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市场
两个“华润”涂料重庆斗法
12月9日,根据“顺德华润”的举报,重庆永川市工商局经检支队出动,对长沙华润涂料有限公司在重庆的分销商进行了突查,理由是:“商标侵权”。这次突查给长沙华润带来了极大的震动,12月10日,长沙华润一位总经理致电这场大战的另一方、广东顺德华润涂料有限公司的重庆总代理“重庆华润工贸有限公司”,声称,双方近半年来的纷争已经经过法庭调解,不应该再追究;并且,法院裁定的东西,纵使有新的问题出现也应该通过法院解决。但是此番言论被重庆华润工贸有限公司严辞驳回。
之后,整个事件陷入一片死寂。
前方告急
今年1至3月,广东顺德华润涂料厂有限公司分布在福建、湖南、湖北、四川、重庆、贵州、河南、江西等省市的经销商纷纷向总部告急,油漆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由“长沙华润涂料有限公司”生产的“华润涂料新产品”,这种“新产品”的外包装上,“华润涂料”和“华润涂料(香港)有限公司提供”等文字非常突出,极易与顺德华润涂料厂有限公司生产的“华润”牌油漆混淆。并且,各地市场上出现了许多门店招牌上用磷光材料大书“香港华润”的油漆门市,对顺德华润的产品造成极大冲击。经统计,仅今年一季度,顺德华润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10万元。
为了扩大“华润”商标的知名度,顺德华润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仅1997年到今年3月,就投入广告费2000多万元。”方昕说。
另立山头
接到举报后,顺德华润立即着手调查,各地经销商同时展开了取证行动。
重庆华润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秦文介绍,重庆是这次商标冲击的重灾区,重庆的取证工作分为两步:第一步,根据顺德华润的要求,拍下长沙华润重庆销售商门市头上的巨幅“香港华润”标牌;第二步,派出技术人员,以油漆工的身份到上述门市买回总金额为2000多元的长沙华润产品。
经调查核实,2000年2月,原顺德华润销售部员工曾某某与另外三位股东在长沙成立了“长沙欧菲士涂料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50万元。同时,顺德华润在香港有关部门查到,2000年7月12日,长沙欧菲士涂料有限公司的部分股东在港投资10万港元注册了“德国欧菲士(香港)国际有限公司”。
2000年8月25日,“长沙欧菲士涂料有限公司”名称被变更为“长沙华润涂料有限公司”,2000年10月3日,在香港注册的“德国欧菲士(香港)国际有限公司”也被更名为“华润涂料(香港)有限公司”。
同时,长沙华润涂料有限公司针对我国现行法规中对企业字号和商标名称管理脱节的问题,有意突出企业字号而弱化商标名称,“香港华润”、“华润涂料新产品”就这样诞生了。
对簿公堂
顺德华润决定通过法律手段维护注册商标的合法权益。
然而,当一干人马风尘仆仆地赶到湖南某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时,得到的答复却是:长沙华润用的是“华润涂料新产品”,和顺德华润的商标是两码事!
这次碰到“软钉子”的同时也提醒顺德华润,直接到长沙华润所在地把道理论个谁是谁非是行不通的。
于是,顺德华润又将战场选在了贵阳市。
从顺德华润提供的准备在法庭上陈述的《代理词》中可以看出,贵阳老干妈公司曾与湖南某食品公司就“老干妈”商标被侵权进行过较量,并且在北京胜诉。这一事件与两个“华润”争斗事件有某些相似之处,并且官司中的另一方都在湖南省。
5月30日,顺德华润向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了诉状,将长沙华润和其在贵阳的代理商路某推上了法庭。
随后,长沙华润提出“管辖异议”,被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长沙华润又以同样的理由上诉贵州省高院,仍然被驳回。
案件的开庭时间被确定为2001年9月25日。
明争暗斗
这是一场斗智斗勇的拉力战,交战双方各执己见,频频在公众场合表明自己的无辜。
据重庆华润工贸有限公司有关人士介绍,在重庆江北某饭店,长沙华润的产品大张旗鼓地举行了一个产品订货会,并且请了新闻记者参加。一时间,顺德华润重庆地区的分销商人心惶惶,其销售网络受到严重威胁。
8月2日,顺德华润在《重庆商报》上发表“郑重声明”称,任何人未经许可,生产或销售带有“华润”商标的商品,或为他们提供带有“华润”商标的包装材料,均侵犯了顺德华润的商标专用权。
事隔不久,长沙华润涂料有限公司又以更大的篇幅和字体,在《建材商报》上更显著的位置发布了“严正声明”:“现有厂家、商家在一些市场地区对本公司产品进行恣意诽谤、造谣污蔑,颠倒是非,严重损害了本公司的形象和利益。对此类不正当竞争行为,本公司予以严正警告,并保留在适当时候采取法律手段的权利。”
8月13日,顺德华润再次在《重庆装饰》报上发表郑重声明。
8月17日,长沙华润总经理飞抵重庆并约见《建材商报》记者,27日,《建材商报》发表记者署名文章《事实胜于雄辩———长沙华润(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宪忠反击诽谤者》,文章中称:“最近有厂(商)做得太过分,在重庆、福建、武汉等地到处散布流言,张贴传单,说我们欧美涂料是假冒产品……事已至此,公司的忍让已达到极限,华润必须给诽谤者以有力的回击。”
谁是谁非,一时让人无从判断。
柳暗花明
9月7日,顺德华润突然在重庆采取行动,联合重庆沙坪坝区工商局和渝北区工商局,对马家岩市场和龙溪镇建材市场的长沙华润经销商进行了突查,两个市场共查获长沙华润产品近600组,价值5万多元。
据沙坪坝区工商局经济检查支队吕险峰队长介绍,当天上午11点左右,两区工商局的经检支队同时出发,让长沙华润的经销商措手不及。两个市场有4个门市的商品被查封异地保存。
同时,顺德华润在其它一些地方也采取了一系列手段强硬的行动,使长沙华润各地的销售商频频被当地工商局突查。
局势逐渐开始明朗。
9月20日,长沙华润愿意协商解决的传真发到了顺德华润总部,虽然仍然辩称他们当初在产品包装上印上“华润”字样时,并不知道顺德市有一家注册为“华润”的涂料公司,但“也意识到此举不妥,已去掉华润涂料新产品等字样,重新设计了包装”。
第二天,顺德华润回复长沙,表示愿意和解,并提出了若干条件。
9月24日,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讼三方代表全部到齐,在明确长沙华润产品侵权的前提下,法庭当庭依据长沙华润认可的顺德华润提出的条件拟定了《民事调解书》。
调解书中规定:长沙华润立即更换产品包装,保证更换的包装不得突出“华润”、“华润公司”、“华润涂料”等字样;长沙华润立即清除各地经销商门店招牌、店堂装潢中含有“香港华润”、“华润涂料”、“华润公司”的字样;长沙华润在调解书生效后10日内向顺德华润道歉,并同时在重庆一公共媒体上公开致歉;长沙华润向顺德华润支付赔偿金7万元整。
第二战役
本来,一场被法律认定了的商标纠纷随着法院调解书的生效,也应该完满地画上句号了。然而,事情并没有想像的简单。
在随后的一个月之中,顺德华润仍然不断接到重庆地区加盟商的投诉:长沙华润的产品经改装后,仍然具有相当的迷惑性,对“华润涂料”的威胁很大。
经调查,长沙华润经销商所销售的产品有两种包装:一种是与前次被查处的产品相同的包装上,用不干胶将突出的“华润涂料”等字样贴住;另一种虽然换了新包装,“华润(香港)有限公司监制”的字样仍然比“长沙华润涂料有限公司”突出。
11月24日,重庆华润有关人士找到长沙华润重庆总代理商,并向他出示了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具的《民事调解书》,长沙华润重庆总代理商声称,之前,他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份调解书。
11月26日,长沙华润终于在重庆《旅游新报》第14版上发布了“致歉声明”:“长沙华润涂料有限公司生产的欧美牌油漆与顺德华润涂料厂有限公司生产的华润牌油漆在重庆市场上使一些消费者产生了混淆、误导。作为兄弟单位,本公司深表歉意。”
然而,实质性的问题并没有解决,顺德华润加盟商的利益仍然受到严重的威胁,于是,重庆地区的一些加盟商自发地开始了维权行动,如本文开头的向当地工商局举报,将长沙华润的致歉声明和贵阳中院的民事调解书“放大”警示消费者。
胜负难料
目前,虽然纷争的双方都沉寂了下来,然而,沉寂并不意味着事情的了结。
重庆华润有关人士无奈地说,谁也不知道这场争端将如何结束,对于长沙华润目前改头换面包装销售的产品是否再造成侵权,连“法律也说不清”。
“这场纷争关键的症结在于,我国现行法规中,对企业字号和商标的管理严重脱节,”顺德华润涂料有限公司法律事务部部长方昕律师分析指出,“有的企业将字号和商标混淆,或用字号作商标,或弱化商标突出字号。这个问题如何解决,至今没有明确的定论。”
据介绍,与顺德华润、长沙华润相似的情况,在我国比较普遍,比如广东有个“科龙电器”,是一个知名商标,而上海也有一个“科龙电器”,两个单位没有任何渊源。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中的某些条款也有待商榷,“不同地区,即使是经营同类的产品,也可申请相同的企业字号,只要根据规定,在企业名称中冠以所在区县的行政区划名称,”沙坪坝区工商局经济检查支队吕险峰队长强调说,“这给执法和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国家法律主要保护的是商标,有《商标法》,而企业字号与商标是两回事,”某法院经济庭法官说,“对于上面提到的情况,根据现行的法律,不应该是法律问题,而是一个认识问题!”
问题是,认识总是因人而异的,我们将如何界定以后必然会更多地出现的、类似“两个华润”的情况?看来,我们应当从立法的角度考虑保护“著名商标”的合法权益。否则,谁来料理这混乱不堪的市场?
关键词:
华润
上一篇:五大新型功能性涂料面世
下一篇:国外胶粘剂市场发展迅速
相关文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