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文集
用于电脑调色的基础乳胶漆配方设计
霍颖仪, 唐军,刘海平( 广东华润涂料有限公司,顺德 528306)
摘要:分析了乳液体系、增稠体系对调色基础漆展色性的影响,并且探讨了调色基础乳胶漆中 PVC 与钛白含量的设计。
关键词:调色系统;基础乳胶漆;展色性
1 引 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观念的增强,涂料消费者对涂料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对色彩服务的需求更显得尤为突出。人们在购买涂料的过程中更着重于颜色的搭配,已经从选择涂料转化为对颜色的选择。
目前的调色系统,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通用色浆、基础漆、调色机、分光光度仪及测色配色软件、基于色浆配备和颜色分布的色卡、颜色设计子系统,系统硬件(如电脑、调色设备、混匀设备)等。在调色系统中,基础乳胶漆仅是半成品,只有在零售店或库房加入通用色浆后才能成为最终的产品。一般调色系统所采用的是每个涂料品种配备 2 ~ 5 种白色基础漆(包括一种清漆),通常设计为 3 种基础漆为主。要保证最终的乳胶色漆既有很高的颜色稳定性和一致性,同时对涂料的粘度、成膜性能、耐水性、耐擦洗性等也不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对基础乳胶漆的配方设计和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重点从颜填料、 PVC 、乳液体系、增稠体系等方面,讨论内墙基础乳胶漆的配方设计原理。
2 实验配方
内墙调色基础漆的配方如表 1 所示。该配方是一个性价比高的内墙调色基础漆的典型配方,其中对基础漆的展色性有显著影响的是润湿分散剂的种类、钛白粉的类型与用量、乳液体系与增稠体系等主要原材料。
3 结果与讨论
3.1 基础漆的展色性
表 1 内墙调色基础漆配方
将测试样品以相应比例(浅色漆 5% 、中色漆 8% 、深色漆 12% )分别加入混合的色浆,搅拌均匀。先用 (150 ~ 200) μ m 涂布器将试样刮在黑白格纸板上,在室温下干燥 24h 后,在漆膜上面再用 (300 ~ 500) μ m 涂布器(涂布器厚度的选择要保证漆膜不透底为宜)刮涂试样,并用食指横向研揉局部湿漆膜至漆膜表干为止,指揉时要注意用力均匀,且要保持漆膜平整,不能露底。
如图 1 ( Rub-out )为有明显指研色差的现象,深颜色部分为指揉部分。通过指研产生的剪切力,把絮凝的色浆重新打开,从而使指揉部分的涂膜颜色变深。
将经指揉后的试板常温下干燥 24h ,然后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指揉部分涂膜与其余(没指揉部分)涂膜的色差ΔΕ值。
评价方法共分为 4 级: 0 级为最好、 3 级为最差,(见表 2 )。
表 2 调色基础漆展色性的评价方法
3.1.2 涂料浮色发花的测试方法
把调色后混合均匀的色漆密封静置 48h ,观察罐内涂料浮色发花的情况。同时采用刷涂和滚涂两种不同的施工方法进行上墙测试,观察施工后涂膜的浮色发花情况。并且通过此方法可以进一步检测色漆的颜色稳定性,观察其在不同剪切力作用下施工后的干膜色差。
图 1 指研实验
3.1.3 乳液体系对展色性的影响
乳液与色浆相容性好,则涂料和涂膜的浮色发花情况会好很多 ; 乳液对色浆润湿好 , 则色漆展色性也很好。当色浆与各类乳液或乳胶漆混合时,色浆的分散稳定性表现就不一样,当颜料粒子表面的表面活性剂与乳液粒子表面吸附的表面活性剂即 : 乳化剂与水之间的亲和力大时,颜料粒子所吸附的表面活性剂被剥离,使得颜料粒子表面的保护层变薄,造成颜料的絮凝,从而引起涂料涂膜的浮色发花。当然,当乳液颗粒外的乳化剂与色浆中颜、填料粒子外的表面活性剂相容性好时,则乳液对这些颜、填粒子的润湿就好,整个色漆的展色性也好,色彩鲜艳,且不浮色。
在上述表 1 的配方中,分别采用纯丙乳液、醋丙乳液以及苯丙乳液进行实验,对相应的基础漆分别进行展色性测试,并且观察其浮色发花情况,见表 3 。
从表 3 中可见,醋丙乳液的颜色接受性是最好的。在基础漆中使用纯丙乳液最容易出现浮色现象,加入色浆混合均匀后涂料表面浮现丝状颜色带,并且在施工测试时发现,采用纯丙乳液的色漆刷涂与滚涂有明显色差。而苯丙体系的浮色现象有明显的差异,主要问题是涂料和涂膜都出现浮白现象。必须强调的是,这是在某种固定的增稠体系(羟乙基纤维素)中进行对比的实验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说,醋丙体系的确是以上三种乳液中最适合用于调色基础漆的 ; 但是,不同的增稠体系与不同的乳液体系搭配有不同的结果。
以下是不同增稠体系对基础漆性能的影响。
3.1.4 增稠体系对展色性的影响
通过增稠剂提高体系粘度,可控制颜料絮凝、沉降和贝纳德旋涡流动(如图2),减轻浮色发花现象,但在某些条件下会加剧乳胶漆的浮色发花。
乳胶漆的流变助剂按增稠机理可分为非缔合型增稠剂和缔合型增稠剂。非缔合型增稠剂主要有羟乙基纤维素 (HEC) 和碱溶性丙烯酸乳液 (ASE) 两类。这类增稠剂是通过与水的氢键合作用形成三维结构而增稠,而与涂料中其他组分的作用很小,可忽略不计。它们增稠的主要特点是对涂料的中、低剪切粘度效率较高,因而具有抗流挂性、防沉性好,与色浆的相容性好,调色时粘度变化小等优点,但抗飞溅性、流平性差 [5] 。
缔合型增稠剂主要有疏水改性羟乙基纤维素 (HMHEC) 、疏水改性碱溶性乳液 (HASE) 和非离子缔合型增稠剂三类。最常用的非离子缔合型增稠剂是非离子疏水改性聚氨酯 (HEUR) 。
缔合型增稠剂是通过分子中的憎水链段与涂料中的乳液、颜料、助剂等物质中的疏水链形成胶束而增稠。 H M H E C 和 H A S E 同时也存在较强的与水相的氢键合作用。其增稠的主要特点是对高剪切粘度效果好,因此其流平性、防辊涂飞溅性好,但抗流挂性、贮存稳定性等较差。
图 2 贝纳德涡流
表 3 不同乳液体系内墙基础漆的颜色稳定性
表 4 不同增稠体系对基础漆的影响
A S E 、 H M H E C 和不同分子量的 H E C 进行研究,结果如表 4 所示。
从表 4 可见, HASE 可以提供很好的流平性,但是与色浆的展色性和相容性一般。 HEC 同色浆的相容性好,但是流平性极差,可以考虑与高、低分子量的 H E C 搭配使用。
经过试验,由表 4 数据可见,高、低分子量的 HEC 搭配使用,既可以保持良好的相容性和展色性,又改善了流平性,而且调色时粘度稳定,可以作为调色基础漆的主要增稠剂。
HMHEC 保持了 HEC 相容性好和展色性佳的优点,同时有很好的流平性和抗飞溅性,对色浆不太敏感 ; 但是,这些优点只限于与醋丙乳液配用的情况。当 HMHEC 与苯丙乳液搭配使用时,与无机颜料不相容,均发生浮白现象。考虑到色漆的耐沾污性、耐洗刷性和耐水性等性能,在中高档调色基础漆中较好的乳液与增稠剂搭配选用苯丙体系与高低分子量 HEC 。若对性能要求不高的中低档调色基础漆,可以考虑醋丙乳液与 H M H E C 增稠剂的搭配。
3.2 调色基础漆的 PVC 设计(见表 5 )
PVC 对调色的准确性有很大影响。通常情况下,高 PVC 漆由于体质颜料多,干膜与湿膜有很大色差,这是由于体质颜料在润湿状态下呈现半透明状态,而干燥时又呈现白色不透明的状态,具有一定的消色能力,从而冲淡颜色的鲜艳性及降低色彩的饱和度。另外,高 PVC 漆容易褪色和粉化,因此调色基础漆的 PVC 不宜过高。
在加入色浆后涂料的 PVC 会略有提高,并且不同的基础漆提高的程度也不同。白漆。半白漆、清漆通常分别加入 2% 以下、 2% ~ 8% 、 8% 以上 (W/W) 的色浆,这会使基础漆的 PVC 提高,提高的具体数值与涂料的品种、颜色的深浅、色相等有关。为了保证最终色漆的性能基本相同,半白漆的 PVC 应比白漆的 PVC 低 2% ~ 5% ,清漆的 PVC 应比白漆低 5% ~ 8% 。
表 5 调色基础漆配方的 PVC 设计
3.3 钛白、填料在各种基础漆中的分配
基础乳胶漆的色强度和色相主要取决于钛白、填料的种类和用量。白色基础漆中所选用的颜填料通常为钛白、重钙、滑石粉、绢云母及高岭土等,其中钛白粉在基础漆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基础漆的对比率、色强和颜色接受性等。
现代调色系统根据颜色的深浅不同,通常选用三种钛白含量不同的基础漆调色。目前内墙乳胶漆的调色系统通常配备 3 种白色基础漆,包括白漆、半白漆和清漆。其中白漆作为浅色基础漆,由于浅色漆中色浆的加入量很少(一般 <2% ),所以要使浅色漆有足够的遮盖力,必须控制白漆的对比率不低于 0 . 9 0 ,但是对比率最大不超过 0. 95 。若对比率过高,会使色浆用量增大,调色成本提高。
半白漆作为中等颜色基础漆,通常色浆的加入量为 2 %~ 8 %。由于调色颜料可以提供一定的遮盖力,并且考虑到调色成本,要使色漆达到最佳的性价比,半白漆的钛白含量一般是白漆钛白含量的 65 %~ 70 %,最佳比例是 68.5 %。半白漆也可以由白漆和清漆按照一定的比例调配而成。
清漆作为深色基础漆,是不含钛白的基础乳胶漆,但是考虑到某些深色的遮盖力较差,如深色有机红色和黄色,因此在调色时应适当加入少量钛白色浆,加入量要根据色浆的种类、以及色浆的性能确定。
4 结 语
要发展现代调色系统,还需要进一步开发具有环保性、功能性的新型可调色涂料。只有在不断地吸收引进外来先进理念和创新的基础上,才能在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过程中,将技术市场化,将色彩消费引入色彩文化中,应用在企业发展中。
如转载, 请注明: 资料来源"中国艺术涂料网"
注: 5 分为最好, 1 分为最差。 3.1.1 色漆展色性的检测方法与评价方法 中国艺术涂料网“转载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涂料网”







相关文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