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进入旧版 English

隐身涂料

文化营销解读:豆浆文化与涂料文化

时间:2006-08-04 18:04:29 来源:未知 作者:聪聪 点击:
文化营销惯见于食品、饮料、酒、陶瓷、涂料、卫浴、房地产等多个行业里,也多见于我们日常的生活习惯中。     比如在日常生活习惯中,中秋节吃月饼吃的是什么,我们难道只吃的是它的味道、吃的是这种食品吗?不仅仅如此,我们更多是回味与延续团圆喜庆的传统文化;端午节吃的是粽子吗?也不仅仅如此,端午节我们是在回顾和再现一种历史文化。过生日吃的是蛋糕吗,其实也不仅仅如此,更多的是寄寓人生的希望。     在企业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这种“文化的痕迹”,比如喝百事可乐,从一种饮料用来解渴,到满足一种快感,喝的是它所蕴涵的阳光、活力、青春与健康。而麦当劳卖的也不仅仅是面包加火腿、饮料,她还提供了一个方便的、清洁的场所,给人们以亲切、open、价格统一、可信赖的感觉,从而卖出了快捷、时尚、轻松、个性化的饮食文化。     总之,通过以上例子我们看到在产品的深处包含着一种隐性的东西—文化。企业向消费者推销的不仅仅是单一的产品产品在满足消费者物质需求的同时还满足消费者精神上的需求,给消费者以文化上的享受,满足他们高品位的消费。这也就相应地引申出了文化营销的内涵:把商品作为文化的载体,通过市场交换进入消费者的意识,反映消费者对物质和精神追求的各种文化要素。文化营销既包括浅层次的构思、设计、造型、装潢、包装、商标、广告、款式,又包含对营销活动的价值评判、审美评价和道德评价等。     目前来讲,除上述所列举的几家公司外,在这方面做得好的企业也有一些,但这种策略的普及和见效需要一定的时间,既考验策划人的策略水平,同时还考验企业的毅力和坚持。这里邓超明仅仅以九阳的“豆浆文化”和三棵树、展辰达、华隆等涂料企业的“涂料文化”为例做分析,形成小家电做文化和建材做文化的策略思路。     鲜豆浆起源于中国,相传是1900多年前西汉淮南王刘安所发明,《本草纲目》记载:“豆浆,利气下水,制诸风热,解诸毒”,“豆浆性平味甘”。春秋饮豆浆,滋阴润燥,调和阴阳;夏饮豆浆,消热防暑,生津止渴;冬饮豆浆,祛寒暖胃,滋养进补。鲜豆浆适宜四季饮用。在1994年时,王旭宁发明豆浆机,通过机器自动完成粉碎、滤渣、熬煮豆浆的整个过程,让豆浆制作走入工业化、自动化的历史阶段,并通过自身多种努力,塑造了以健康为主题的“豆浆文化”。
关键词: 隐身涂料航空
发布评论
  • 验证码:

热门论坛

进入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