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文集
漆膜在使用过程中的病态呈现和原因分析
1、漆膜变色--漆膜的颜色因气候环境的影响而偏离其初始颜色的现象。它可能包括褪色、变深、变黄、漂白、变白等。
2、泛金光--色漆漆膜表面颜色转现出古铜色金属光泽的现象。
3、褪色--色漆漆膜的颜色因受气候环境的影响而变浅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色漆中颜料(尤其是某些有机颜料)在紫外线作用下发生褪色而引起的。
原因分析:
①色粉耐光耐侯性不良;
②漆膜受大气中化学物质影响。
4、漂白--色漆漆膜因经受酸碱等化学作用,致使其颜色逐渐变浅,最后完全变白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色漆中颜料发生化学作用而分解,失去原有色彩而造成的。
5、变黄--漆膜在老化过程中出现的颜色变黄倾向。同义词:泛黄。
原因分析:
①树脂不耐黄变,耐候性差。
②树脂耐酸碱及化学品性不良,或漆膜长期暴露于此严酷环境中。
③漆料中含有耐候性不良的助剂。
6、变深--色漆漆膜的颜色因受气候环境的影响而逐渐变深、变暗[黑]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漆基颜色因受紫外线辐射而变黄、变深,以及含铅颜料与大气中存在的硫蒸汽或硫化氢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黑色硫化铅而造成的。
7、破坏--漆膜;老化过程中呈现的各种性能变坏的现象。例如:由漆膜强度、柔韧性、附着力等降低,或出现粉化、开裂或剥落等现象。
8、起霜--在原来有光泽的漆膜表面上呈现乳白色似霜附着物的现象。在起霜的初始阶段很容易用湿布将霜擦去。同义词:起雾。
原因分析:
①增塑剂等助剂结晶从表面析出。
9、失光--漆膜的光泽因受气候环境的影响而降低的现象。
原因分析:
①漆料配比不正确。
②底材表面张力过小,导致上层涂料流平性不佳,从而造成光泽不良。
③干喷面涂。
④选用不良稀释剂或稀料过于快干。
⑤通风不良,导致漆雾反蚀漆膜。
⑥漆料变质、肝化、胶化等导致失光。
10、变白--漆膜经受水、汽油等液体浸泡后,由于发生蜂窝状的溶胀,而使其表面呈现乳白色的现象。轻微的变白会随液体挥发而消失;严重的变白,即使液体挥发后,也不能恢复原状。
11、溶胀--漆膜经受液体浸泡后,由于液体浸入整个漆膜,而使其发生增厚变软的现象。
12、软化--漆膜经受液体浸泡后,由于溶胀而使硬度明显降低的现象。
13、起泡--涂层因局部失去附着力而离开基底(底材或其下层)鼓起,使漆膜呈现似圆形的凸起变形。泡内可含液体、蒸汽或其他气体、结晶物。
原因分析:
①稀料挥发过快。
②施工漆膜过厚且进入烘烤过快。
③烘烤过快,施工完毕后未有足够闪蒸时间。
④漆膜长期暴露于潮湿环境中,水气渗入漆膜而造成,温度升高时,水气顶起气泡。
中国艺术涂料网“转载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涂料网”
相关文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