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装中粉末涂料怎样避免“桔皮”现象(一)
时间:2006-10-14 06:15:22 来源:网络 作者:未知 点击:次
在新设备制造(OEM)涂装中,涂层外观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涂料工业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根据用户的最终要求使涂料性能达到最佳,这其中也包括表面外观满意。表面状况通过颜色、光泽、雾影度和表面结构等因素影响视觉效果。光泽和映象清晰度常用于控制涂层的外观。然而即使用对光泽度很高的涂膜,其表面的波动度也影响着整个涂膜的外观,同时认为光泽测量也控制不了波动的视觉效果,这种效应也被称为“桔皮”。?
桔皮或微波动是尺寸大小在0.1mm~10mm之间的波纹状结构。在高光泽的涂层表面,人们可看到波状、明暗相间的区域。可以区分两种不同等级的波动:长波动也称为桔皮这是间隔达2~3距离上能观察到的波动;另一种叫短波动或微波动这是间距约50cm处观察到的波动。?
要指出的是有时为了遮盖底材的表面缺陷或者获得特殊的涂层表面外观而有目的的设计一定的波动度或波纹结构。?
因此“桔皮”可定义为“高光泽表面的波状结构”其使漆层表面产生斑纹、未流平的视觉外观。?
粉末涂料涂膜的视觉外观(光泽、雾影度、流平桔皮)的控制非常重要特别是在不同埸合喷涂的部件组装时。?
本文简要介绍了粉末涂料成膜过程中流变力对膜流动和表面外观的影响。论述了如何避免桔皮形成、以及如何判断和比较桔皮现象等其它方面。?
影响粉末涂料中涂膜流动和外观的因素?
在工业涂料中、粉末涂料在制备和成膜过程中的相变化是独特的。由于缺乏溶剂来润湿和提高涂膜流动性导致粉末涂料比液体涂料更难去除表面缺陷。虽然两者的主要组份类似但相比于液体涂料、热固性的粉末涂料立足于十分不同的机理.
粉末涂料是无溶剂的均一体系。在制备过程中颜料和其它组份通过熔融混合被分散和部分包裹于低分子固体树脂中。粉末涂料使用是通过空气把粉末传送到底材上(粉末悬浮于空气中)再通过电荷使之附着于底材上。在预定的温度下加热使粉末颗粒熔化、聚集在一起(聚结)流动(成膜)接着流平这期间通过一个有粘性的液态阶段润湿表面)最后化学交联形成高分子量的涂膜这就是粉末涂料的成膜过程。
影响涂膜流动和外观的因素
成膜过程可分为熔融聚结形成涂膜流平三个阶段???? ??
在给定温度下控制熔融聚结速度最重要的因素是树脂的熔点、熔融态粉末颗粒的粘度以及粉末颗粒的大小。为了使流动效果最佳熔融聚结应当尽可能快地完成以便有较长时间来完成流平阶段。固化剂的使用缩短了可供流动和流平所需的时间因而那些极为活性的粉末形成的涂膜常呈现桔皮。?
影响涂膜流动和流平的关键因素是树脂的熔融粘度、体系的表面张力和膜厚。转而熔融粘度尤其取决于固化温度、固化速度和升温速率。?
以上提及的种种因素连同粒径分布和膜厚通常由所要求的涂膜性能、被涂物件和粉末施工条件等所决定。?
粉末喷涂时流动和流平的动力来自体系的表面张力这一点前面也曾经提到。该作用力同施加到涂膜上的分子间引力相反其结果导致如熔融粘度越高则对抗流动和流平的阻力越大。因此表面张力和分子间引力之间的差值大小决定着涂膜流平的程度。?
对于流动性很好的涂料,显然该体系的表面张力应尽可能高且熔融粘度尽可能低。这些可通过加入能提高体系表面张力的助剂和使用低分子量低熔点的树脂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