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进入旧版 English

涂料市场

我国涂料业能否走出怪圈

时间:2009-07-23 13:48:14 来源: 作者:聪聪编辑 点击:
这是一个奇怪的行业:8000家企业、上万个品牌,但却看不到多少市场硝烟!这是一个繁荣的行业:10年时间国内产量翻了一倍,位居世界第三,但人均涂料消耗量仍比发达国家人均量小十位???夸张的说法是这个行业“每月有7家开业,5家结业”,但从没有人去否定这是个朝阳行业。这是一个特别的行业:销售额最高的前四家企业销售额相加,不过只占行业的7%不到。市场的高度分散使得品牌意识处于休眠状态,厂家均为市场的被动接受者,很难说这个行业有多少真正的国内“名牌”,老百姓对品牌缺乏认知与忠诚,几乎所有的企业在品牌上都没有“计划生育”,而是“人多力量大”的多生薄养。这是一个危险的行业:世界排名前10位的涂料制造商均以其产品技术进入了中国,而国内销售额最大的企业才占世界第十位企业的5.9%。以日本立邦和英国ICI为代表,这两家企业在短短几年内,己让国内同行“触目惊心”,其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远远高出中国所有品牌。 外国品牌的成功逼迫了行业的认真思考,市场的变化、行业的变局更在折磨着业内中人。“春江水暖鸭先知”,敏感的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个行业已到了“变化”的临界点,或许“山穷水尽”,再或许柳暗花明”。 不觉醒唯有死 唤起中国涂料界品牌觉醒的是洋品牌“立邦”。立邦将品牌营销带入了这个行业,并在这个行业大摘果实。98年前后“立邦”在惠州设厂,利用轰炸式的宣传攻势,把高品质的产品和创新的消费理念捆绑一直强烈吸引了中国消费者的视线,“先做广告”,“先打品牌”,然后才在上海、河北等地建立了5家工厂;英国ICI继在广州建立工厂后,又投4000万美元在上海建基地,其它一些国际品牌也大军压城,或合资或并购,快速在中国崛起。 顺德神州涂料集团总裁周伟雄认为,“其实并不一定是别人做得有多么成功,而是国内企业自身缺乏品牌‘觉醒’”长时间来,国内企业只有制造没有品牌,只有推销没有营销,只有生产没有服务,才给了外国品牌机会和空间。如今要收复失地,唯有以品牌对品牌,主动出击用“品牌战”挑战洋品牌,“立邦”在中央电视台大做广告,神州公司的“爱丽诗”品牌同样打入中央电视台开始正面对抗立邦。立邦据称每年广告费都达7000万元。所以“处处”放光彩,而国内企业原先只在一种低层次的效量上保持了彼些和平相处”而现在广告战正在一步步加剧已是不争的事实。 重演“营销革命” “品牌觉醒”真正的意义是在“营销觉醒”之上。当年家电业国产品牌正是通过营销一举夺回市场主导地位。竞争能否打破行业怪圈? 但改变总在强大的外力下发生。 与“立邦”全国范围的“调节中心”并不完全相同,新近正式启动的“神州爱丽诗健康到家工程”宣布年内将在全国开设1000家绿色涂料连锁专卖店,正是冲着涂料行业“服务营销”而来。 “行业特点”决定了涂料产品只是一个“半成品”的概念,从企业到终端,再到消费者手里有一个过程。像空调产品需要安装一样,涂料产品的消费者自己并不“使用”产品,而是“享受产品。这之间涂料技师或“刷墙工”、“漆匠”等起了重要作用。一个好品牌如果没有这层好服务也会在消费者形成“品牌障碍”或“品牌损耗”,神州集团正是针对消费者的需求而提出了一个“营销革命”的口号。“一站式服务”、“保真的精品贴身服务”,能够使终端消费者面对的是产品的直接效果,这将在业界引起连锁的反应。 像以前家电的“维修工”,今日纷纷被品牌企业“收编”一样,如果说家电企业进入“维修领域”,是将产品与服务紧密相连,那么涂料企业进入所谓“贴身服务”,无疑也是一种趋势。其实“立邦漆”已率先在全国有了统一CI的“调色中心”,但国内品牌这种做法也是涂料界一大创举。 以神州公司“大做中央台广告”、“大兴全国连锁店”、“首推贴身服念概念”为信号,中国涂料界正在脱摆原始的低水平竞争状态,品牌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又一场“风生水起”将会出现。
发布评论
  • 验证码:

热门论坛

进入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