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进入旧版 English

涂料文集

新型玻璃防雾涂料的制备与性能

时间:2010-08-04 19:44:00 来源: 作者:孙慧编辑 点击:
刘宣国 楼白杨 ( 浙江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杭州 310014)         摘要:制备了一种新型吸、亲水聚丙烯酸酯树脂防雾涂料。实验结果表明,该涂料具有优良的防雾性能,以及优良的透明性和抗擦伤性。     关键词:防雾涂料;聚丙烯酸酯树脂;防雾性;接触角     0 引言     结雾是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其 最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法是采用防雾涂料。防雾涂料应具有防雾、耐摩擦和耐水性能。防雾原理及方法有 2 种 : (1) 表面吸、亲水化; (2) 表面疏水化。目前所采用的亲、吸水性防雾涂料既有小分子防雾剂, 又有各种具有长效防雾效果的高分子涂料。小分子防雾剂时效短,很难长时间保持防雾效果。丙烯酸 酯树脂防雾涂料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有效减小玻璃材料与水接触角的长效高分子防雾涂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试验采用丙烯酸树脂共聚物为亲、吸水主体,添加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以改善 涂膜表面的湿润性,制得的涂膜具有优良的防雾性 能和较好的机械性能。     1 实验部分     1 . 1 聚合物的合成     将装有搅拌器、冷凝管的磨口四颈烧瓶置于水浴中,加入丁酮、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 酸丁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部分引发剂偶氮二异 丁腈 (AIBN) ,在氮气的保护下,于 65 ℃ 条件下反应 4 . 5 h ,反应中加入剩余的引发剂,再加入 N 、 N -亚甲 基双丙烯酸铵反应 2 h 后停止反应,保温 l h 即可。     1 . 2 防雾膜的制备     将反应所得粘稠液体均匀涂布在洁净的玻璃表 面上,使其厚度均匀,中间不得有气泡,在通风处晾干,再移入 120 ℃ 的烘箱中烘烤 1 h ,涂膜完全固化后取出,放在干燥的地方待用。     1 . 3 性能测试     对制得的样片进行防雾性、抗擦伤性以及透明 性的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 . 1 聚合单体的选择     选用多种单体接枝共聚,主要是综合利用各自的特点,使制得的防雾涂料能满足各方面的要求。 考虑到官能团单体带有一定的—COOH 、—OH , 能有效提高涂膜的吸、亲水性能、附着力和耐溶剂 性。含有羟烷基的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 β -羟基酯 合成的聚合物因含有亲水性羟基而亲水性更高,但 这些单体通常难以获得,需要自制,不适于大规模生产及应用,同时市场价格很高。试验中选用通用的丙烯酸为吸水单体,也能达到同样的防雾效果。考 虑到对树脂的玻璃化温度、抗张强度、柔韧性和附着力的影响,将软、硬单体匹配使用。丙烯酸丁酯为软单体,可以提高附着力和柔韧性;甲基丙烯酸 甲酯为硬单体,可以提高涂膜的硬度、耐水性和拉 伸强度。     2 . 2 单体用量对树脂性能的影响     2 . 2 . 1 丙烯酸用量的影响     改变亲水官能单体丙烯酸的用量,其它配比不 变,合成一系列丙烯酸树脂,观察功能单体含量对树 脂防雾性、接触角和附着力的影响,结果如表 1 所 示。 表 l 丙烯酸用量对树脂性能的影响 表 l 丙烯酸用量对树脂性能的影响   从表 1 中可见,丙烯酸含量越高,固化成膜防雾性能越好,但附着力略有下降。因为随着丙烯酸的加入,强极性的羧基含量提高,可提高树脂的亲水性。所以从附着力和防雾性平衡的角度考虑,丙烯 酸用量应以单体总量的 20 %左右为宜。     2 . 2 . 2 软硬组分比例的影响     改变软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硬单体丙烯酸丁酯的配比,合成一组丙烯酸树脂。软硬单体配比与防雾膜性能的关系如表 2 所示。 表 2 软硬单体配比对防雾膜性能的影响 表 2 软硬单体配比对防雾膜性能的影响 从表 2 中可以看出,不同配比的树脂产物玻璃 化温度差别较大,软硬组分比值越大,玻璃化温度越 低;软硬组分比值越小,玻璃化温度越高。软硬单体 配比为 7 : 3 时,树脂的玻璃化温度仅 20 ℃ 左右,室温下易发粘,性能不好。软硬单体配比为 4 : 6 时,树脂玻璃化温度大于 40 ℃ ,硬度大,涂膜比较脆,附着力不好。软硬单体配比为 6 : 4 时,树脂玻璃化温度为 35 ℃ 左右,附着力也较好,硬度适中,故软硬单体配比以 6 : 4 为宜。 第 1/2 页 首页 下页 尾页 
中国艺术涂料网“转载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涂料网”
关键词: 涂料玻璃新型 
发布评论
  • 验证码:

热门论坛

进入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