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助剂
化工资源环境压力陡增 需要整体统筹(四)
【本网】有业内人士指出,重化工业一般是大运量、大吞吐量、高耗能的工业项目,生产排放的“三废”较多,可以说是对环境影响最大的工业部门,而且其上下游产业也大都是能源和原材料消费大户,因此发展沿海重化工业所面临的首要难题就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问题上,作为我国重要重化工产业基地的唐山,曾有过切肤之痛。”采访中,唐山市一位官员私下里告诉本刊记者,前几年,因为唐山钢铁行业的无序发展,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受到过国家环保总局的严肃查处,“因此,在规划曹妃甸工业区的时候,我们提出要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控制污染,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即使如此,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依据2007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在全国6个严重污染的海域中,重化工云集的渤海湾就占据3席,分别是辽河入海口、天津海岸和莱州湾。而渤海湾未达标水面已占到全水域的31%,比2006年增加约0.4万平方公里,其中严重污染海域从2003年的1470平方公里迅速扩大到2007年的6120平方公里。与此同时,环渤海海岸带天然湿地面积在30年中减少了52%。
事实上,早在2004年国家海洋局公布的《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中就警示,海洋环境容量已经不容乐观,近岸海域污染严重,其中无机氮等污染物主要来自于石油化工、冶金等行业的工业废水。数据显示,炼油厂平均每加工1吨原油产生的废水量为0.3-3.5吨,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有石油类、硫化物、酚、含氮化合物、部分有机物、部分重金属及含酸、碱废水等。
“当前国际重化工业产业之所以转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环境因素。”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出于保护环境的考虑,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本国重化工业的发展有着严格的规定。
例如,欧盟即将实施《未来化学品政策战略白皮书》,要在欧洲建立统一的化学品监控系统,对欧盟成员国所有的化工生产企业和进口企业的化学品都要进行更加严格的检测、登记、评估和授权。“对它们来说,目前我国是一个合适的重化工产业转移接收地,对环评的要求不是特别高,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工业基础。”肖金成说。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环境的整治,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总体来看,环境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我国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排放总量还在继续增加,环评标准也不够完善。从目前的规划来看,沿海的重化工基地多数处于人口密集、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一旦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就会造成重大的影响。“即使不发生事故,海洋自身的环境承受力也是有限的。”周维富表示。
“另外一个问题也特别值得注意。”陈耀提醒道,中国沿海绝大部分省市都属于淡水比较短缺的地区,而重化工业的一大特点就是耗水高,如果盲目发展重化工业很可能出现工业与人争水的局面。
中国地质调查局曾联合七部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均淡水资源2200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环渤海地区人均水资源仅660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6%。在这个背景下,环渤海湾城市中许多用水量极大的大型工程多采用配套海水和淡化水方式解决。
下一篇:涂料助剂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相关文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