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新闻
全球涂料巨头下行 民族涂料品牌崛起新机会
全球经济衰退对化工行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在2009年一季度如期显现。在市场需求疲软和原料涨价的双重困境夹击下,不少化工巨头第一季度的业绩报告都比较惨淡,阿克苏诺贝尔、巴斯夫、塞拉尼斯、帝斯曼、杜邦等行业巨头的销售业绩同比均出现了大幅下滑,甚至是亏损的局面。
比如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BASF)一季度销售收入降至122.2亿欧元,净利下降68%至3.75亿欧元,公司预计其09年收入与盈利将进一步下滑;荷兰阿克苏诺贝尔公司(AkzoNobel)日前公布2009年首季度财务报告,公司本财季销售额32.7亿欧元,同比下降13%,亏损700万欧元;杜邦公司旗下多数业务继续受到不利影响,第一季度公司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挫59%,销售收入同比下降20%;G一季度报告显示,受需求疲软以及剥离资产的影响,公司第一季度销售额2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锐减30%。即使美国宣威这样的巨头,虽然整体销售额继续增加,但利润还是减少了。在公司零售业务方面,由于DIY市场需求的萎缩,全年销售额12.7亿美元,同比下降3%,但利润却大幅下降了37.4%。
这种现象的产生既说明了经济危机对涂料行业发展的不利影响,传递出市场环境不容乐观的信息,同时也透露出另一个信息就是巨头并不可怕,巨头也有走下坡路的时候,而挑战者们正赢得崛起的机会。今年以来,一直在给几家涂料企业做着营销策划或顾问服务,借此形势,特撰此文,分享一点看法,与业界共勉。
这样的结果使得这些国际涂料巨头必然一方面忙于修复欧美市场,东顾之力必然受到影响,比较难以组织起像以前那样的攻势;另一方面,因为盈利下降甚至亏损,能够拿出来继续投到中国市场的资金就相对有限,在继续扩展东方市场方面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对于这些大本营安于欧美市场的巨头来讲,即使损失不大的企业,出于欧美市场作为企业战略重心的考虑,也会趁竞争对手元气受损的非常时期,采取非常政策,争夺老对手的地盘。
目前,包括立邦、多乐士、澳利卡、宣威、卜内门太古、纳尔特菲柯特、阿克苏诺贝尔以及G等国际涂料巨头虽然仍在中国市场上大力耕耘,但公司整体的营收状况必将影响其中国地区的投资。从目前市场情况看,立邦、英国ICI“多乐士”、荷兰“莱威”、美国“宣威”、德国“巴斯夫”等早已登陆中国市场的外资品牌,在广告推广、产品更新换代、渠道建设、终端销售等方面的势头已有明显下降。
民族涂料品牌整军出击迎接发展新机遇
从2006年9月美国威士伯收购华润涂料,上海IP、涂易得被阿克苏诺贝尔收购,到2009年1月澳大利亚澳瑞凯公司正式宣布完成对新欧宝化工(上海)有限公司的全资收购,3年时间里面,相继有一些具备相当规模的涂料企业被外资收购,这种现象曾引发了业界以中国涂料业发展的反思。
其实,在这几年间,国内涂料业也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几大主要的研发生产基地,而且其中诞生出了一批具备相当实力和知名度的民族涂料品牌,以广东地区为例,嘉宝莉、美涂士、嘉丽士、华隆、金冠等品牌无论在技术水平,还是在市场开发上,抑或是口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方面,已非昔日可比。几年的励兵秣马,已经积累起整军出击的勇气和实力。
从今年来看,一些企业的举动也是相当显著的,美涂士聘请代言人,不断加大品牌推广与渠道布局的投入;三棵树推出“亿元让利招商大行动”则提出了激活县域经济,对以往的渠道建设措施进行了局部升级;嘉宝莉在儿童漆领域的专注,同时又领先行业推出了网络商城,这些在品牌、渠道、终端等环节的创新无不表明了民族涂料品牌确实已经迈开了大步伐。
从2008年涂料市场看,我国涂料总产量638万吨,同比增长7.8%,较前几年两位数以上的增速明显回落。但结合行业特点和国家一系列政策分析,我国涂料行业基本面依然向好,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光明。借这轮全球涂料巨头下滑、各大外资品牌东顾不力之机,民族涂料品牌整军出击的时候已经到来。
中国艺术涂料网“转载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涂料网”
相关文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