剂,制备氟碳涂料。通过老化试验中各个时段的红外谱图来分析3种氟碳树脂的分子结构对涂层老化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氟碳树脂;常温固化;氟碳涂料;人工老化试验
0.引言
氟碳涂层具有突出的耐候性、耐腐蚀性和耐化学品性。氟化合物的低表面能使其难于被液体或固体浸润或黏着,所以氟碳涂料同时具有较好的耐水性、耐油性和耐沾污性。纯氟单体聚合的氟树脂,虽然性能优异,但需要高温烘烤,限制了其在市场上的应用。1982年,日本旭硝子公司开发出商品名为Lumiflon的三氟氯乙烯/乙烯基醚共聚物(简称FEVE共聚物),系溶剂可溶可室温固化涂料用氟树脂。日本大金公司也成功开发了四氟乙烯/乙烯基醚的共聚物。我国也相继开发出常温可交联的氟树脂,主要是三氟乙烯类单体与乙烯基酯单体的共聚物,也有三氟氯乙烯/乙烯基醚的共聚物,但前者具有成本上的优势,应用也比较广泛。本实验选择了3种氟树脂,主要是三氟乙烯类单体与乙烯基酯单体的共聚物,通过对氟涂料的性能对比,初步探讨了3种类型氟树脂的性能。
1.实验部分
1.1原材料与设备
进口氟树脂A,国外某厂家;进口氟树脂B,国外某厂家;国产氟树脂C,国内某厂家;固化剂N3390:拜耳公司;钛白粉R-960:杜邦公司;分散剂Solsperse32500:路博润公司;流平剂EFKA-3777:埃夫卡助剂公司;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北京化工三厂;醋酸丁酯: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Phoenix-Ⅲ砂磨分散机;QGS干燥时间试验器;划格器;漆膜冲击试验器;漆膜弹性试验器;PPH-1型铅笔硬度计;KGZ-IB光泽度仪;Ci5000人工气候老化试验机(氙灯);Nicolet6700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Q100差示扫描量热仪。
1.2试样的制备
按颜料与基料比(钛白∶氟碳树脂)1.5拟定研磨配方,分散助剂占颜料量的5%,加入溶剂,控制体系黏度在1000~1500mPa·s。在砂磨机上研磨至细度达20μm以下。在体系中添加流平助剂和催干剂,搅拌均匀后作为色漆组分。将色漆组分与固化剂(N3390)按照-NCO∶-OH=1.1∶1的比例混合均匀,喷涂于带环氧底漆的铝合金板以及马口铁板上(喷枪压力为0.4~0.6MPa,喷嘴与工件距离30cm),23℃恒温放置7d后进行性能检验。
1.3性能测试
1.3.1常规性能测试
按照以下依据进行常规性能检验:干燥时间采用GB/T1728—79(89);附着力采用GB/T9286—1988;耐冲击性采用GB/T1732—93;柔韧性采用GB/T1731—93;铅笔硬度采用GB/T6739—1996;耐水性采用GB/T5209—85;耐油性采用HG/T3343—1985;__耐酸性、耐碱性采用GB/T9274—1988。
1.3.2人工老化性能测试
人工老化采用GB/T1865—1997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曝露(滤过的氙弧辐射)的方法。
2.结果与讨论
2.1常规性能的对比
2.1.1树脂物理性能对比
3种氟树脂的固含量、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玻璃化转变温度Tg、羟值和酸值的数据见表1。
表1氟树脂物理性质
从表1可以看出:3种氟树脂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在同一数量级;A树脂的羟值最低,B树脂与C树脂的羟值相近,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B树脂最低,而A树脂与C树脂相近。
2.1.2氟树脂白漆的性能对比
制备以上3种氟树脂白漆,并进行常规性能检验,结果见表2。
表2氟树脂白漆常规性能
3种氟树脂中,B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最低,树脂的黏度也较低。适中的黏度对颜料分散,以及喷涂施工等有一定影响。B树脂的玻璃化温度最低,A树脂和C树脂的玻璃化温度稍高些。当这3种氟树脂和N3390固化剂按-NCO∶-OH=1.1∶1的比例制成漆膜后,漆膜的Tg如下:A树脂/N3390体系:45.09℃;B树脂/N3390体系:45.85℃;C树脂/N3390体系:53.78℃。从制成漆膜的Tg数据来看,C树脂的漆膜硬度好于其他两种树脂,铅笔硬度的测试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3种树脂中,羟值较高的树脂体系的交联密度较大,耐介质性能好。B树脂和C树脂的羟值高于A树脂,这两种树脂的色漆漆膜的耐介质性能(润滑油、液压油)好于A树脂。
2.2含氟白漆的人工老化试验结果
氟树脂最大的优势在于户外耐久性好。对3种白漆进行人工老化试验(7600h),其光泽数据见图1,ΔE数据见图2。
图1 3种氟树脂白漆人工老化试验光泽数据图
从图1可以看出:在漆膜的保光性上,A树脂较好,到5000h时,失光仍为1级。B树脂居中,在3600h时失光1级,而C树脂要差些。图2 3种氟树脂白漆人工老化试验ΔE数据图
从图2可以看出:3种氟树脂白漆在3000h以内的色差数据较接近。此后,B树脂白漆的色差明显大于其他两种树脂,但在6500h以后,其色差又开始变小,估计与其主链的四氟乙烯基团有关。A树脂与C树脂白漆的色差数据则比较相似,估计与漆膜中的主链结构都含有三氟氯乙烯有关。
2.3人工老化试验中漆膜的红外分析
通过红外谱图来分析老化试验中漆膜的变化,每隔1000h取样进行分析,结果见图3。
从图3可以看出:A树脂白漆和B树脂白漆老化试验中的红外谱图基本上没有变化,而C树脂白漆在2946cm-1处的峰逐渐变小,在这个区域位置大致是一个-CH2-的吸收峰,这表明分子结构中的官能团有一些变化。说明C树脂的耐久性比另外两种树脂差,这一点从漆膜外观的变化上也得到了印证。
从表3可以看出:经过7000h人工老化后,漆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B树脂白漆的表现更为稳定。从以上人工老化试验数据来看,A树脂白漆、B树脂白漆和国产的C树脂白漆之间是有差别的,这主要是因为氟树脂的分子结构不同造成的,见表4。
表3 3种氟树脂白漆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对比℃
表43种氟树脂含氟单体以及共聚单体
由于氟原子的电负性大,带有较多的负电荷,相邻的氟原子彼此相斥,使聚合物分子主链上连接的氟原子充分延展,分子主链成螺旋形构象。这种螺旋形构象的分子结构表面有较多的氟原子,高键能的C-F键将低键能的C-C键完全保护起来,故难以受氧化侵袭,从而提高了涂膜的耐化学品性和耐老化性。交替结构的规整度将对氟树脂的性能有较大影响。从实际数据上看,国产的C树脂由于共聚单体选择以及合成工艺的影响,结构的规整度不及其他两种树脂。
3.结语
(1)从人工老化的数据来看,A树脂白漆、B树脂白漆的耐久性要优于国产的C树脂白漆。(2)氟涂料在7000h的人工老化试验中,交联漆膜的玻璃化温度基本上没有变化。(3)氟涂料的性能与其分子结构有较大关系,规整的交替共聚结构有助于提高氟涂料的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