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进入旧版 English

涂料法规

环评新政如何避免凤翔血铅教训

时间:2009-06-20 04:11:24 来源: 作者:辉辉编辑 点击:
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公布当天,闹得沸沸扬扬的陕西凤翔“血铅事件”的肇事企业东岭冶炼公司才全面停产。此前,凤翔县政府曾要求该公司8月17日停产,但直到昨日,该厂的厂区烟囱依然还在冒烟。      陕西凤翔“血铅事件”正在成为一面镜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为代表的环评新政,其筑起的城墙,怎样才能不被GDP的冲动屡攻屡破。《新京报》记者涂重航本报记者薛小林陕西凤翔报道      环评通过立项批准先于环评报告      时间追溯到2003年3月。东岭集团与长青镇村民第一次“见面”。东岭冶炼有限公司,为凤翔县设立长青工业园区后进驻的第一家大型企业。      当年一份凤翔县东岭项目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的材料中说,“这是我县进入新世纪最大的工业项目,是我县招商引资的历史性突破。”      本报记者了解到,在环评方面,当地把原本人烟稠密、产粮丰盛的长青地区说成是人烟稀少的荒凉之地,从而导致大批良田被侵占,环保审批蒙混过关。      凤翔县下发的东岭项目建设宣传册显示,该项目被陕西省发改委(2003)658、659号文件正式立项批复。这份制作于2003年8月26日的宣传册称,该项目符合省市环评标准,按世界一流水平规划设计环保方面高投入,不会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但同时,东岭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事实是2004年3月由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作出。      环评执行搬迁的规定被不了了之      按环评要求,1000米内居民需全搬迁。政府将其缩至500米,且至今未搬完。      在《陕西东岭集团ISP冶炼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第202页陈述:“评价认为ISP工程的卫生防护距离确定为1000米为宜。据现场调查初步统计,处在此距离范围内的居民,需全部搬迁。”不过,凤翔县并未按环评要求实施。      东岭集团冶炼公司总经理孙宏曾对媒体介绍,建厂之前,厂方曾与凤翔县政府达成协议,县政府承诺3年之内分3批将工厂周围500米内住户全部搬迁。而该协议至今也没实施。      长青镇镇长蒲仪明解释称,根据规划,周边500米内两个村共581户居民需搬迁。原计划2006年起3年内搬完,但因长青工业园区规划调整等原因,只搬了最初的156户。      156户中,除一号新址超过1000米外,其他两个新址仍在1000米范围内。      环评监督有污染却无环保罚单      直到2006年初东岭公司焦化厂投产,出现水污染事件,村民梁忠孝才无奈搬家。72岁的梁忠孝,原来的家紧靠东岭冶炼公司围墙。2003年,他因拆迁补偿过低一直未搬。      8月18日,梁忠孝说,2006年,村民家中40米的深水井里,漂上来油花花、味道很难闻。他只好到一公里外的半山坡挑泉水喝。“喝了一个月,我就同意搬了。”随后,附近马道口村、孙家南头村村民开始抗议,将东岭公司大门围堵数日。      据马道口村民何红强说,当年,长青镇政府曾调查发现地下水确实被污染。经了解,东岭公司进驻长青工业园后,地下水位下降。凤翔县水利局局长陈勇锋说,该公司的确在抽取地下水用于生产。      2006年,长青镇政府出面,为孙家南头和马道口村每个小组打了一口80米深的水井。但未过多久,深水井也被污染。      但是,当年的水污染事件,企业并未受到处罚和通报。此前,东岭集团冶炼公司总经理孙宏说,该企业生产以来,冶炼和焦化一直按照环评要求,自建厂以来,没有收到一张环保罚单。      规划环评面临着非常大的阻力,可以说是步履维艰。主要阻力来自于利益冲突,因为规划环评所注重的长期利益、全局利益,往往与''重审批轻规划''的部门利益和''短平快出业绩''的地方利益相冲突,致使很多地区和部门对这项工作不支持。      ——环境保护部潘岳副部长
关键词: 政策涂料法规
发布评论
  • 验证码:

热门论坛

进入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