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市场
涂料原材料市场业态展望
涂料制造企业所使用的原材料,大致包括石油化工产品(单体、树脂、溶剂等)、颜料、填料、助剂等,在计划经济时期分别属于石化行业、化工行业和轻工行业,随着我国的经济运行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涂料原材料的供给业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涂料原料作为生产资料,在80年代中期之前一直是计划供应的业态。价格形成和流通方式均为国家计划决定,更重要的特征是从事涂料原材料经营的主体是部(省)或市属化工供销公司、五交化公司、化工轻工公司等,这些公司当时还是国家行政机关的一部分,是计划经济的主体,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经营公司,所以,在这一时期,总的供需关系是需求大于供给,“计划”是主宰,而供需双方是计划的被动接受者。
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中期是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国家陆续放开了大部分生产资料的专营,使生产资料像生活消费品一样进入市场流通。原有的部属、省属、市属的主宰化工原材料流通的公司,由过去的具有一定政府行为的机构转向从事经营活动,走向市场,成为了名符其实的经营公司。供需关系逐渐由市场来调节。但在此期间,供需关系总的态势仍是需求大于供给,再加上实行的价格双轨制,使涂料原材料的供需关系畸型发展。
90年代初以来,涂料原材料的供需关系市场化进程加快,市场调节作用越来越强,尤其是随着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加大,进口的涂料原材料品种越来越多,使得整个涂料原材料市场日趋活跃,数不胜数的化工经营和原材料生厂家的直接销售成为市场流通的主体,而原有的“条条块块”的全国性大公司日渐萎缩,形成了市场经济下的“自由竞争”态势。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涂料原材料的流通正在酝酿新的业态形式,这是因为在现有自由竞争的流通方式下,既有市场活跃,公平竞争的一面,又存在储多弊端
一是供方的销售费用较高且销售行为欠规范;
二是需方的采购费用也很高且存在一定的暗箱操作;
三是商品的价格波动较大,流通周期长。
由此可见,涂料原材料的流通市场的发展趋势必将出现区域性的集中交易场所——“交易中心”。
近几年来,我国在消费品领域中,这类“交易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出现,既有地区性的,也有全国性的,这是市场流通达到一定规模后的必然产物。
近几年来,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异常迅猛,BTOB,BTOC各企业多少都有参与,但由于涂料原材料多品种、多规格、性能各异的特点,企业单纯依靠网上交易的可能性很小,今后仍将以面对面的交易为主。而“交易中心”的形成既加快信息交流,缩短物流进程,又可完成实际交易。在研究开发、技术服务与咨询、检测与标准化、信息与学会等行业中心所在地——常州市,创建“常州国际涂料(油墨、胶粘剂)原材料交易市场”,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必然,将成为集技术、信息、交流、商务于一体的专业原材料交易市场。
在“交易中心”具有相当规模时,还会对涂料原材料的价格起到一定的价格引导作用,从而充分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目前,地区性的“交易中心”已在我国的涂料行业最集中的地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解洲出现。这种“交易中心”模式将是今后一段时间的主要业态形式。
展望未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会出现第三方物流公司作为现代企业的供销服务商。也就是说将会出现既非涂料原材料的供给方,也非原材料的需求方的第三方,通过契约为客户提供整个商品流通过程的服务。以帮助企业精干主业,减少库存,降低用于流通的固定资产投资,从而降低物流资本,提高核心竞争力。这种类型的公司已在部分发达国家占了主导地位,待我国加入WTO以后,也会出现这种类型的公司。
上一篇:五大新型功能性涂料面世
下一篇:我国染颜料中间体缺陷明显
相关文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