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进入旧版 English

装饰设计

简约微田园的艺术家之家

时间:2010-07-11 21:39:07 来源:设计师网 作者:聪聪编辑 点击:
.   
点击图片看下一页
    在整个居室沉静的氛围中,杨冕精心布置了一些活泼的装饰元素。   几乎每一位当代艺术家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图式、主题和内涵标签,杨冕也一样。关注杨冕的作品,仿佛就能了解中国乃至全球的流行文化风尚——谁是最当红的明星,谁是最具影响力的快餐文化形象,在他的作品里似乎总会迅速反映。杨冕的作品永远以流行文化下的人和物为主题,色调总是清淡、萧瑟。他的家有着与他的作品相似的色调,但和快餐或流行文化的浅薄不同的是,他的家隽永深情。   和自己的作品一样,杨冕的家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图式,那就是简约。杨冕是个喜欢设计家居的男人,从1998年到现在,共设计装修了四个家,所有房子无一例外都是现代简约风格。在他位于北京北五环外的这个家里,简约和着清丽成就了一段空间的唱诵。    .   
点击图片看下一页
    主人用了一系列比较沉静的颜色,加上字符、画作的装饰,使得整个室内呈现出高度的协调性,而地上的条纹地毯是整个家唯一色彩比较鲜亮的物品。   建筑的新衣裳   站在杨冕家的院子里,蓝蓝的天空衬着雪白的墙面和灰色的木质露台,头顶屋檐上那一重重的龟裂的油带着浓浓的怀旧味道——这座房子原本是个仓库,被杨冕租下来改造为居所和画室,房子的许多部分是杨冕自己加建的,原来建筑的底子因为时间长了,经受了风吹雨淋,就有了些许沧桑的样貌。   在杨冕的悉心改造和布置下,旧的仓库最终化腐朽为神奇。弧形的顶和不规则形状的出现,其实是因为当初人们建造仓库不当而造成的,但杨冕充分发挥了这种随意性,让这里看上去更像是巴黎或者纽约的某个创意区的建筑。方形的天窗增加了室内的自然光,让生活可以常常沐浴在变幻的光影中。狭长的边缘顶窗,加上排列整齐的线条,就像画作上点睛的几笔,让整个作品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   
点击图片看下一页
    改造时,杨冕给围墙上加上天窗,将围墙变成了房间的一部分,有效改善了房间的采光。   让简约更自由   有些东西,要了纯粹,可能就要丧失别的。“自由,这是最愉快的。对我自己来说,最愿意和最重要的是根据自己的节奏去生活。”对于自己的生活理想,杨冕这样描述。在现实里,杨冕也确实是这样实践的。   客厅里,线条简洁的皮质沙发搭配同样简洁的麂皮绒坐墩,一旁的落地壁橱方正清爽,在收纳书、碟等杂物以外,其笔直的线条正好与沙发、坐墩的线条呼应,形成横与竖的对比。太过直接的线条会给人生硬感,于是,主人又在地上铺了一块边缘起伏蜿蜒的地毯,以柔和的圆弧线条给了空间圆润的视觉节奏。   .   
点击图片看下一页
    画室和卧室之间的餐厅区域是杨冕自己加建的。杨冕经常在露台上边晒太阳边工作。   客厅旁的餐厅乍一看也是直线条的天下,两张不锈钢镜面餐桌组成一张超长的餐桌,桌子的造型没有任何装饰,餐椅流畅的曲线形造型和桌上的圆形台灯又给了空间柔和的印象。   书房里,落地书柜和纯色布艺沙发方正简洁的造型奠定了空间的清爽底色,中间用来缓和视觉节奏感的圆形茶几、台灯也同样没有一丝多余的转折和弧度。卧室里,黑色的铁艺家具弧线舒展,在吊灯、床头柜的搭配下显得沉静大方。在这些素简家具的烘托下,整个房子的空间清爽、明丽。   .   
点击图片看下一页
    餐桌上的台灯、兰花、茶具看似随意摆放,实则都是杨冕特地布置过的,是家中的天然小景。   放不进别的颜色   杨冕的作品里,画作无一例外有着清淡到让你觉得“被日光曝晒过度导致褪色效果”的颜色,雕塑则均有着瘦削狭长的体形。杨冕解释说是因为中国传统的流行文化喜欢俗艳热烈的色彩,用这样的淡色是“对公共意识审美的一种反叛”。同样地,在杨冕的家中也同样看不到太过热烈饱和的颜色。   .   
点击图片看下一页
    有些未来感觉的卫生间,极富创意性,同时,也能很好地满足功能需求。   漫步在杨冕家中,客厅餐厅是简洁的黑白二色主色调,沙发、坐墩、地毯、餐桌都是纯黑色的,书橱和部分餐椅是白色的,客厅的地毯主色是黑色的,整个空间中除了书橱里书的封面、沙发后和餐桌上的植物、墙上的画,整个空间几乎看不到别的杂色。只在书房里,配合大面积玻璃天窗铺了一块鲜艳的条纹地毯,以映衬高饱和度的白色墙面和日光,而其余部分也都是黑白色和灰色。这个家的色调简洁、明快,对此,杨冕只淡淡笑,说了一句:“设计这个房子时,就这样,我觉得放不进别的颜色了,你不觉得吗?”   .   
点击图片看下一页
    偶尔的跳跃颜色与线条可丰富空间的表情。   乡野氛围   杨冕的家有一个大到可以让居住在钢筋鸽子笼里的人嫉妒的院子,但整个院子却没有做太多的精致处理。“我选的都是最普通、最淳朴、最好活的我可控制的东西。”杨冕指着院子里的花草说。确实,门口的露台上是贴梗海棠,无须过多养护,花期就达半年;水缸中的水曲柳密密扬扬,只要浇点水,隔年剪枝,就年年都有茂盛气象;月季是最常见的普通品种,但盛开的姿态自然娇媚。“我觉得家应该有一种氛围,中国其实是草根社会,这些东西和周围的环境很配。如果弄很多太精致的东西来,和周围环境根本不协调。”   .   
点击图片看下一页
    在杨冕的精心改造下,原本是盖房子时因简陋导致的弯曲围墙成了整个建筑特异的一笔线条,在日光照耀下,尤其生动。   杨冕的乡野生活如此彻底,在门前露台下的水池里,甚至能看到水蛇和癞蛤蟆,“我女儿不害怕,她还好奇,整个院子里可能有四五条蛇吧。”在画室的窗下,杨冕还养了几大缸的芦苇,“我喜欢萧瑟的东西,我一直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我坐火车到北京,路过河北保定,路边大片的芦苇,极其震撼,我觉得那是一种只属于中国人的审美感受。”为了这份深刻心底的震撼美感,七月里在花鸟市场看到特为奥运绿化供应的芦苇时,杨冕毫不犹豫地抢来了几缸,种在了露台旁。   .   
点击图片看下一页
    画室的窗都是改造时打出来的,打造这些窗户比重新砌墙的花费还要高昂。灯箱上的跪像和远处的赫本头像都是杨冕的“美的标准”系列作品。   对于生活的精致度,杨冕显然有自己的分寸。房子外面有一圈紧贴房子的围墙,在围墙下不足半米的隙地里,杨冕仍种下了密密的一排月季花,如今月季已经过人头。书房门外的地上,放着几个小木槽,里面是太太早些时候播下的花种,现在已生出浅浅的小苗,也许冬天时就可以放到房间里看它开花。“中国人不是在目的地,也不是在家里,总是在路上”,和所有因艺术事业的发展而来京居住的艺术家一样,对于自己的未来居住可能,杨冕无法确定和断言,但可以确信的一点是,此刻的生活节奏和乐趣,杨冕把握得很好。   .   
点击图片看下一页
    由圆弧形和直线条构成的建筑其实已经成了室内装饰的一部分,同时也为室内良好的采光提供了保证。   .   
点击图片看下一页
    杨冕的室内外界限有时候可以很模糊,很多时候,室内与室外可以互相作为装饰。   .   
点击图片看下一页
    木质的露台是杨冕加建的,露台下有一个水池,原本是建给女儿的游泳池,但由于灰尘太多就废弃了。
发布评论
  • 验证码:

热门论坛

进入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