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市场
防污与环境友好型的和谐
[据青岛日报2008年1月30日报道]在世界海战史上,有个著名的“小贝壳”打败大军舰的故事。1905年日俄战争中,庞大的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从波罗的海经大西洋,绕好望角,过印度洋穿马六甲海峡,再北上日本海,航程3万多公里,没想到船底上长满了藤壳和牡蛎,导致船速大大下降,最终全军覆没。
“可惜时光不能倒流,如果当时有了好的防污涂料,俄国人就不会吃这个哑巴亏。”刚从北京领奖归来的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于良民教授,说起话来十分风趣。
自打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一种含有机锡(TBT) 防污涂料风靡世界,曾被誉为防生物附着的“特种武器”。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人们渐渐发现不对劲儿了。1980年,法国科学家首次发现了防污涂料中的TBT成分使养殖的牡蛎出现了性别变异、产卵减少等一系列问题。科学家通过研究证明:以有机锡为主要成分的防污涂料,严重危害海洋环境并可以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一时间,人们谈“TBT”色变。
众所周知,防污涂料的研发周期长、技术风险大。于良民和科研人员一道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发明了一种名叫异噻唑啉酮的防污剂,一举打破国外专利壁垒;之后,又成功发明出一种含天然辣素功能结构树脂。这种东西非常的神奇,既具有防污性能,又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过去,有毒防污涂料采用的胶粘剂,主要成分是人人“避而远之”的沥青。
前些年,美国罗门哈斯公司已开发出类似产品,但中国科研人员的创新点完全不同,甚至在欧盟、日本等国家申请了专利。国家科技奖励办专家写下如下评语:他们攻克了防污性和环境友好型统一这一世界性难题!
最高兴的当然还是威海、烟台等地的渔民。他们将一吨多重、刷有这种新型涂料的深海网箱提上来,发现贻贝等一些大型生物不见了,再一打听价格,原来比进口产品便宜不少。更何况,在农村这东西也能派上用场,因为它可以用作大田作物的杀菌剂。
“创新要从源头做起,但产业化同样重要。我经常告诉学生,一定要先搞清楚社会需求是什么,绝不能关起门来、闭着眼睛做科研。”于良民说到激动处,把手一挥。
在我国,虽然海洋防污涂料的应用之路依然漫长,研发也只能说刚刚起步,创新的难度更是常人难以想象,但拿到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后,于良民的信心十足。许多人打电话表示祝贺,他笑着说:“我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走过来的。”
中试完成了,十多家企业涌上门要求合作。眼下,于良民最大的愿望,是在加强原始性创新的同时,尽快找到合适的企业伙伴,将这种新型防污涂料推入市场,让中国海远离污染。
上一篇:五大新型功能性涂料面世
相关文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