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进入旧版 English

涂料新闻

涂料“国标”“京规”之争再升级——建筑涂料标准座谈会侧记

时间:2009-09-16 23:41:11 来源:中国化工报2002年3月14日 记者:吴金慧 作者:聪聪编辑 点击:
谁也没有料到,3月12日上午,由中国涂料工业协会主持召开的“建筑涂料标准座谈会”,最后竟会演变成专家、媒体与部分企业之间针对“国标”和“京规”的激烈争执。会议上,“很气愤”这个词,被多方高频率地使用。会议是在中国涂料工业协会王擢理事长面带微笑的主持下开始的。王理事长说,这次会议旨在解决三个问题:一、到底谁是更科学的;二、到底谁是更严肃的;三、到底谁是更合法的。协会意见:不知情者莫炒作涂料工业协会秘书长杨桓首先发言。她说,近两个月内,《北京晚报》、《京华时报》、《北京青年报》、《中国经营报》等媒体相继炒作了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北京市室内装饰装修涂料安全健康质量评价规则》和北京富亚涂料公司发起高标准倡议的新闻。这一举动宣传了“北京规则”,但在行业内外产生了负面影响,消费者被搞得不知所措,不知买哪种产品好才好,协会也接到了大量的咨询电话。企业特别是外地进京产品的生产企业就更加困惑,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究竟应该满足哪一标准的要求,他们都希望协会能明确表态。对此,杨桓说,我们已经在3月6日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递交了报告。报告中说,“国标”关于涂料标准的起草、送审、制定全过程都是按规定程序进行的,是有依据的,不仅具有科学性、先进性、还符合国情。而“京规”自称是参照欧共体等国标准制定的,却没有确实依据,更未说明实验方法的合理性,是不严肃、不科学的。杨桓还说,过分强调和宣传地方规则,不利于“国标”的实施。《标准法》规定,“地方标准在颁布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之后,该项地方标准即行废止”。《标准法实施条例》也重申“地方标准在相应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实施后,自行废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的流通是依据品质的好坏和消费者的认同程度,而不应该由地方的法规产品限制在某一个地区,这不利于产品流通。对媒体宣传的北京富亚涂料公司,杨桓说,这个企业也是我们的会员,他们的老总曾以喝涂料而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而今天再次的大肆宣传,已“引起业内人士的窃窃私语”。对于“北京规则”及上海标准,她认为,把对农药、食品等的检测方法引入涂料,这是并未经过有效论证的。“国标”制定者:“京规”与国际接轨之说毫无依据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赵玲说,听说此事后,我感到非常吃惊和气愤。在这件事情当中,有人别有用心。她说,内墙涂料的“国标”在制定过程中搜集了20家中外有代表性的企业市场上的畅销品牌共50余个涂料样品,在北京、上海、常州等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剖析与检测,积累了大量数据,又参照了欧共体和美、英等国家近期标准,最后经过涂料、卫生、建设、建材行业100多名专家论证才确定下来。标准的整体水平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她特别强调,对于室内涂料中的有害物质限量没有相应的国际标准,目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包括美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的涂料标准中有所谓“生化指标”,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京规”那样,以农药的检测方法用动物实验来评判涂料的安全性。关于北京地方规则的“已与国际接轨,其检测效果等同于国际标准”无任何依据,是一种缺乏科学性、客观性的错误表达。因为重要的三项指标中,“国标”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一项上不如“京规”严格,而在重金属一项上面严于“京规”,因而简单地称这种“规则”高于国家标准是没有根据的,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某些媒体未经权威部门证实即登载这些观点,令人遗憾。个别检验机构的个别企业受利益驱动,毫无根据地自我拔高,利用媒体肆意炒作,误导广大消费者,对涂料行业和市场发展影响极坏。某些检验站强迫生产企业做所谓的“生化指标”检验,检验费高达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个别企业以喝涂料来证实其产品安全性并大肆炒作,早已被业内专家斥为荒唐之举。最后她激动地表示:不排除用法律手段来维护“国标”的尊严。接下来发言的中国预防科学研究院环境卫生监测所(涂料标准第二起草单位)所长戚其平说,我们制定标准,不但应该考虑到对人体健康无害,还要考虑到本国的实际情况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问题,即在现实中的可能性。专家说:不要借我们的面孔来说话至此,众专家对“个别检验机构”和“个别企业”,包括“部分媒体”的质疑越来越突出,在接下来的发言中几乎都提到了这一点。国家建设部中国建设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对媒体炒作一事表示非常遗憾。她说,三四年前,同一个机构、同一些人宣传乳胶有毒,引起轩然大波,今天又出现这样的事情。作为建筑涂料专家,我不愿意看到乳胶的大好发展形势再次受到干扰。我们希望跟媒体共同探讨、合作,推进涂料行业健康、快速发展。著名专家朱传启说,我也是这件事情的受害者。我受邀参加了《北京晚报》召集的探讨涂料标准问题的讨论会,但在《北京晚报》上发表的“涂料标准考验企业良知”中,我的观点并没有得到完整的表述。“北京规则”的起草单位在起草的过程中,在有所决断之前,本应事先征询专业机构的意见,以免出现争议。可惜连事后提出的一些善意的意见,他们也未能听取,而是坚持把这个规则推向了社会。而在国家强制标准颁布执行之机,又通过传媒,掀起这样一个传播的高潮,更是不够严肃的。专家们还说,通过“京规”检测要花两三万元,而“国标”只要1600元。部分企业:我们坚决拥护“国标”随后发言的是部分厂商代表。一位代理国外厂家产品的代表说,中国目前实施的标准很好,而欧洲的标准则相对模糊。对于某些企业和机构的做法,我们也表示很气愤。一家国内企业的代表说:我们不堪忍受多个标准、多个检测机构、法出多门之苦,光是检测费一项,我们就负担很重,再加上搭上时间、精力,我们感到无所适从。“多乐士”的代表说,企业在生产经营上是应该自律的,但过分强调安全、健康、环保也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方向,产品的性能好不好应该是重要的,在这一点上,“国标”有充分的体现。“立邦”的代表显然是有备而来的。他的多媒体演示展现了“国标”、“京规”与国际上几个国家的类似标准的比较,阐述了“国际”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但这一做法旋即引起了媒体和富亚公司的质疑:为什么偏偏由他代表企业界进行发言?争执由此进入了激烈阶段。富亚公司:为什么良好的倡议被曲解在“立邦”的代表作为企业代表发言之后,几次被点名的北京富亚涂料公司终于被激怒了。其代表朱女士愤而起立,她首先质疑了“立邦”代表企业说话的安排,继而对本公司的行为进行了解释。她说,喝涂料的事情不是恶意炒作,今天发生的事情更不是我们的本意。国家要求我们通过的标准我们也没有通过,更没有反对“国标”的推行。并倡议其他企业也向高标准努力,这有什么错?为什么接二连三地点我们的名,不是表扬,而是攻击和侮辱?这时戏剧性场面出现了。一位记者插言道:请问,通过北京市的检测,给你们的企业造成了很大负担吗?“富亚”代表随即回答:没有。提高标准并没有使我们的生产成本大幅上升,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没有涨价,没有给消费者转嫁负担。我们也认为现在的涂料企业完全有能力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但在会议的最后,她也向专家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到底哪些机构是国家授权的检测机构?检测机构左一个右一个,今天走明天来,企业该听哪家的?会后,涂料协会的理事长王擢笑称,富亚公司最后这段话才表现了他们的真实想法。相关媒体:我们代表消费者的利益面对指责和逐步升级的争吵,相关媒体的记者们更是予以了猛烈的回击。一位记者质疑中国涂料工业协会说,现在的会议已演变为对某个企业和媒体的攻击,已经没有意义,继而愤然离席。《北京晚报》的记者则出了更为尖锐的问题:制定一个标准,是要更多地考虑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还是企业所能负担的程度?他说,作为媒体,我们是站在普通消费者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我们最关心哪个产品是安全无害的,并把它介绍给公众。国家标准应该是企业遵循的最低标准,那么,企业去自觉追求更高的标准,本来就应该无可非议,并且是应该大力弘扬的。至于法律规定国家标准强制性标准实行,我们也从来没说过不符合“京规”的涂料就是不合格产品。另一位记者说,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并没有过多的专业知识,只知道标准越严,产品越好。“京规”是不是比国家标准要求的指标更多、更高?那么能不能说,它比国家标准更为严格呢?这个规则是受到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认可的,如果连这样的权威部门我们也不能相信的话,我们该相信谁呢?中国涂料工业协会称,这次会议本来也给本次争论的另一方当事人,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北京市专用产品安全健康质量监督检验站发出邀请函,但有关人士未能到场,因而持续了一个上午的争论到最后仍是疑问重重。这次会议因为时间关系不得不草草结束,但我们知道,问题还在继续,关注还在继续。
发布评论
  • 验证码:

热门论坛

进入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