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进入旧版 English

涂料新闻

独联体客户拒用“中国油漆”

时间:2009-08-03 15:01:56 来源: 作者:聪聪编辑 点击:
最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大的涂料生产企业———乌鲁木齐市油厂的厂长姜峰很苦恼。他们与哈萨克斯坦国阿克毛拉市洽谈的一笔生意谈得好好的,却突然泡汤了。原来该市发出一纸禁令,不允许使用中国生产的油。更为严重的是,独联体等国对于从新疆口岸出口的涂料都表示出不欢迎的态度。为了解新疆涂料产品出口独联体等国受阻原因,有人先通过有关渠道向哈萨克斯坦国有关部门了解了禁令产生的原因。据有关人士讲,哈国是根据国内广大客商的要求才决定禁止使用由新疆进口的“中国油”的。据了解,因为新疆与独联体国家有着地域上的方便条件加上语言、信仰相似,在过去的几年间,从新疆口岸出口的涂料由1996年的几种发展到现在的几十种。一开始使用情况还可以,但是到了近些年涂料产品质量大幅度下降,有的刷上不久,就会起皮脱落或很快褪色。阿克毛拉市一项重点工程使用了中国生产的油粉刷室外护栏,没想到经过一夜的风雨油全部脱落。于是该市决定以后禁止使用“中国油漆”。在这些国家里,“中国制造”已经成为廉价劣质商品的代名词。禁令一出,像姜峰这样的正规大型涂料生产企业的厂长大呼冤枉,虽然他们企业生产的涂料质量有保障,但是鱼目混珠的市场现状让人有苦说不出。为了探访新疆市场涂料质量状况,有关人员先来到在自治区最大的华凌建材市场调查,出口独联体国家的大量涂料就是由这个市场通过各种渠道出去的。在华凌市场发现,这里模仿名牌产品包装的问题相当严重。因为新疆知名品牌“红山”、“七色花”、“三郎”等品牌涂料的质量很好,所以市场中仿照这些品牌的包装桶形状、图案、色彩、标识的产品很多。尽管新疆有机化工厂为打假花了大量资金将三郎牌油漆产品包装换了第四代,但记者在市场中看到河南一厂家除了将“三郎”改为“三朗”外,其余干脆全部“克隆”过去。这些模仿产品的质量如何呢?根据用户反映,这些“克隆”的假冒名牌涂料色彩不正,细度不够,无光泽度,不耐碱耐晒。由于国外客商对中文商标认识不清,加之这里价格每桶低于10元,所以造成假冒劣质涂料大量外流。根据知情人举报,在乌市近郊有数十家所谓中小涂料生产企业,华凌市场的劣质涂料有很多是从那里出来的。那里大部分是小作坊式简单加工企业,一般每家仅有五六个人。在一个泥泞的小院落里,有一个两层楼的简易砖房,二楼住家,一楼的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小房里就是生产车间。一个直径不到3米的反应釜下煤炭烧得正旺,反应釜的上端有一个钻头做成的搅拌器。工人正在往釜里加油加树脂进行搅拌。由于没有库房,油漆桶随意堆放在院落里简易大棚的下面,随加工随拿到市场上以低廉的价格售出,无任何检验手段,其产品质量可想而知。这样的生产模式在乌市近郊相当普遍,新疆市场涂料产品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听到的情况让人惊讶。在2001年对全区38家油漆、乳胶漆生产企业从质量管理、工艺设备、检验能力等方面进行的考核中,竟有32家企业达不到要求,占被考核企业总数的84.2%。考核结果还表明,目前的新疆涂料市场是三分天下。一部分是年产量在1万吨以上的企业,仅有3家且都是国有企业,产品合格率为100%,生产条件考核合格率为100%;一部分是年产量在1千吨以上至1万吨以下的企业有8家,产品合格率为50%,生产条件考核合格率为12.5%;一部分是年产量在1千吨以下小型企业有11家,多为私营个体企业,抽检产品合格率仅为13.6%,生产条件考核无一合格。主要问题包括为了降低成本减少颜料投放比例造成遮盖力下降、生产中少投或不投入干料,造成干燥时间不合格、减少研磨次数造成细度不合格等。目前,新疆涂料行业形成了一个怪圈:大中型国有企业产品质量较好但由于价格高没有市场竞争力;而小型私营企业产品质量没有保证但由于价格奇低所以反而成为新疆市场的主导和出口的主力。 劣质油漆为何能充斥新疆市场甚至畅通无阻出国门?原因也有三:一是市场管理不规范,现行出口管理体制有待完善。自治区特定环境下的边民互市、旅游购物由于在管理上存在疏漏,在外销商品的质量上把关难,使一些制作假冒伪劣产品的不法商家得以钻营。二是未从源头上进行根除。一些小作坊能领到经营许可证并通过注册,这本身就说明有关部门把关不严。三是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引导不力,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过多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不合理局面。新疆边贸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新窗口,也是涂料企业经营的新市场。在中国入世的大背景下,我们更应该精心呵护这一市场。况且,这一市场还直接代表了中国人的品质,怎能让别的国家戳我们的脊梁骨呢?
发布评论
  • 验证码:

热门论坛

进入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