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市场
《1/3涂料达不到北京规则》引发业内人士大讨论
事件 1/3合格涂料达不到北京规则
2月27日,《北京晚报》独家刊登《1/3涂料达不到北京规则》的新闻报道后,引发各界强烈反响。随后几天,新华社、《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北京晨报》等诸多媒体相继就此事展开全方位报道。
事件缘起于前不久举行的一次涂料产品质量检测。北京市民用产品安全健康监督检验站受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托,采用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北京市室内装饰装修涂料安全健康质量评介规则》对数十种家装涂料进行质量检测,结果发现,这些用国家标准检测时质量全部合格的产品,有近1/3不符合北京市评介规则。
涂料产品是否健康安全涉及到我们每个人,本报记者特邀中国涂料协会专家、北京市消费者协会代表、涂料生产厂家代表以及部分消费者代表围坐一桌,共同探讨涂料的标准问题。
讨论 企业应如何看待国标和北京规则
《北京晚报》记者:即使不符合北京规则的产品也可以销售,因为只要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就是合格产品,就可以上市流通。而要符合要求更高的北京规则,企业势必要增加投入,进行技术改造。作为生产企业来说,是仅仅满足于产品合格,还是向更高要求的北京规则靠近呢?
朱传?:在国外,地方标准高于国家标准的情况是有的。比如说,美国的洛杉矶地区对涂料的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标准就比美国国家标准严很多。北京规则中有些检测指标是从食品检测中借鉴过来的。如果将这些指标放在涂料上,似乎要求太严格了。毕竟,食品是要用口吃的,而很少会有人去喝涂料。富亚涂料老总为了证明自己产品质量无毒喝过一回涂料,但喝涂料的人全国还没有出现第二个,因为根本就没这个必要。
王秀霞:国家标准是考虑到国家的整体水平,出的是最低限度要求,专业标准要符合国家生产水平的最低限度。单就一个产品来说,符合国家标准是允许上市的,我们认为它是合格产品。如今,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厂家要比什么?比品牌。品牌从哪来?最主要的是产品本身的质量。如果大家都停留在最低限度的国家标准上,我说这个行业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北京是一个现代化大都市,我觉得北京规则应当高于国家标准。
蒋和平:富亚涂料公司曾参与了国家标准的起草制定。国家标准是一个全国性概念,它的产生具有兼具性特点。涂料的新国家标准虽然今年1月1日起才实施,但并没有及时与国际接轨,它的许多指标更多考虑的是涂料行业能承受的程度。与国际标准比起来,差距不小。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涂料能通过国家标准却无法达到北京规则要求的原因。另外,北京规则增加了一些安全健康检测标准。达到这个标准的产品可以说是安全健康涂料。此次产品检测,北京富亚涂料高指标通过了北京规则,目的就是为了让消费者能买到真正的健康、安全、环保涂料。而国家标准,是说我这个涂料达到这个标准以后,可以使用了,作为强制性的标准。如果不能达到这个标准是不能销售的,从今年7月1日开始,市场上不允许出现。但能否达到安全健康的标准,国家标准里面却没有说。
周弘:只要是化学产品,就不能说是绝对健康的。只能说是某种产品达到的安全等级不同。有些产品很便宜,VOC也比较低,但产品其他各方面的性能却达不到。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我觉得企业生产的涂料应当努力去满足咱们北京市的规则。另外,作为涂料生产企业,我想呼吁一下,如今各种标准实在太多,如环保局、建设部都有相应的涂料标准,能不能将这些标准统一一下。
段世文:2000年上海也建立了一个地方规则。标准和规则之间有什么区别?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标准出台以后,它说你的产品是否合格,是有法律效力的。而规则是要求生产企业的产品应当符合健康、安全标准,它没有法律效力,但对老百姓来说,意义非常重大。规则只有在被确定为标准之后才具备法律效力。
只求考分及格的不是好学生
蒋和平:涂料作为化工产品中成分复杂(美国认为有80多种有毒有害成分)、化学反应较多、质量最难控制的一种混合物,除了要对有害物质控制外,还需要按照健康标准,加上生化标准。有一些涂料挥发的有害物质,仪器可能检验不出来,平常人也感觉不出来,但对儿童、老人、病人等敏感人群有影响,所以必须要有体现人文关怀的安全性检验指标。国家的强制标准,是铁定的,生产企业必须执行的。此外,作为涂料企业,应当向更高标准看齐。
王秀霞:某一种产品看起来是符合国家标准的,但很多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凑在一起,释放的甲醛等有害物质的量就可能超标了。有关部门对产品进行检测也好、对比实验也好,很多数据摆在那儿,消费者有一个选择空间。当然都是在合格的产品里面,最好还是优中选优。现在人们追求的不仅是产品质量合格,而是质量更好。国家制定标准,要经过一个比较长的过程,经过科学论证,这个周期很长。可能标准出台后,人们的要求又变了。我觉得标准也应当不断发展。如果说行业能做的话,这就能推动行业的进步。我觉得国家的标准是下限。企业的生产行为可以高于它,做得更好,让消费者更满意。
邱峰:现在我们争论的是国家标准和北京规则谁高谁低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是很重要。北京的企业在满足国标的基础上应当率先满足北京规则。
振兴:富亚公司老板当年喝涂料的做法的确很有意思。我觉得它最大的价值是唤起消费者的环保健康意识。靠喝来检验产品质量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应当靠标准来约束。
周弘:我们是一个英国公司,在中国市场销售的产品肯定要先符合中国的标准。我们的包装上都有一个安全健康环保说明。各种各样产品检测只是一个手段。最主要的是,公司应对自己的品牌负责。任何一个产品,都要对消费者负责,包括生产工人,我们都要考虑他们的安全性。
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在改变
振兴: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当然希望国家标准制定得越高越好。如今人们装修,考虑更多的是健康安全环保。同样是合格产品,人们自然希望买那些通过了高标准检测的,尤其是安全健康检测的产品。如果北京规则高于国家标准,我在选择涂料的时候自然会优先购买富亚等通过北京规则的品牌。既然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在改变,在国家标准里就应该体现出来,这样才能更全面的代表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周弘:我觉得应该提倡科学消费。前几年,国内涂料市场,包括复合地板等等,消费者更多关注的是强调耐磨性等等,这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如果说你的乳胶漆能擦10万次,就算一天三次,要擦十年,有什么用呢。如今消费者更多关注的是安全健康环保,因此企业的产品必须在这些方面能达到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人们已经不关心耐磨了,企业还在那儿讲耐磨,这就不行了。
消费者应当有知情权
王秀霞:消费者要装修,就迫切需要了解涂料方面的知识,企业介绍的时候,一定要真实、准确、全面地讲出来,因为消费者有知情权。消协每年都要做产品调查,我们无权判定产品是否合格,也不是要处罚。但我们通过这种方式来告诉消费者,哪些产品符合什么标准,对消费者起一个引导作用,让消费者了解产品。
段世文:现在消费者在购买前很难区分产品的好坏,多数情况下是跟着广告走,谁的广告做得多,产品就卖得好。这种消费行为是不科学的。所以,我们应该把产品标准,不断介绍给消费者,让消费者知道,什么样的涂料是最好的涂料。满足知情权最基本的要求是信息。信息都封锁了,消费者怎么知情?我知道富亚就是喝涂料的那家公司,就是蒋和平喝的吧?
蒋和平:是的。我们喝涂料的事情也引发了很多争论,或者说变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喝涂料是以最原始的办法满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振兴:消费者应当有权利知道国家标准和北京规则它们各自检测的项目有哪些,有资格了解哪些产品不符合北京规则。即使这样做会使某些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但它维护了更为广泛的消费者的消费权益。如果企业能在产品包装上标明出身——产品通过哪个检测标准,会更方便消费者选择。
朱荣琴:企业生产的产品应该让消费者明白,它采用的是什么标准,这是企业的责任。
周弘:这样的标准,应当能在专卖店里看到。就像必须悬挂的营业执照一样,通过标准鉴定的鉴定证明也应当和营业执照挂在一起。
企业接轨国际标准难在哪
朱传?:我们应该增加检测指标来保证产品质量,但问题是增加的几条检测指标是否对症,是否必要。如果非常必要,那我们花再多的钱也必须达到。问题是,现在并不涉及企业多花钱、少花钱的问题,关键是企业对消费者的态度别并不是特别大。国际一流的原料商都已经在国内设厂了,与国际接轨并没有太大的技术难度。
振兴:据专家讲,我国加入WTO后,关税壁垒的作用将日益削弱。技术壁垒已成为最大的交易障碍。国家可以通过技术壁垒来限制进口,来保护本国的产业。
蒋和平:国内和国际涂料生产厂家的最大差别体现在人文关怀上。没有理化指标的产品通过国标后也是合格产品,但对消费者却不太负责。增加人文关怀对企业来说并不难,它并不是高技术的东西,关键看企业对消费者的态度。
周弘:国标与国际标准应当相互融合,就是说他们有的指标我们没有,我们要去适应对方。同样我们有的,他们没有,他们也要向我们看齐。
邱峰:在涂料行业,其实技术壁垒不存在。涂料产业也不是民族工业,涂料行业开放的比较早,大概在1992年就开放了。
上一篇:五大新型功能性涂料面世
下一篇:不是"绿色"涂料,别进展会大门
相关文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