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市场
“官方”建筑涂料统计数据可靠吗?
目前,获得国内建筑涂料统计数据的渠道十分有限,通过媒体或互联网公布的一些支离破碎的数据只能作为参考,不能细致分析。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突然发现某网站按月公布了《某年某月全国建筑涂料产量及排名》数字资料,为吸引眼球,还在每期标题后加上“官方统计”的字样。收集起来一分析,却令人兴趣大跌:
1.累计产量“缺斤短两”
该“官方统计”显示,今年2月全国建筑涂料累计产量为13.9万吨,3月份单月产量为8.33万吨,两者相加应为3月份的累计产量222300吨。但“官方”数字却统计为“213800”吨,少了8500吨!8500吨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全国建筑涂料1月份的所有产量,相当于广州珠江化工集团去年一年(7052吨)的建筑涂料产量! 更有甚者,即使按照该“官方统计”提供的“213800”吨计算,加上4月份的当月产量“144100”吨,4月的累计产量应为357900吨,而该“官方统计”却显示为“379200”吨,竟然相差2.13万吨!
2.座次排名“猴子称王”
2月份是全国建筑涂料生产淡季,加上春节长假,各企业产量明显下降。根据“官方统计”,2月份产量排名第一的竟然是一家县级“某某乡建材厂”。而立邦(中国)、廊坊立邦、华润涂料、ICI(中国)等一些大型企业竟然退居二线。查遍了互联网的各个角落,也没找到有关这家“某某乡建材厂”的资料,甚至连电话都没有。再说,乡镇企业最重视春节放假,不给人放假可以,难道也不给设备放假吗?3千吨的单月产量恐怕连设备都要崩溃了,别说加班加点干到全国第一了。
一位网名叫“铁甲战士”的业内人士3月2日在互联网上发布帖子:“排第一名的企业,朋友说找了好几个月就是没有找到。统计产量比很多知名的公司还大,但是没有找到这个公司!” 难怪有人看了“官方统计”后感叹:别打假了,真老虎都打没了。
3.产量数字“飞黄腾达”
看了6月份的“官方统计”,会让很多业内人士跌落眼镜。南方某大型国内企业的建筑涂料单月产量居然一下提高到3万6千吨!创下历史记录的确是好,给中国本土的涂料企业争光嘛。
一位记者去问涂料界的元老:这个数字可能吗?答:这里面很复杂,最好别掺和。再致电该企业,答:可能是统计部门弄错了,把所有产品的产量都加在一起了。
不知是“官方统计”弄错了,还是别的地方“疏忽”出了“故障”?其实,任何业内人士看了这一数字都会联想到另外一个问题:那边的市场可真够大的,原料可真够便宜的,库房可真够多的,人气可真够旺的,买它的股票准保“牛市”!
可惜,它没上市。
4.大中企业:“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年产2万吨以上的建筑涂料厂家可谓是“腕”级企业了。今年上半年,超过1万吨产量的企业不过15-16家,但人们从“官方统计”中看到,北京的一家以做建筑腻子起家的厂商竟然生产了2万吨建筑涂料,排名第2位。心生疑问的笔者有幸拨通了该企业的电话,找统计人员核实。统计人员表示,实际上我们上半年才生产了20多吨建筑涂料。可报表上的数字达到了2万600吨!相差了1000倍!
难怪该企业象从地缝里钻出来的似的,勇夺“亚军”。这匹“黑马”的诞生过程是:没有经过严格培训的企业统计者把建筑腻子的产量也划归到建筑涂料产品中了。
相关链接
2003年,国家统计局为整顿涂料产品统计归口问题,以国家统计局国统函(2003)142号文批准,同意“建立涂料行业统计制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中国涂料工业协会为该制度的法定受表单位。
2004年11月发布的GB/T2705-2003《涂料产品分类和命名》标准是涂料的基本标准,它对涂料产品的统计起到规范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涂料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其行业利润总额已占到化学工业利润的10%以上,产品覆盖到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涂料产品生产除化工行业以外,已扩展到建材、轻工、电子、钢铁、交通、军工、船舶等行业,造成涂料产品归口统计难度很大。
有关部门在制定《涂料产品分类和命名》标准时,考虑到工业产品调查目录中的油漆产品已不能完全包含该类产品的全部涵义,特将油漆更名为涂料。这是该标准的重大变革。
上一篇:五大新型功能性涂料面世
相关文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