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市场
我国胶粘剂工业发展展望
我国胶粘剂工业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发展迅猛,“九五”期间年均增长率在12%以上。胶粘剂由于应用范围广,使用简便,经济效益好,正在越来越多地代替机械连接,为各行业简化工艺、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新年伊始,本报记者就未来5~10年我国胶粘剂工业发展前景及方向等问题,采访了中国胶粘剂工业协会秘书长龚辈凡。
“三新”不断涌现,应用领域拓宽据龚辈凡秘书长介绍,近年来我国胶粘剂产量增长迅猛。1999年、2000年、2001年全国胶粘剂和密封剂总产量分别为227万吨、243.5万吨、261万吨,年增长率分别为9.8%、7.3%、7.4%,年销售额增长率超过产量增长率,成为我国化工领域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同时,新产品不断涌现,一些改性型、接技型、共聚共混型及特种型胶粘剂相继开发出来,有的已实现产业化。如聚氨酯改性聚乙酸乙烯酯乳液、抗冻性白乳胶、双马改性环氧树脂导电胶、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结构胶、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胶、微泡型室温固化单组分聚氨酯胶、阻燃型聚氨酯灌封胶、再粘性好的球型状丙烯酸酯压敏胶、有机硅压敏胶及胶带等,这些产品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能,不仅满足了各种需求,而且提高了我国胶粘剂产品档次,取代了部分进口。
胶粘剂生产技术也取得长足进步,辐射法、紫外光固化法和互穿网络法等新生产工艺的应用,对改进产品性能,提高产品质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外,胶粘剂生产设备也有了很大改进和更新,聚合反应釜日趋大型化、连续化和自动化。如上海巴斯夫染化厂的乳液聚合釜容积已达到36立方米,并全部采用计算机控制;我国自己设计制造的7立方米乳液聚合螺旋半圆管夹套反应釜使用效果良好;我国自己设计制造的涂布机和裁切机已达到国际中等水平,幅宽可达1.3~2.0米,涂布速度可达120~150米/分;静电消除技术(导静电离筒)、张力自控装置、高灵敏度传感器、调频调速系统等各种自控设施也已逐渐开发出来,并投入生产运行。
胶粘剂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已从主要用于木材加工、建筑和包装等行业,扩展到服装、轻工、机械制造、航天航空、电子电器、交通运输、医疗卫生、邮电、仓贮等众多领域。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商标、标签和广告贴等广泛使用,加快了相应胶粘剂品种的发展。汽车业、电子电器业、制鞋业、建筑业、食品包装业的用胶量增长快速。
持续快速发展,环保成为主流龚辈凡秘书长透露,今后5~10年,我国胶粘剂产量与销售额仍将持续快速增长。至2005年,产量预计可达354万吨,年均增长率为7.8%。另外,随着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一些高性能、高品质、高附加值新产品相继投产,加上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预计我国胶粘剂销售额的增长率仍将高于产量增长。这对生产企业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国家环保法规日趋严格,环保型胶粘剂正在而且仍将会成为合成胶粘剂的主流。如水性胶、热熔胶和热熔压敏胶,由于不含任何有机溶剂,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基本无“三废”排放,已成为世界各国胶粘剂发展的主流。
据统计,2000年、2001年,全国丙烯酸乳液、聚醋酸乙烯乳液和VAE乳液总产量分别为75.9万吨、85.9万吨,热熔胶和热熔压敏胶总产量分别为5.8万吨、6.5万吨,这些环保型胶种均是胶粘剂中增长最快的。而主要用于建筑装修和木材加工业的聚乙烯醇缩甲醛胶(107胶)和脲醛胶,由于甲醛释放量高、危害人体、污染严重受到制约,产量逐年下降。主要用于室内装修装饰、木器加工及制鞋业的氯丁胶,也因含有大量有机溶剂,应用正在逐渐受到限制,销售量也呈下降趋势。
三大“瓶颈”亟待解决尽管我国胶粘剂工业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目前存在的问题仍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生产企业分散、技术落后、品种少、质量和档次不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胶粘剂生产企业近2000家,分布在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但上规模、上水平的企业不过百家。
其次,产品老化,更新换代缓慢,应用研究和售后服务跟不上。因此,大多数企业只能在一些老的通用型产品上以相互压价来争夺市场,而对一些急需的高科技产品的研究开发严重滞后。一般通用型胶粘剂如涂于BO膜包装胶带的丙烯酸压敏胶乳液,用于制作一般建筑涂料的苯丙、醋丙和纯丙型乳液,通用型白乳胶,用于书本无线装订的EVA类热熔胶,通用型502瞬干胶及硅酮胶等,生产能力大大超过需求量,竞争十分激烈,企业只能在“低水平、低价位”上竞争。但一些高性能、高品质胶粘剂和助剂还不能生产,或产品性能与质量不能达到使用要求,如急需的环保型氯丁胶和聚氨酯胶的水基化研究,在我国已进行多年,但至今仍未实现商品化生产。
还有,一些胶粘剂的主要原材料及相关助剂供应不足,不能生产或产品质量、性能达不到要求。如用于热熔胶及热熔压敏胶生产的EVA、SIS树脂、PA树脂,鞋用TPU树脂,与胶粘剂配套的一些助剂必须从国外全部或部分进口。据统计,2001年我国进口各类胶粘剂和密封剂及其原辅材料共计15.02万吨,主要有聚氨酯胶、聚氨酯结构密封胶、环氧树脂胶、聚酰胺树脂胶、高性能有机硅密封胶、高性能丙烯酸酯胶及压敏胶等,以及数量可观的胶粘剂原辅材料及相关助剂。
上一篇:五大新型功能性涂料面世
相关文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