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市场
洋涂料来势凶猛,国产涂料反应迟缓
近日,以生产不含铅、汞等有毒有害成分涂料著称的ICI公司在广州举办了一个庆祝活动。其中国区总裁与众多媒体的一番对答,让人嗅出了其大力抢占中国市场的逼人来势。再联想到最近两年以来,国外10大涂料企业已全部登陆中国的事实,中国涂料企业的现状令人担忧。国外企业在中国市场上大手笔地裂土封疆,而中国大部分稍有实力企业近一年来却一直在为行业标准、企业营销策略等问题而喋喋不休地争论。面对被全世界同行看好的市场,国内企业如此表现,实为坐失商机。
ICI的中国地区总裁穆拉利称,在中国,立邦漆的市场份额超过了我们,目前是我们的主要对手,我们的目标是超越立邦成为第一。据可靠资料显示,ICI和立邦的产品销售额占中国市场的30%。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了。在中高档产品领域,两家几乎控制了一半的市场。稍加分析就可以发现,如果ICI以立邦为对手展开市场竞争的话,其结果恐怕是一个双赢的局面,输的应该是实力与意识都不敌人的中国涂料企业。
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的数千家建筑涂料企业,对于国外大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裂土封疆表现得非常迟钝。虽然今年以来关于涂料行业的新闻不少,年初广东企业的相约入京建市场搁浅、由富亚涂料挑起的北京规则与国家标准的争论、近日上海又掀起了相关的标准争论。虽然涂料企业已表现出了可贵的发展意识,但客观分析,却一直还停留在坐而论道的水平上。
对于中国涂料行业来说,由国外大企业发动的竞争风暴来得很快。记者掌握的资料显示,美国、加拿大、意大利、德国等纷纷在中国合资建厂或预建大型生产线。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涂料大厂也在积极筹划参与角逐。
而自1990年起,国外企业在中国独资和合资的建筑涂料厂约16家,每家生产规模都在2万~5万吨/年的水平。而较早挺进中国市场征战的立邦漆更是不放过机会。立邦华南区市场部经理陈洁茹透露,立邦准备在广州开发区投资3亿元人民币建设一家新的生产线,年产规模是10万吨级的。ICI还准备在北方建立一条5万吨的生产线。
再看看中国的涂料企业,相比而言可称是散兵游勇。约60%分布在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市,但没有一家企业能够进入世界涂料50强,能达到年产5000吨以上的大型企业也不足3%。
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无疑成为涂料巨头的“理想国”。一项统计显示,仅就中国国内装饰工程而言,其销售额已经由1990年的80亿元飞升到2001年的2800亿元,市场发展潜力无可限量。
近年来,世界涂料工业有一个明显特征:为达到全球合理化经营目的,世界级大公司纷纷通过战略购并、合作合资形成市场一体化的规模效应。世界最大的涂料公司之一阿克苏·诺贝尔公司就是由荷兰阿克苏公司与瑞典的诺贝尔公司合并组建而成;美国宣威公司以8.3亿美元收购赫顿公司后,又相继收购了智利和巴西两家公司。而这种收购、兼并、整合正加快步伐成为一种趋势,也有向发展中国家蔓延的趋势。业内人士指出,这种发展趋势的直接结果就是大企业的优势产品更具有垄断和竞争性。据统计,美国最大的10家涂料公司的年产量占美国涂料总量的70%以上,世界10家最大的涂料公司的年产量占世界涂料总量的1/3,市场占有率则达到60%。
面对这种情况,有关专家提出了三条对策:第一,涂料企业应尽快明确自己的产品市场定位。是全国性的还是地方性的,是高档产品还是中低档产品,在明确定位的前提下扩大品牌影响。第二,国内企业间谋求合并、合作之路。专家特别强调,国内的强势企业能否先行合并,比如在广东、北京等地拥有数量众多的涂料企业地区应该考虑合并,以推出影响力更大的涂料品牌。第三,准备被国外大企业收购,为其充当产品加工商。目前像立邦、ICI的中国地区总裁都表示了在中国设更多厂的意向,这对于目前设备较好但缺少品牌效应的一部分涂料企业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机会。
其实上述对策都是早已被国内众多有识之士所认同的,有关企业也已经着手进行,但与国外企业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甚至互相呼应的举措相较,国内企业的措施零乱无序,落实太慢。
上一篇:五大新型功能性涂料面世
下一篇:斑马牌油漆商标转让倒手的经历
相关文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