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市场
明城墙奇怪物质,专家认为是保护涂料
南京清凉门段明城墙可能是南京明城墙中十分特别的一段。继日前媒体报道了该段城墙墙体上出现7块“南无阿弥陀佛”古碑后,记者又在现场发现,城墙上还附着一层白色的物质,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类似于“钟乳石”的奇观。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记者采访了几位专家,听到了几种不同的见解。
城墙上附着“钟乳石”
出现“钟乳石”奇观的是位于清凉门向东南方向到红土山段的城墙。记者在现场看到,从距离清凉门200米处开始,明城墙上就出现大片白色物质,面积约有1千多平方米。从远处看,这些白色物质好像是从城墙顶端流淌下来,在城墙下部的岩石上形成了数十道明显的流动痕迹。而抵近看,这些物质在城墙表面形成将滴不滴之时瞬间凝固的奇特景象,层层叠叠,犹如形态古怪多样的钟乳石,又好像天寒地冻中的皑皑积雪。
用手抚摸,记者还发现表面的这层白色物质为硬壳状,厚约2厘米,局部已经与墙体脱离,但无法直接判断是什么物质。
文物专家早有定论
这层白色物质到底是怎么形成的?记者昨天请教了有关文物专家。
南京明城垣历史博物馆的著名城墙研究学者杨国庆告诉记者,这些白色物质其实是粘城砖的石灰等浆料,经过几百年的风吹日晒,浆料从砖缝间滤了出来,因此在城墙表面形成了这样的景观。杨国庆说:“这个问题,我们早就发现了,而且已经形成了上述定论。”
南京博物院罗宗真研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认为,白色物质是石灰,是从城砖缝里流出来的。罗宗真还告诉记者,这个现象在其他等处的明城墙上也同样存在。
地质学家提出不同见解
不过,关于这个在文物专家们已经有定论的问题,却有地质学家提出了不同见解。地质学家、南京铅锌银矿工程师项长兴就提出了别人从来没有提出过的见解——这层白色物质可能是建筑城墙时涂刷的保护涂料!
项长兴对白色物质作过长期研究。他说,他曾经剥开这层硬壳状白色物质,打开新鲜断面观察,发现里面是灰白色胶状物,为柔皱状、气孔状、蜂窝状。拿在手中,感觉较轻,硬度较小,用稀盐酸滴上去有强烈起泡反应。对比了已有资料,项长兴判断,该物质的主要成分为糯米汁、石灰和桐油。
为什么明城墙上有这么大面积的糯米汁、石灰和桐油,项长兴觉得说成是从砖缝里流出的有点勉强。他认为,朱元璋曾经下旨,在城墙墙体上粉刷一层由糯米汁、石灰和桐油等混合调拌的涂料,使用的是类似现在喷浆法一类的方法。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使城墙外表美观、起到装饰作用,二是对墙体起保护作用。“说白了,这层涂料是起保护作用的,以使城墙免遭风雨侵蚀!”
项长兴把城墙上涂刷糯米汁、石灰和桐油的方法称为“秘方”,并告诉记者,这种方法未见任何记载,许多专家学者也闻所未闻,但确实是他从专业角度提出的大胆推测。如果这种看法得到证实,将对今后明城墙的修缮和保护,提供极其重要的实物资料和有效办法。
上一篇:五大新型功能性涂料面世
下一篇:“首届亚洲色彩论坛”开幕
相关文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