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进入旧版 English

涂料新闻

专家提示市场中"无苯稀料"最安全

时间:2009-03-15 22:23:35 来源: 作者:聪聪编辑 点击:
  春季是装修的黄金季节,同时,装修安全也成了专家和学者念念不忘的老话题。4月14日,中华建筑报新闻周刊在头版头条的显著位置发表了" 绿色建材还要绿色施工"一文,指出苯中毒是建筑工程防水涂料中常见事故之一,而与这种涂料配合使用的高苯稀料也是普通家装的常用材料,它不但污染严重,稍有不慎,还在遇到明火时还有引发爆炸的可能,但遗憾的是,苯的危害却始终没有得到建材商和消费者的足够重视。随后,记者来到一些中低档建材城采访,发现"危险"的警示牌下,高污染易燃的高苯稀料照样漫不经心的招摇过市:有的摊主大大咧咧地把标明"危险"的稀料直接摆在柜台上,然后悠闲地坐在一边打瞌睡;有的表示根本不知道苯是什么东西,还有的向记者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表示:稀料污染乃至爆炸的可能性"只有几百万分之一","有我们帮您找的装修队,保证出不了事!"那么,为什么现在市场上仍在销售高苯稀料,对此消费者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呢?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中心有关专家告诉记者,由于社会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原因,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几乎所有的油都是用苯或二甲苯作有机溶剂装饰公司装修队已习惯了这种型及与之配套的施工工艺,虽然现在无苯环保稀料和水性环保已逐渐进入市场,但由于价格、使用方法及其工艺较复杂等方面原因,部分施工者在短时间内还难以接受。另外,有些特殊的油在个别程序细节上确有水性环保无法替代的因素,比如相当一部分彩色漆,就只能用含苯的有机溶剂来稀释,因此,即使在发达国家,对含苯稀料也只是通过宣传作出警示而不是通过法律手段明令禁止使用。但是,普通家庭在日常装修施工时,选用无苯稀料还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至于选择方法也很简单,只要向商家询问是否需要稀释,用什么稀释,稀释剂的类型是什么就行。因为用水稀释的水性漆(如乳胶漆)不但对人体无害还相当安全。如果已经购置了必须用稀料稀释的涂料(如聚脂漆等),最好的办法就是选用无苯稀释剂。"当然这里也要多说一句",一位专家特意托记者提醒消费者,非苯产品肯定是环保的,但反之,很多商家的所谓"环保"理念却并不完全意味着非苯,有些商家在生产稀料时确实加入了符合环保要求的工艺,但和"无苯"还不是一回事,消费者选购时一定要详细研究比较。另外,消费者在挑选无苯稀料还要留神一些不法商贩利用"绿色" 时尚拉大旗作虎皮,记者在几家建材城内粗粗的转了一圈,发现自称是绿色或有环保性能的的涂料商家竟然共计有五、六十家,远远超出国家环保局宣布认证的26种,有的甚至印制了精美的宣传单,首页以硕大的标题标明十来种系列涂料都是环保型,但细看小字,真正用水稀释的只有乳胶漆一种,翻到最后一页,却又标明"稀料易燃、务必存放阴凉干燥的地方,在施工时远离明火或火星"的"特别警示",企图以偷换概念蒙混过关,朋友们选择时一定要特别当心。最后,即使确实是在市场上销售的无苯名牌环保水性涂料也不完全是"可靠"的代名词,消费者购买时也还要查阅相关"三证",即出厂合格证、市场准入证和质量检验证,而不是仅看看购买产品的店面是否够大和所在装饰城是否有名。市场上已出现多次因假冒立邦漆、多乐士等环保品牌而造成污染或事故的先例。一位专家告诉记者,鉴于北京目前建材市场大多为摊位出租式的现状,个别暂时经营不善的商城只要有摊位费,根本不在乎商家销售产品的真假,所以消费者在市场上看到的 "三证"齐全的产品,才是国家允许进入市场流通的合格产品,质量和安全才能得到绝对的保证,否则再便宜也有诈骗之嫌。每桶含苯稀料的价格最多也才一、二百元,对于几万元几十万元的装修费来说实在算不了什么,可一旦情况突变或使用不当,就会给人体健康甚至生命和财产酿成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当然,多半无苯环保稀料或涂料为纯进口或合资产品,价格高于一般涂料的近1倍,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难以承受,也是因使用劣质稀料引发装修事故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此,我们希望生产无苯涂料的商家在采取各种手段提高消费者安全意识的同时,也要尽最大可能的降低成本,使价格日趋合理化,让更多的工薪阶层消费者自觉自愿的接受。毕竟,装修安全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要想彻底杜绝问题的发生,还需要消费者、商家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 安全专家市场"
发布评论
  • 验证码:

热门论坛

进入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