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进入旧版 English

防水涂料

《防水卷材、刚性防水材料、防水涂料》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时间:2010-08-03 17:02:20 来源:防水标准 作者:王健 点击:
作者:中国建筑学会防水技术专业委员会叶林标 王翠芬 国家环保部颁布的《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防水卷材(HJ455-2009)》、《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刚性防水材料(HJ456-2009)》、《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防水涂料(HJ457-2009)》、国家环保标准于2009年2月1日批准,2009年5月1日实施。三项标准的实施,将有效利用和节约资源,减少刚性防水材料、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在生产、施工、使用过程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引导刚性防水材料安全生产和使用,促进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的可持续发展;特将标准中的基本要求、技术内容以及禁、限物质等共性方面做如下解读。 1 绿色环保标准制订的背景、意义 2006年10月27日国家财政部与国家环保总局联合颁布了绿色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简称“绿采”),即国家财政部财库[2006]90号文件,要求各级政府在进行采购时优先选购绿色环境标志产品。所谓“环境标志产品”,就是经国家环保总局所属权威机构认证的具有“十环”标识的产品。产品一旦获得了中国环境标志的认证,意味着该产品的绿色环保特性已得到了国家最高环境主管机构的认可,是名符其实的绿色产品。 绿采”政策的出台标志着国家首次将绿色产品的应用正式纳入到政府采购的序列中来,这对绿色环保型防水材料产品的销售与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市场机遇。绿色环保型防水材料的采购属于政府采购中的二级采购,即工程项目采购,也就是说,在各级政府的工程项目中,在选择防水材料时,必须优先选择具有绿色环境标志的防水材料,这本是一件对防水行业的绿色环保化发展具有极大促进作用的好事情,但由于种种情况,目前对防水材料的政府工程绿色采购计划还未能如期的开展起来。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目前我国的防水材料产品缺乏一个对其“绿色品质”进行权威评价的标准,由于没有评价的依据,致使几乎所有的防水材料生产企业均宣称自己的产品是“绿色产品”。这种“鱼龙混杂”的局面,不但影响了真正具有“绿色品质”防水材料生产企业的利益,而且还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防水材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尽快解决上述问题,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于2006年8月10日下发了关于制订“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标准43项环境标志技术要求的文件(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环科函[2006]52号),其中统一编号第18项为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防水材料环境标志技术要求标准课题。开展绿色标准建设的意义在于,一是为绿色环保型防水材料的认证评价提供依据,解决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国家标准化的评价手段,致使出现市场绿色产品“鱼龙混杂”的局面,二是为政府的绿色环境标志防水材料工程采购计划提供选购依据,输送产品资源。 2 制订防水材料标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目前从我国新型防水材料总体结构比例上看,防水卷材一直是我国建筑防水材料的主导产品,无论是品种、质量,还是产量都得到迅速发展。防水卷材中又是以沥青基防水卷材为主要产品,占全部防水卷材的70%左右,高分子防水卷材占20%左右,膨润土防水毯等占10%左右,防水卷材在其应用的同时,其暴露出来的环境问题使得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其环保性能的重要性。与防水卷材相比,防水涂料施工简单方便,适用于任何形状的基面,并可形成致密无缝的涂膜,因此,防水涂料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防水工程中,并取得了迅速的发展。虽然我国已分别为沥青类防水涂料、高聚物改性沥青类防水涂料和合成高分子类防水涂料的主要品种制定了国家或行业标准,规定了试验方法和技术指标,国家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也对我国防水涂料的质量要求、涂膜防水工程设计要点、施工方法、工程验收和维护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我国每年的防水涂料总量已达几百万吨,防水涂料的主要原材料为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有机溶剂等,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极大,如不加以科学引导和适时控制,也将对社会的能源、资源、环境和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的破坏。刚性防水材料是指以水泥、砂石为原材料掺入少量外加剂、高分子聚合物等材料,通过调整配合比,抑制或减少孔隙率,改变孔隙特征,增加各原材料界面间的密实性等方法,配制成具有一定抗渗透能力的水泥砂浆混凝土类防水材料。我国目前每年的刚性防水材料用量已达数百万吨,刚性防水材料生产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同时排放大量CO2等气体,污染环境,如不加以科学引导和适时控制,将对社会的能源、资源和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绿色环保” 防水材料没有判定标准和测试方法,因此制订环保型防水材料标准势在必行,以国际先进水平为目标,积极开发生产节能、节材、绿色、环保型高性能防水材料,用于建设绿色建筑工程和康居工程是非常必要的。为推动防水材料行业的环保技术进步,为建筑工程推荐节能、节材、安全、环保的防水材料产品,实现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依据环境保护部下达的制定行业标准《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防水材料》的计划,制定防水材料三项标准;标准的制订有利于净化与规范防水材料市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环境与人体健康,有利于促进建筑防水卷材行业健康稳步地发展。 3 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本标准的名称为《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防水卷材(HJ455-2009)》、《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刚性防水材料(HJ456-2009)》、《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防水涂料(HJ457-2009)》。 防水卷材”适用于改性沥青类、高分子、膨润土等材料制造的防水卷材。适用于各种建筑屋面、墙体、地面、地下室的防水层以及地铁、隧道、人工湖、垃圾填埋场等领域的防水、防渗工程。“防水卷材”标准不适用于石油沥青纸胎油毡、沥青复合胎柔性防水卷材、聚氯乙烯防水卷材。 防水涂料”主要分为有机防水涂料、无机防水涂料和有机-无机复合防水涂料。“防水涂料”的名称与国家标准名称一致。目前国内涉及防水涂料的标准主要有GB/T 18445-2001《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GB/T 19250-2003《聚氨酯防水涂料》、JC/T 864-2000《聚合物乳液建筑防水涂料》、JC/T 894-2001《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JC/T 975-2005《道桥用防水涂料》、JC/T 408-2005《水乳型沥青防水涂料》、JC/T 852-1999《溶剂型改性沥青防水涂料》。这些涂料广泛用于各种建筑屋面、地下、道桥、外墙面和厕浴间的防水。“防水涂料”标准主要适用于双组分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单组份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防水涂料、聚氨酯防水涂料、改性环氧防水涂料、聚脲防水涂料等产品。由于煤焦油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它含有蒽、菲、咔唑、吡啶等数百种组分,众多的挥发组分严重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因此“防水涂料”标准不适用于煤焦油聚氨酯防水涂料。 ldquo;刚性防水材料”标准适用于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和无机堵漏防水材料三类产品。国家六部局(商务部、公安部、建设部、交通部、质检总局、环保总局)已联合下文在部分城市限期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商改发{2007}2005号)。由于现场搅拌生产会出现在产品中某些材料的添加,造成产品最终环境行为无法达到要求,而且在现场生产加工也无法保证产品的质量,因此“刚性防水材料”标准规定的产品不适用于现场搅拌生产并添加外加剂的产品。 4 技术要求的确定 4.1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的所涉及的名词、术语与国家或行业标准中所用名词、术语一致,因此本标准不再对名词、术语进行定义。 4.2 对防水材料产品质量的要求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标准的制定原则是,获得环境标志的产品必须是质量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环境行为优的产品。环境标志一向倡导的“绿色消费”的核心内容是在相同的质量要求下,引导购买使用对环境有益的环保产品。如果环境行为优的产品,质量却不合格,就将丧失其使用价值,损害消费者利益,背离了绿色消费观念的前提;反之质量合格,但加重环境负荷,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这样的产品就丧失了其环境价值,违反了绿色消费的宗旨。只有产品质量合格、环境行为优的产品,才有资格成为环境标志产品;因此要求中国环境标志产品&mdashmdash;防水材料的质量必须符合各自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 4.3 对防水材料在生产过程中污染物排放的要求 生产环境标志产品的企业污染物的排放必须达到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开展环境标志工作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促使企业在生产中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和使用者不受到产品有害物质和挥发性气体的伤害,同时也要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因此在本标准中对于防水材料生产企业的污染物排放进行了重点强调,要求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必须达到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防水涂料主要涉及的污染物为废水和废气,其中沥青类防水涂料在生产过程中的沥青废气排放会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属于重要污染控制点。刚性防水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影响较小,主要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加料和干粉搅拌时会产生扬尘,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确保封闭生产,并在尘量较高区域安装集尘装置。 4.4 技术内容的确定 目前对于防水材料的环境保护标准,国内外尚未制定,本标准的制定在国内外尚属首次。防水材料的环境影响主要集中在产品所用的原材料和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其中原材料的环境影响决定了最终防水材料对环境污染的高低,因此防水材料产品的环境行为要求主要通过对所用原材料的环境控制指标来实现。标准对防水材料中所用的原材料提出限制,对产品的有害物质提出了限制要求,不对施工过程提出强制性控制要求; 对防水卷材产品使用过程中的焊接方式、施工温度提出建议; 对防水涂料产品的生产进行生命周期评价,确立各类产品的环境指标要求;同时考虑防水涂料产品在室内装修中应用广泛,尤其是在厕浴间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因此要求对防水涂料产品的有害物释放进行检测。 刚性防水材料标准指标主要有禁用物质、产品的放射性和产品释放的有害物等内容制定相关要求。 4.4.1禁止人为添加的物质 防水卷材标准参考国外环境标志标准规定产品中禁止使用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这些物质对环境存在较大危害。目前在防水卷材方面尚未规定对于增塑剂和阻燃剂的限制要求,尤其是目前对于防水卷材国内环境保护标准的要求一直处于空白状态。因此提前进行要求便于行业督导和规范行业发展。 乙二醇醚及其酯类在涂料产品中经常会使用,该类产品存在一定的环境危害。部分乙二醇醚及其酯类对人体有害,严重的可引起血液病变和胎儿畸形。发达国家和地区己开始部分限制某些乙二醇醚及其酯类的生产与使用,尤其是乙二醇甲(乙)醚在国外消费量逐年减少,而采用危害性较小的丙二醇醚类替代。 刚性防水材料所用材料可能含有一定量的有害元素(硒、砷、汞、锑、镉、铅、六价铬等),如果这些元素溶出,会对人和环境造成巨大危害。其中主要是铅()、镉(Cd)、汞(Hg)、六价铬(Cr)四种,另外涉及的有害元素还包括砷(As)和硒(Se)。由于重金属危害人体和野生物,对胎儿和婴儿的影响尤甚,它们可以导致婴儿畸型,影响婴儿的身体和智力发育,破坏免疫系统,导致癌症,因此受到了普遍的关注。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但含量过高则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esters, PEs)是一类脂溶性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多数邻苯二甲酸的酯类化合物,对人体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危害,是全球性的环境污染物,广泛存在于空气、水体、土壤及生物体内. 该类化合物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可通过饮水、进食、皮肤接触(化妆品)和呼吸进入人体,在对啮齿类动物的研究中发现PEs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 二元胺主要是指脂肪酸系的伯二胺、仲二胺,常用的伯二胺有乙二胺、丙二胺、丁二胺、已二等。乙二胺的蒸气对粘膜和皮肤有强烈的刺激性,同时还会导致结膜炎、支气管炎、肺炎或肺水肿,并可发生接触性皮炎,导致肝、肾损害,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其液体可致灼伤,可引起职业性哮喘。丙二胺对粘膜、上呼吸道、眼和皮肤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后,可因引起喉及支气管的痉挛炎症水肿,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而致死。接触后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呕吐。同时可造成水体污染,影响环境。 异佛尔酮为可燃性液体,但蒸发速度慢,难着火。蒸氯毒性比简单的脂肪族酮大,但常温下蒸气压低,故危害性较小。大鼠试验结果表明异佛尔酮是毒性强的酮类之一,能引起肾脏障碍,损害眼角膜。人接触后有烦燥感。当蒸气浓度达141mg/m3以上,对眼、鼻有刺激。脱脂作用强,应避免与皮肤接触。在美国环保署-“家具制造业中有害气体散发的国家标准和欧共体欧盟-“修订内用涂料生态标志准则的决议”中均规定禁止使用异佛尔酮。因此在目前防水涂料的标准中也参考了此项要求。 卤代烃属低毒类物质,但具有高挥发性、高脂溶性,并有蓄积作用。毒性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轻度抑制作用,对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可致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60年代末,卤代烃中毒成为西欧各国继苯之后的另一重大职业卫生问题,仅氯代烃引起的中毒性肝病,即达194人;1973年10月,西欧各国在汉堡召开会议,正式将卤代烃类有机溶剂中毒的治理及研究列入工作议题。近年来,我国一些企业,尤其是小型民营企业中,因防护不周已发生多例职业性卤代烃中毒事件。目前在国际上,为了保护臭氧层,所有环境标志标准均提出禁用含有卤元素的溶剂。因此本标准也禁止添加含卤元素的溶剂卤代烃作溶剂 4.4.2重金属溶出量的要求 众所周知,重金属(镉、铅、铬(Ⅵ)、汞、砷)及其化合物是常见的有毒污染物,其可溶性物质对人体有明显的危害,它可经呼吸道和皮肤粘膜侵入人体引起中毒,而且其毒性具有累积性。也就是说:每次有吸入微量的该类物质后,能逐渐存于体内,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中毒现状。参考《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水性涂料》、《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室内装饰装修用溶剂型木器涂料》等标准对重金属的要求,确定标准限值。 重金属铅的危害 一般认为血铅的相对安全标准不应超过10微克~14微克/升;人体吸入过多会危害人的神经系统、心脏和呼吸系统,导致不同程度的铅中毒;在人体中,铅能与多种酶结合从而干扰有机体多方面的生理活动,导致对全身器官产生危害;表现为头晕全身无力、肌肉关节酸痛、不能进食、便秘或腹泻、肝脏肿大、肝区压痛、黄疸、血压升高。 重金属汞的危害 急性汞中毒全身症状为头痛、头晕、乏力、低度发热、睡眠障碍、情绪激动、易兴奋等;呼吸道症状表现为胸闷、胸痛、气促、剧烈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口腔炎可能在早期出现,有流涎、口渴、齿龈红肿、疼痛,在齿缘可见“汞线”,口腔黏膜肿胀、糜烂、溃疡,牙齿松动、脱落;胃肠道症状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有时出现腹泻,水样便或大便带血;汞对肾脏损伤,可造成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出现浮肿、腰痛、尿少、甚至尿闭;尿蛋白阳性,尿中有红细胞、脱落上皮细胞等;尿汞明显增高;少数病人可出现皮炎,如红色丘疹、水疱疹、重疹者形成脓疱或糜烂。 重金属铬(六价铬)的危害 饮用水中超标400倍时,会发生口角糜烂、腹泻、消化紊乱等症状;会使人呼吸急促,咳嗽气喘,短暂的心脏休克;造成肾脏、肝脏、神经系统和造血器官的毒性反应等。 重金属镉的危害 镉是继汞、铅之后污染人类环境、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个金属元素。无论是从毒性还是蓄积作用来看,镉是一种毒性很大的重金属,其化合物也大都属毒性物质。极微量的镉就可对人体造成伤害,镉中毒的治疗非常棘手,因为镉在体内半衰期长达几十年,非常稳定,而且目前也没有特异药物清除体内的镉。镉对人体造成的主要危害是引起贫血、高血压、肾损害、神经痛和内分泌失调。还会使骨骼的生长代谢受阻,从而造成骨质疏松、萎缩和变形等。长期摄入过量的镉,会影响体内其他有益元素的效能,造成肝肾损害、肺气肿、支气管炎、内分泌失调、食欲不振、失眠等问题 由于防水材料常作为游泳池防水层和景观用防渗层的材料,另外现阶段有一些彩色刚性防水材料出现在市场,这些带色彩的产品可能会添加无机颜料,而大部分无机颜料中含有重金属化合物,因此在防止人为添加而禁用的基础上,为防止生产中杂质无意带入,有必要对于其中的重金属溶出物进行限值要求。目前仅有澳大利亚环境标志标准GECA 40-2008中规定禁止使用汞、镉、铅、铬、砷、锡、锑,通过对企业部分产品进行的检测结果,将限值定为10mg/kg。因此可确认标准限值要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4.3有害物质限量 ● VOC 限量 目前所用防水涂料大多为溶剂型。防水涂料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在配制和施工过程中,大量VOC排向大气,造成污染。同时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吸入部分VOC。VOC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很大。它们不但对皮肤具有侵蚀作用,而且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造血器官、呼吸系统有刺激和破坏作用,可引起头疼、恶心、胸闷、乏力、呕吐等症状,严重时会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本标准参考了已经颁布的水性涂料内墙80g/L、外墙150g/L和溶剂型木器涂料(450-550g/L)对挥发物性有机化合物的要求,并对产品进行了剖析。最终确认反应固化型产品由于大部分溶剂要参加反应,因此VOC含量较低,而挥发固化型防水涂料则液料部分只含有少量的乳液,其VOC含量极低。在参考所有涂料环境标志标准的限值基础上,为了体现标准的先进性,我们在国内优秀生产企业抽取了大量样品进行测试,按照20-30%的合格产品为环境标志产品作依据,确认了标准限值。同时考虑到挥发固化型产品会成为国内的主流产品,因此控制要求放宽到40-60%确定限值。 放射性核素限量 双组分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的粉料及刚性防水材料的主体水泥、砂石等原材料中存在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和钾-40 等。其粉刷在墙体或产品成型后会继续产生辐射,超过一定量时会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鉴于刚性防水材料经常使用在室内装饰装修中,与消费者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必须制定产品放射性的指标,并对放射性的限值进一步加严。在本标准中,以我国单一建筑材料产品的放射性水平为基点,把双组分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产品的放射性核素控制到最低水平。 甲醛限量 聚合物水泥基复合防水涂料(JS),由水性丙烯酸乳液和无机胶凝材料(水泥等)复合而成,乳液在干燥过程中会放出在乳液中的游离甲醛;此外粉料是建筑双组分聚合物水泥涂料的主要固体材料,为了改善涂料施工性能和硬化后的物理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等,通常添加一定量的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这些材料中往往含有甲醛等环境污染物。这些物质挥发性强,存留于混凝土中会向空气中释放,达到一定浓度时对身体危害较大。如甲醛对人有强烈的刺激性,对人的肺功能、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丙烯酸防水涂料中常加入甲醛,因此对其也作出要求。由于水性涂料与人接触更为紧密,甲醛指标的确定参考了水性涂料(HJ/T 201-2005)中的相关要求。 游离TDI限量 由异氰酸酯作为原材料之一合成得到的聚氨酯树脂中,一般都含有2%~5%的游离异氰酸酯,个别的游离异氰酸酯含量会更高,异氰酸酯对人体的最大危害是它的蒸气,异氰酸酯(R-N=C=O)有两个杂“积累”双键,非常活泼,极易与其它含活泼氢原子的化合物反应,能够与人体的蛋白质反应生成变性蛋白,二异氰酸酯的蒸气能与眼泪中的水反应生胺,刺激眼粘膜,有强烈的催泪作用,吸入后会刺激呼吸系统,引起干咳、喉痛等,长期吸入二异氰酸酯将严重损害肺部,引起头痛、支气管炎和哮喘等病症。目前,对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的控制采用目前国际通用的限制要求0.5%。 挥发性有害物质的限量 水泥是刚性防水材料的主要结构载体,为了改善水泥施工性能和硬化后的物理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和抗渗性能,通常添加一定量的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这些材料中往往含有甲醛、氨、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环境污染物。这些物质挥发性强,存留于材料中会向空气中释放,达到一定浓度时对身体危害较大。甲醛、氨对人有强烈的刺激性,对人的肺功能、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苯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中的多种成分都具有一定的致癌性等。氨无色有难闻的臭味,对上呼吸道及眼睛有刺激作用。轻度超标氨污染可以导致人流泪、咳嗽、头痛等;中度超标以上可以导致人的眼角膜水肿、结膜发炎、支气管肺炎、肺水肿等呼吸道及肺的损伤危害。由于这些物质挥发性较强,空气中挥发量较多,因此,对于以上污染物进行控制是必要的。 刚性防水材料用于建筑装修,对于室内环境影响较大,同时产品与混凝土的性质相类似,因此标准参考了《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预拌混凝土》(HJ/T 412-2007)制定了相关限制要求。其中主要控制甲醛、苯、氨和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有害物释放量限制标准的比较 项目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预拌混凝土 HJ/T 412-2007 本标准要求 甲醛,mg/m3 le; 0.08 0.08 苯,mg/m3 0.03 0.02 氨,mg/m3 0.2 0.1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mg/m3 0.4 0.1 4.4.4其它要求 沥青限制要求 沥青中以煤焦油沥青危害最大。焦油沥青是煤、木材等有机物干馏加工所得的焦油经再加工后的产品。 在电极焙烧炉制作中要排出大量的沥青烟。沥青烟气是黄色的气体,其中大部分是0.1~1mm3的焦油细雾粒。由于沥青中含有荧光物质,其中含致癌物质3,4-苯并芘高达2.5%~3.5%,高温处理时随烟气一起挥发出来。 沥青烟和粉尘可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体内,引发皮炎、视力模糊、眼结膜炎、胸闷、腹病、心悸、头痛等症状。经科学试验证明,沥青和沥青烟中所含的3,4-苯并芘是引起皮肤癌、肺癌、胃癌和食道癌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受沥青污染的空气中生活,易致免疫力下降。 针对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仍在使用环境危害性较大的煤沥青作原料,有必要规定改性沥青类防水卷材产品禁止使用煤沥青作原材料。根据行业调研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搜索,目前尚无煤沥青的禁用要求,此次提出属于国内首次。 卷材使用及配套材料 沥青基防水卷材、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沥青油毡瓦,这些已定型的材料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较低,对环境影响小,但与其配套的材料如、A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施工过程中基层处理剂的环保性能就很难保证,如不对其环保性能做控制会直接危害施工人员的人身健康。因为冷底子油特别是溶剂型基层处理剂中含有大量的溶剂(常见的是苯系物),固含量低,溶剂挥发量大,对环境污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所以北京市建委2003年出台了基层处理剂有害物质限量技术指标,严格控制基层处理剂中最为危害人身安全的三项指标,即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600g/L)、苯(≤5g/kg)、甲苯+二甲苯总和(≤200g/kg),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高分子防水片材,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和橡胶,其性质稳定、耐老化、寿命长,防水效果好,不含有机溶剂,一般可以再生利用,其他成分如颜料填料、助剂等加量少,所以对环境影响不大。如EPDM、PVC、TPO等是欧美重点发展的防水材料,也是我国积极发展的防水材料。但应该注意的是,与高分子防水片材配套使用的胶粘剂,以橡胶类溶剂型胶粘剂多采用含苯、甲苯、二甲苯的混合溶剂,固含量低,VOC含量高,对环境造成很大污染。因此对产品使用的矿物油中芳香烃加以限制。在国内尚未提出对防水卷材所用的溶剂限制要求,而根据目前在炼油厂的调研,一般矿物油的芳香烃含量可以控制到3%,因此对此加以控制,限值定为3%。 对防水卷材施工方法的建议 目前大多采用火焰枪热熔施工法,即用汽油喷灯将改性沥青卷材表面的一层聚乙烯膜与里面的改性沥青层一起烧化后,趁热粘合在涂有含苯溶剂的沥青底油建筑物基层上。热熔法施工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粘结牢靠,密封性好,这是其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缺陷与弱点: --- 因热熔烧烤,一定程度上破坏防水卷材的结构,影响了卷材使用寿命; --- 明火施工,存在不安全隐患,施工工人容易被烫伤、烧伤,而且易引起火灾; --- 施工过程中产生有毒有害气体,不仅对施工人员健康造成危害,同时污染大气环境; --- 耗用宝贵石油资源,造成环境污染。 因此,建议热熔法施工中在不影响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对工艺温度和喷灯使用燃料进行要求:产品使用过程中提倡使用液化气或乙醇作为液体燃料;产品使用热熔法施工时施工温度不宜高于200℃。 4.5 检测 4.5.1防水卷材 --- 卷材与涂料成膜后的状态类似,因此防水卷材重金属检测参考溶剂型涂料重金属的溶出含量检测方法进行。 --- 技术内容要求通过文件审查结合现场检查的方式来验证。 4.5.2防水涂料 --- 目前国家标准对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有机挥发物的测试检测方法不够准确,因此本标准试验检测方法采用环境标中所研究的方法。挥发固化型防水涂料为水性产品,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的检测按照HJ/T201 2005的方法进行,而反应固化型防水涂料基本为溶剂型涂料,因此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机化合物(VOC)含量的检测按照HJ/T414 2007的方法进行。 --- 其他方法均采用国家或者行业标准。 4.5.3刚性防水材料 --- 产品中放射性的检测按照GB 6566-2001中规定的方法进行。该方法为目前国内通用方法,主要用于粉料和固体的放射性测试。 --- 产品中甲醛、苯、氨、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含量的检测按照HJ/T 412-2007中规定的方法进行。该产品与刚性防水材料的材料类似、用途类似。测试方法可以参考。 --- 铅()、镉(Cd)、汞(Hg)、硒(Se)、砷(As)、锑()、六价铬(Cr6+)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由于目前在生产工艺中可以确认所添加的原料是否为无机禁用颜料,因此不需要进行检测,通过现场检查和文件审查就可以确认。 5结语 防水卷材标准对防水卷材中有害元素及其化合物、持续性有机污染物、邻苯二甲酸酯、煤沥青提出了不应人为添加的要求,对产品的档可溶出重金属含量、所用矿物油中芳香烃提出了限制要求,对产品使用过程中的焊接方式、施工温度提出了建议。 防水涂料标准对防水涂料中乙二醇醚及其酯类、邻邦苯二甲酸酯、元胺、烷基酚氧乙烯醚、支链十二烷基苯磺酸纳、烃类、铜类、卤代烃类溶剂提出了不应人为添加的要求,并对产品的有机挥发物、放射性、甲醛、氨、苯、苯类溶剂、固化剂中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等物质提出了限制要求。 刚性防水材料标准对刚性防水材料的有害元素及其化合物提出了不应人为添加的要求、对产品的放射性和有害物释放量等提出了限制要求。 以上对三标准的解释,意指让广大的防水材料生产企业了解国家环保防水材料标准的意义,力争在国家以交通基建为重点的四万亿投资项目中获得绿色环保与市场经济的双赢。
关键词: 金箔艺术金箔
发布评论
  • 验证码:

热门论坛

进入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