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技术
游离TDI测定的操作技巧
[据《上海涂料》报道] 作者:童国忠(上海市涂料研究所)
摘要:详细叙述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聚氨酯预聚体中微量游离TDI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气相色谱法;聚氨酯涂料;TDI
0前言
涂料样品中游离单体的分析,是气相色谱法在涂料工业分析中的重要用途之一。国家强制性卫生标准中对于聚氨酯涂料中游离TDI单体含量的测定就需要借助这种分析方法。
游离TDI单体的分析,由于属微量分析方法,初次涉及这一分析方法的技术人员,一般都难以立即达到准确的水平。近年来,一些质检单位的分析人员在进行游离TDI的测定时,由于没有掌握分析方法的要领,多次出现分析错误,导致被测用户不应有的经济损失的事例屡有发生。本文所述的方法是作者在实验室及后继者20多年来的具体实践所得,可提供读者参考。
操作者是否达到了正确的操作水平,则有一种检验方法,即分析一个进口的预聚体样品,它的游离单体含量是已知的(在0.3%~0.5%),如果这个样品做准了,才可对未知样进行测试。
早在1975年,上海市涂料研究所的前身——上海市染料涂料研究所研制成功TDI类型的745聚氨酯木器漆并投人生产,预聚体是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三羟甲基丙烷加成物。为配合涂料的研制工作,笔者带领气相色谱实验室开发出测定聚氨酯木器漆中游离TDI单体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该方法采用硅油作固定液,用工作曲线法定量测定游离TDI。20世纪8O年代,上海市涂料研究所研制成功用于飞机外壳的HDI脂肪族聚氨酯高档蒙皮漆和HDI高档外墙涂料,笔者在分析游离TDI方法的基础上,用聚甲基硅氧烷SE30固定液取代硅油,测定涂料中的游离HDI。测定游离HDI方法中的一些实验技巧对测定游离TDI同样有效。
笔者在实验室测定游离TDI的工作经过历年改进,于2O世纪8O年代通过实验比较了ASTM和DIN标准,认为DIN方法更适合国情,最后采用正十四烷为内标物用内标法测定游离TDI,这种方法随着色谱柱效的不断提升,仪器系统对游离TDI吸附量随之下降,经张卫群高级工程师的努力,校正因子值从最初的3.0降到了2.7,并已成为测量游离TDI的成熟方法,相似的方法标准有刘杏萍等人参照加拿大政府规格局1-GP-180M标准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部标准HG2454-93,方法要点是用SE30柱,十四烷内标,内标法测定涂料中的游离TDI。也有人用和SE30极性相同的OV101作固定液。
ASTM方法与DIN方法的主要差别是前者用三氯代苯为内标,后者用正十四烷为内标。三氯代苯的出峰在TDI前,正十四烷在TDI后。早期的聚氨酯预聚体中游离单体含量很高,达5%~12%,经改进也只能降到3%。先进的生产工艺是将聚合反应所得到的预聚体,经薄膜蒸发器抽除游离TDI,使预聚体中的游离TDI含量降到0.5%以下,通常达到0.3%。用三氯代苯还是用正十四烷,在预聚体中的游离单体含量大于3%时还显示不出太大的区别,只是一般的三氯代苯试剂含有同分异构体,出一大一小2个峰,要将2个峰的面积之和作为内标物的面积。而且长期使用含氯化合物,对部分仪器的氢火焰检测器的喷嘴会有腐蚀。
在当今世界各国对环保要求日趋严格的新形势下,预聚体中的游离单体含量必须控制在0.5%以下,有的已达到0.1%以下,这就是微量甚至微痕量分析了。在微量分析的谱图中,三氯代苯的出峰位置明显在溶剂峰的拖尾上,这就增加了分析误差。
在已出版的游离TDI标准的文本中,示范的色谱图大多是用TDI、内标物、溶剂纯样配制的样品色谱图,看上去分离得不错,而到微痕量分析真刀真枪时的图谱就没有那么理想了。正十四烷出峰在TDI后面,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在微痕量分析中以正十四烷作内标为佳。我国原化工部标准HG/T2425—93、德国标准DIN55956(1981)、加拿大标准1-GP-180M、IS(310283(1977,1,8)标准都是用正十四烷作内标物。色谱柱并无太严格的限制,只要是低极性的色谱柱,能将TDI与内标物分离开的都可以用,其中SE30一类的固定液为众多标准所采用,使用最广。由于固定液为低含量,TDI又是强极性化合物,故要注意载体的选用,要用吸附性低的载体,以减少TDI的拖尾,越是微痕量分析,低吸附性载体的选用越重要。
1色谱柱测定法
以下是涂料中游离TDI填充柱色谱测定方法。
色谱柱:10%SE30,ChromosorbWAWDMCS或ChromosorbWHP,80~100目,内径2mm,柱长1m。
汽化室温度:150℃,绝对不可高于150℃。
柱温:150℃。
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器温度:200℃。
当测定微痕量游离TDI时,仪器应采用最高一档灵敏度。
载气:优先采用氦气,亦可用氮气,柱前压力:0.08~0.10MPa
参考进样量:1~3μL。用10μL微型注射器。
内标物:正十四烷,GC或AR级。
样品稀释剂(溶剂):乙酸乙酯(AR级),含水量≤300×10-6。
TDI:新鲜品,优先采用刚蒸过的新鲜样品。
样品瓶:8mL玻璃样品瓶,也可用青霉素瓶。
样品中游离TDI实测色谱图见图1。
操作的各项步骤如下:
(1)乙酸乙酯的准备
本方法用乙酸乙酯溶解样品和配制内标物,乙酸乙酯的含水量必须小于300×10-6。含水量可用卡尔费休法或气相色谱法测定。含水量达不到要求时要用5A分子筛进行脱水。将200g分子筛放到500%马福炉中烘烤2h,待炉温降到120℃时取出,立即放人小的真空式干燥器(玻璃器皿)中冷却到室温(注意l干燥器中不得放人任何干燥剂,如硅胶等)。然后将分子筛倒人刚启封的AR级乙酸乙酯中,24h后测定含水量达标后方可使用。
图1样品中微量游离11)I实测色谱图
为何在干燥器内不可放硅胶?这是因为分子筛为强吸水剂,如果和硅胶放在一起,就会吸取硅胶中的水分,使分子筛的脱水功能很快下降。
(2)校正因子值的测定
测定TDI相对正十四烷的质量校正因子f值的方法如下:
在8mL样品瓶中依次加入6mL乙酸乙酯,精确称取0.02g正十四烷和0.06gTDI,盖好盖子后小心将样品摇匀。在本色谱分析条件下进行分析,从峰面积A的比求得f值。
由于TDI能自聚,测试校正因子用的TDI标样要采用油浴或空气浴加热减压蒸馏方法获得的新鲜品。TDI纯样如果放置时间过长,不可用来测定校正因子,有人用放置半年以上的TDI来测校正因子,结果就不会准。
当用SE30色谱柱、用正十四烷作内标时,如果缺乏减压蒸馏条件,而TDI和正十四烷的分离良好时,可以直接采用文献值2.71作为测试的校正因子,在微量分析工作中,由于此校正因子值误差所引起的分析误差在许可范围之内。实验表明,当TDI和正十四烷分离度略差时,校正因子值为3.0,分离到底时为2.5,一般的分析水平是2个峰的分离基本到底,为2.7o如果采用放置过久的TDI测定校正因子,引起的误差很有可能比直接采用文献值来得大。
(3)样品的称取
早期涂料的游离TDI含量高达5%~7%,后来降到3%,现在0.5%以下,常见为0.1%~0.3%。先准确配制0.1%的正十四烷乙酸乙酯溶液,即内标物试剂。如果不配制内标物溶液,而是直接向样品中加入微量的内标物,很容易引起不应发生的分析误差。
在8mL样品瓶中准确加入2g的内标物试剂,然后加入2g左右的被测TDI涂料样品。盖好盖子后小心地将样品摇匀。在本色谱条件下进行分析,依据峰面积A求出样品中游离TDI的质量百分含量TDI%。
内标物的加入量,以内标物的峰面积与TDI峰面积接近为最好,一般面积比不要超过3为合适,如果2个峰面积比相差太大,分析误差可能会有所增加。这是因为在微痕量分析中,仪器的灵敏度采用最高档,TDI峰面积又不大,在这种条件下仪器本身因素,以及色谱柱的分离度等因素对分析误差的影响明显高于常量分析,所以2个峰的面积接近为好,可以减少分析误差。
上式中W正十四烷为内标物的质量,等于内标物试剂质量×内标物试剂含量%。
样品瓶用8mL分析用样品瓶为好,也可用10mL青霉素瓶,称样结束后,样品上端的空气部分越小越好,这可减少空气中的水分和样品中的游离TDI反应而使分析结果偏低。不宜采用无盖的样品瓶和大容量的样品瓶。配样摇匀后就应进样分析,不能久放。
2次分析结果之间的误差应在允许范围之内,否则要重测。取平均值为分析结果。
2操作注意点
(1)必须严格控制汽化室温度,低于130℃时TDI汽化不完全,测试结果会偏低。
预聚体样品中的主体是TDI加成物或TDI三聚体,TDI预聚体或三聚体在高温时产生热分解,生成大量的游离TDI单体,样品中的游离TDI含量会加。温度高于200~C时,样品中的游离TDI含量骤增。一个游离单体含量为0.3%的合格样品,如果用200℃的汽化室温度,测试结果游离单体的含量可高达1.5%以上,如果用250℃的汽化室温度,测试结果游离单体的含量可高达20%以上,这显然是错误的分析。
从实验求得,合适的汽化温度为150℃,故汽化室温度定为150℃。
(2)由于样品中的聚合物注入了汽化室,在汽化室的石英管内要放少量的硅烷化石英棉,并经常清洁石英管。一旦发现TDI色谱峰拖尾增加,就应清洁石英管,更换石英棉,否则分析误差会增加。
(3)色谱柱中的填料和系统中的石英棉对TDI有一定的吸附性,仪器从冷态加热到分析状态时,分析开始的前几针有可能会发生TDI面峰偏低的现象。解决的办法是向汽化室中注入3%左右浓度的TDI乙酸乙酯溶液1μtL一次,使系统迅速达到饱和状态,然后再进行分析工作。
(4)TDI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反应,乙酸乙酯也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现在样品中的游离TDI的含量又是处于微量水平,因此在下雨天和空气湿度很高时,测得的游离TDI含量会偏低。故应尽量避免在雨天进行测试。
(5)样品瓶、注射器、吸管都应干燥,可放在盛有硅胶干燥剂的干燥器中保存备用。测定工作中,注射器注入样品一次,就要立即用无水乙酸乙酯将注射器中的残留样品洗净,以防样品中的聚合物堵死注射器。
注意以上操作要点,并反复用已知样品做分析,以达到基本熟练,这样方能正式进行分析测试工作。



相关文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