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进入旧版 English

涂料新闻

顺德涂料行业掀起"营销革命"

时间:2010-06-14 13:39:14 来源: 作者:聪聪编辑 点击:
靠着一厂多牌、“铺底”等手段争取经销商,顺德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涂料之乡”,其年均涂料产量占全国的10%。然而,随着顺德涂料业品牌的逐渐树立,这些曾经使惯的市场利器,日渐成为销售链条中难解的“结”。近期,华润、嘉宝莉、鸿昌、美涂士等几支顺德涂料业的主力军,不约而同地对原有的销售链条进行整顿,在各地办起了专卖店,掀起了涂料业的一场“营销革命”。 “纵横策略”完成原始积累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顺德市的涂料行业已开始在全国独树一帜。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顺德涂料行业已有300多家企业,年均生产涂料20余万吨。  据资深行内人士称,由于国内涂料企业的销售并非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而是工程队、装修公司等买家(行话称之为“油工市场”),因此掌握了“油工资源”的经销商显得至关重要。顺德涂料在原始积累时,“一纵一横”策略功不可没。纵的方面是厂家向经销商采用了一种赊货方式:当客户汇来货款后,厂家会发出超过货款价值约30%左右的货,其中这30%的货款要等到对方不想做这个牌子时才能收回。“铺底”这种灵活机动的策略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扶持了经销商,使顺德涂料企业能击败众多国内对手而迅速占领市场。  横的方面,由于一个牌子在某区域只能有一个总经销商,因此厂家常常会注册多个商标。这就出现一种现象:厂家在区域内有多个总经销商,每个经销商都各自经销该厂不同商标的料,商标越多,总经销就越多,销售量也越大。  但是,这些造就了一批顺德涂料大企业的销售策略,如今已被业内人士认为影响了涂料业的再次腾飞,非整顿不可了。品牌战迫在眉睫  “‘铺底’占用的资金太大,增加了经营风险,使品牌的树立遇到了资金阻力”,一位资深行内人士算了一笔账:假设中等的涂料公司有经销商100个左右,按每家铺底金额3万元计,每年就得支付300万元,而实际的铺底金远远不止这个数,大公司的铺底金甚至动辄几千万元以上。  另一方面,如今顺德涂料业已发展到正规化的阶段,如果再将有限的资源去做多个牌子,就分散了消费者对企业形象及文化的注意力。如今顺德的300多个涂料企业,有1000多个商标,其中每家企业少则3个,多的有10多个。但有业内人士表示,说起顺德涂料企业,华润、金冠、神州、嘉宝莉等,在业界可谓无人不知,但打得响的品牌却不多。  顺德涂料“大腕”们转过头来看看立邦、ICI等洋品牌,挟着铺天盖地的广告,不但没有铺底金,还以国产2-3倍的价格,迅速占领了中国涂料的高档市场和部分中档市场,其形象已深入消费者的心中,以至一些顺德涂料的经销商也不得不进洋品牌的货。以前,洋品牌只是在乳胶方面占优势,顺德涂料企业仍可稳坐油性的交椅。可近来,立邦开始进入此领域。“大腕”们惊呼:品牌战迫在眉睫。群雄竞设专卖店  有资深行内人士称,从去年起,顺德各大涂料企业已开始调整营销策略,减少商标数量,压低铺底金,有的反而要经销商提供保证金来。由此证明,顺德涂料大企业已有实力整顿经销商,在营销方面树立自己的品牌,而开设专卖店能使顺德涂料改革旧的销售方式,从而进入品牌营销阶段。  目前,鸿昌、华润、美涂士等顺德涂料大企业已参加了这场“专卖店”之战。据说,这些专卖店大部分都是以前的经销商发展而来。目前,鸿昌公司已有专卖店400多家,今年内将发展至800多家。华润涂料近年也已在全国100多个地区建成自己的专卖店和营销网,但那基本是为卖涂料而卖涂料。而其近日在大良开设的一家专卖店,则推出了涂料营销的新概念——“卖”服务。有业内人士指出,这种做法实际上是通过赋予漆料强烈的人文关怀和文化内涵,从而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在这种专卖店中,什么涂料适合用户、用量多少,都有专业人士为你度身订做,细到专为BB房研制的油漆都有,实现了“零距离全程服务”,使涂料真正走近终端消费者。
发布评论
  • 验证码:

热门论坛

进入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