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
楼市刮起"中国风" 中式回归忌矫枉过正
  近年来,中国各地的造楼运动中刮起了“中国风”,隐隐有与前些年出现的“欧陆风”、“北美风”等相抗衡的趋势。北京“观唐”、天津“格调竹境(查看地图)”、南京“中国人家”、苏州“寒舍”和重庆“中华坊”等楼盘显山露水的同时,它们具有强烈观感特征的中式建筑外立面,正激发了人们寻根的情结。 
中式建筑到底应该回归到何种程度?只是简单地拷贝一个中式外立面,放入几种中国元素,丝毫不考虑与建筑整体、与周边环境、与中国文化、与人们内心真正寻找传统文化情感的融合,这种现象就能够叫做回归?
6月12日,由《津地产》杂志承办的“中式住宅与人居文化”论坛在天津大学召开,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冯骥才在会上抛出了这样的问题。
形神俱备
据了解,目前“中国风”建筑流行的特点之一就是由房地产商发起而不是建筑学界发起的。与房地产界的火爆热情相比,建筑学界和文化学界人士则表现得非常冷静,甚至与房地产商的看法格格不入。
“中国人在建筑中去重新寻找中国文化是件好事,但是只简单地拷贝外立面、拷贝灰墙大屋顶,就像现在的中国画一样,很多已经不是真正意义的中国画,都只剩下了名叫‘中国XX’的符号。”冯骥才表示。
“传统文化是有灵魂的,有精神性的,如果把它们融入其中,而不只是表面的移植,才能叫做真正的中式建筑。而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式建筑都是大而化之、非常简单的一种概念,只是符号类的东西,人们内心真正需要的中式情怀、中式精神却丝毫看不到。”冯骥才感慨道。
建筑师在这次“中国风”潮流中扮演的角色同样不积极,他们认为“中国风”与其说是建筑师追求本土建筑意识的觉醒,倒不如说是开发商为了迎合市场而策划的结果。
有建筑界人士向记者表示,此次刮起的“中国风”在建筑创造上的意义与中国业内以前所批判的“欧陆风”并无本质区别,“都是形式上的模仿”。
论坛上,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总工程师孙克放还向大家展示了几张图片。图中,北京金融街某建筑上顶着五个塔,旁边还有小塔。“这个建筑看完让我想到了少林寺的塔,但是这样一个有点不伦不类的东西能代表中式建筑吗?我很诧异。”孙克放表示。
与会专家皆表示,中式建筑的精髓在于“形神俱备,相由心生”。“欧陆风”和“北美风”固然应该批判,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显然也不可取,“中国风”不能仅仅理解为某种风潮和运动,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建筑风格上。
与区域气质相融合
同时,怎样和周边环境、城市区域相融合,也是中式建筑需要面临的问题。
“如今的许多所谓中式建筑就感觉是把整个环境和氛围抛开了,外部风格、内部生活、周边环境3张皮,完全没有融合到一块,极不协调。”某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早前记者在重庆某楼盘采访时,曾看到了这样的现象,小高层楼盘的外立面是标准的中式风格,白墙、灰瓦、大屋顶,室内设计却是不折不扣的现代风格,而令人诧异的是,整个小区的景观设计却采用了巴厘岛的水景风格。
后来,记者才了解到,该楼盘的开发商从里到外竟然分别选用了3家不同的设计公司。
“中式建筑也应该有区域性,目前很多中式建筑的开发已经缺乏了这一点”,孙克放表示,“比如天津大学以前的很多老房子都是中式建筑,但后期的建筑却都不是,没有了区域性。在厦门大学就看不到这种情况,因为他们仍然延续了之前建筑的地域性”。
中国文化永远不可能脱离环境,因为群体设计奠定了中式住宅必须以整体项目的形态示人。“比如我们今天建一个小区,大约10万~20万平方米,你可以用中式建筑,你可以做成万科第五园似的别墅,也可以做成像泰达格调竹境的高层,但不能单个儿做。突然从某个地方冒出两个房子来,除了有标志性以外,完全没有其他太大的意思。”孙克放举例说。
不难看出,在一边“中国风”的苏醒被市场人士解读为逆潮流而动时,另一边建筑界专家们则将此评价为矫枉过正。这样的分歧除了显示商业文化对建筑创造和城市文化形成的冲击之外,也预示着“中国风”住宅的未来探索任重道远。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中式建筑到底应该回归到何种程度?只是简单地拷贝一个中式外立面,放入几种中国元素,丝毫不考虑与建筑整体、与周边环境、与中国文化、与人们内心真正寻找传统文化情感的融合,这种现象就能够叫做回归?
6月12日,由《津地产》杂志承办的“中式住宅与人居文化”论坛在天津大学召开,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冯骥才在会上抛出了这样的问题。
形神俱备
据了解,目前“中国风”建筑流行的特点之一就是由房地产商发起而不是建筑学界发起的。与房地产界的火爆热情相比,建筑学界和文化学界人士则表现得非常冷静,甚至与房地产商的看法格格不入。
“中国人在建筑中去重新寻找中国文化是件好事,但是只简单地拷贝外立面、拷贝灰墙大屋顶,就像现在的中国画一样,很多已经不是真正意义的中国画,都只剩下了名叫‘中国XX’的符号。”冯骥才表示。
“传统文化是有灵魂的,有精神性的,如果把它们融入其中,而不只是表面的移植,才能叫做真正的中式建筑。而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式建筑都是大而化之、非常简单的一种概念,只是符号类的东西,人们内心真正需要的中式情怀、中式精神却丝毫看不到。”冯骥才感慨道。
建筑师在这次“中国风”潮流中扮演的角色同样不积极,他们认为“中国风”与其说是建筑师追求本土建筑意识的觉醒,倒不如说是开发商为了迎合市场而策划的结果。
有建筑界人士向记者表示,此次刮起的“中国风”在建筑创造上的意义与中国业内以前所批判的“欧陆风”并无本质区别,“都是形式上的模仿”。
论坛上,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总工程师孙克放还向大家展示了几张图片。图中,北京金融街某建筑上顶着五个塔,旁边还有小塔。“这个建筑看完让我想到了少林寺的塔,但是这样一个有点不伦不类的东西能代表中式建筑吗?我很诧异。”孙克放表示。
与会专家皆表示,中式建筑的精髓在于“形神俱备,相由心生”。“欧陆风”和“北美风”固然应该批判,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显然也不可取,“中国风”不能仅仅理解为某种风潮和运动,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建筑风格上。
与区域气质相融合
同时,怎样和周边环境、城市区域相融合,也是中式建筑需要面临的问题。
“如今的许多所谓中式建筑就感觉是把整个环境和氛围抛开了,外部风格、内部生活、周边环境3张皮,完全没有融合到一块,极不协调。”某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早前记者在重庆某楼盘采访时,曾看到了这样的现象,小高层楼盘的外立面是标准的中式风格,白墙、灰瓦、大屋顶,室内设计却是不折不扣的现代风格,而令人诧异的是,整个小区的景观设计却采用了巴厘岛的水景风格。
后来,记者才了解到,该楼盘的开发商从里到外竟然分别选用了3家不同的设计公司。
“中式建筑也应该有区域性,目前很多中式建筑的开发已经缺乏了这一点”,孙克放表示,“比如天津大学以前的很多老房子都是中式建筑,但后期的建筑却都不是,没有了区域性。在厦门大学就看不到这种情况,因为他们仍然延续了之前建筑的地域性”。
中国文化永远不可能脱离环境,因为群体设计奠定了中式住宅必须以整体项目的形态示人。“比如我们今天建一个小区,大约10万~20万平方米,你可以用中式建筑,你可以做成万科第五园似的别墅,也可以做成像泰达格调竹境的高层,但不能单个儿做。突然从某个地方冒出两个房子来,除了有标志性以外,完全没有其他太大的意思。”孙克放举例说。
不难看出,在一边“中国风”的苏醒被市场人士解读为逆潮流而动时,另一边建筑界专家们则将此评价为矫枉过正。这样的分歧除了显示商业文化对建筑创造和城市文化形成的冲击之外,也预示着“中国风”住宅的未来探索任重道远。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上一篇:希腊雅典Filothei住宅
下一篇:“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落成启用
相关文章
发布评论
 
  已有
已有 杭州湖州绍兴马莱
杭州湖州绍兴马莱 巴洛克风格餐厅
巴洛克风格餐厅 马来漆工程097
马来漆工程097 马来漆工程095
马来漆工程095 马来漆工程094
马来漆工程094 马来漆工程086
马来漆工程086 马来漆工程082
马来漆工程082 马来漆工程078
马来漆工程078 马来漆工程069
马来漆工程069 马来漆工程065
马来漆工程065 马来漆工程061
马来漆工程061 马来漆工程060
马来漆工程060 马来漆工程051
马来漆工程051 马来漆工程036
马来漆工程036 马来漆工程034
马来漆工程034 马来漆工程031
马来漆工程031 马来漆工程028
马来漆工程028 马来漆工程001
马来漆工程001 马来漆工程002
马来漆工程002 马来漆工程003
马来漆工程003 马来漆工程004
马来漆工程004 马来漆工程005
马来漆工程005 马来漆工程006
马来漆工程006 马来漆工程007
马来漆工程007 马来漆工程008
马来漆工程008 马来漆
马来漆 仿石材
仿石材 艺术漆
艺术漆 液体壁纸
液体壁纸 肌理漆
肌理漆 荧光壁画
荧光壁画 质感涂料
质感涂料 特殊漆
特殊漆 彩石漆
彩石漆 进口涂料
进口涂料 金银箔
金银箔 墙体塑石
墙体塑石 艺术帛
艺术帛 艺术地坪
艺术地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