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市场
装修小心“游击队”明白消费少烦恼
目前,一些家装公司为争抢客户而竞相压低报价:有称“100平方米的房子,装修39900元全包”的,有称“38800元搞定”的……那么,这样的竞争最终得益的是不是消费者呢?事实证明,被这类广告吸引而雇请其装修之后,消费者给自己引来不少麻烦和纠纷。业内人士说,少数家装公司挖空心思在家装报价上大做文章,故意用低于成本的价格吸引客户,明显有欺诈之嫌。有不少消费者投诉称,他们就是冲着价格便宜去的,可去了之后却发现,不是报价涨了,就是项目减了。此时家装公司的解释是,价格涨了是因为你要做的项目太多;而减项,则是因为这个项目你家里不需要。为此,介绍一些不法家装公司的骗人招数。
不懂业务 仿效他人一些家装“游击队”的结构非常简单:一个包工头,带上几名瓦工、木工、油漆工,就组成了一个所谓“装修队”。而这些工人大多没有受过专业技能培训,有的只做过一些简单的装修活计,根本不懂装修专业技能。但他们在向消费者揽活时,会以低价诱惑、胡乱许诺,声称自己曾经做过什么样的“好活儿”、“大活儿”,诱骗消费者上当。施工中,他们会模仿正规装修公司的一些工艺,乍看上去没有分别,但却经不起仔细检查和时间考验。一般在装修后的几个月内,各种质量问题就会显现出来。
偷工减料 以次充好在材料上做手脚是家装“游击队”的惯用伎俩。在“全包工”中,“游击队”通过对主材料的偷工减料来压缩成本。在“半包工”中,“游击队”偷工减料的伎俩又指向了辅材料。在“包清工”中,“游击队”则通过虚报材料用量来进行“成本控制”。一位读者曾向记者反映,在装修前约定选用的名牌优质瓷砖,半年后均大面积开裂。后经检验,证明是低价劣质瓷砖,而预先选定好的名牌产品已被“偷梁换柱”。在装修时选择做“清工”的一位消费者告诉我们,她家装修一个月,墙皮就大量脱落。经专家分析,是由于涂料中掺水比例过大导致的。原来,为她家装修的装修队在同一时期同一小区内还有一个“半包”工程,为了节省涂料成本,这个装修“游击队”就用这个消费者的涂料粉刷了两户人家。
为拿回扣 多报用料更有甚者,一些“游击队”竟勾结建材商,合伙欺骗消费者。某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有些装修工人以“担保质量”为由,带房主去买涂料。而原本只需要两桶的用量,却告诉房主“需要四桶”。他们因此从建材商那里捞取了两桶的回扣。至于剩下的两桶,就会在房主不注意的时候运走;假如房主盯得紧,他们会把它们倒进下水道。
不做设计 不管善后任何消费都离不开产品的附加值,附加值的大小能体现出产品性价比的高低,装修亦不例外。装修的附加值则表现在装修设计、工程质检和售后服务上。家装“游击队”一般不对房屋进行装修设计,只是根据消费者的想法直接做活儿。因此,他们没有设计成本。但是家庭装修是一项艺术性很强的工作,普通消费者对房屋结构的理解程度和对光、色、声的把握力,远不如设计师专业,因此设计是一项必要的程序。而工程质检和售后服务,更是“正规军”抗击“游击队”的两道主要工序,也是装修“价格大战”中“游击队”进行成本控制的核心部分。
上一篇:五大新型功能性涂料面世
相关文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