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像许多中国画家一样,房主在十年前就把家按在了上海。一座两层联排
别墅,容纳了一家四口。
可能是和个人职业有关,在
装修得时候,我就一直都在思考一个
问题:如何将工笔画
艺术融入家居生活,使优雅的情调、梦幻的色彩成为
装饰空间的一部分,但又不失
艺术本色?
绘出一片入室好风景

房子是十年前买下来的,局促的结构在今天看起来并不十分理想,作为一个
装饰的研究者,十年前我就开始了她的“补救工作”——尝试用独特的家居色调来吸引目光,从而掩饰空间中的缺陷。
我用绘画的思维,大胆选择了红、绿、白三色,这在当时是不可思议的,就连负责涂刷油
漆的工人都反复地向我确认:“你确定要这些色彩?我们可从来没有这么做过!”
作为一名画家,我更加清楚色彩对空间的人将产生怎样的效应。
入门处:开创破洞,点睛之笔

我一直觉得入门处的墙面太平太宽,即使再怎么
装饰也不能令自己满意,于是我生出个开创破洞的想法,请工人在墙面上生生凿出个洞来,再装上一扇自己从古董
市场收集来的古式窗栅,漂亮极了,好像为一幅作品开了个好头。
玄关台:绘画与佛缘的搭配

我们一家都很尊崇佛道,禅意也几乎是每个房间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玄关当然也要有它的身影,几经思量之后,从画面色彩为出发,我为佛配上了这幅名为《花》的绘画作品,让这个小空间有了一种能够感知的流动气韵。
客厅:红中透白的和谐居室

红色是我在绘画中非常偏爱的色彩,于是将我居室中最重要的
客厅装扮成红色的世界。
不过,这红墙可不是一抹到底的,我采用了以玫瑰与白色进行搭配:白色可以有效保证空间的开阔性,而大面积的玫瑰红又不会使人太过兴奋与不安。
局部空间:
装饰不只为好看

简单的
楼梯扶手造型让我难以接受,于是找来一只佛头安装在扶手上,因为当时孩子还小,为了安全,又请工作人作了只圆球安在佛头帽尖上,为这个严肃的空间增添了些许乐趣在其中。
从画面中走出来的生活
选择住在上海,是因为我最爱那二三十年代的上海风情,它低调、奢华,骨子里透露出浓浓的文人趣味。
书房是我与先生两个人的空间,因为有着相同的志趣——对画的喜爱,使得空间
装饰显得更加整体。
然而,除了那些介于传统和
现代之间的挂画以及书架旁待完成的作品出于自己的手笔外,为了让空间更加符合自己的审美
需求,我对每一个细节
装饰的要求几近苛刻,现在想起那个过程都很辛苦,好在我了在其中。
书房家具:古画中的灵感

市面上那些已经足够古朴的家具也没能被我采用,我选择在古画中需找更加适合的家具原型,将它们临摹下来,再请木工师傅们照着画样做成品。这个立式双开门的小柜就是从一幅宋代的画作上临摹下来的。
实用配饰:不是完全照搬

先生的那套家具也是从画作中找到的原型,但因为冬天瓷砖地板特别冷,我就改动了一下,单独给他配上了一只舒适的脚凳,以阻隔地面传来的冷气。
传统石材:也能古为今用

这只石墩其实是老房子里,房柱下面的石墩,我看可十分喜欢,就决定收编回来一对,想来想去,终于找到了它们的安身之处,一只放在
书房当花架,一只放在庭院。
饰品、木材:淘来的主角

我专门找老房子用过的木材制成这里的门窗,又从
市场上,淘回来几件典型的ART DECO式家具;桌子上一盆海棠花事从寺院中“请”回来的。从日本带回的和服、沙发上铺着的
设计作品以及那竹梯子上面的三只丝巾都不是仅仅为了
装饰,而是全家人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让生活成为画的母本
很多人认为,工笔画只要与线条整齐、色调沉稳的家具相配,以取整体美得效果为宗旨,便能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意境。然而,对于这种盛行于唐代的传统
艺术形态,应当如何与
现代居室相结合,其实并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
卧室是我创作表达最丰富的空间,从墙面上曾经送给先生的画作到衣帽间门板的
设计。
在
卧室中,唯一的遗憾就是那些不太协调的床头家具,但它们也跟了自己十多年,实在舍不得将它们弃之门外,于是就构成了这间格式风格混搭成的
艺术卧室。
卧室床品:处女作不妨拿来一用

当然,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那静静躺在床上的床品,这是我在床品
设计中的处女作,我将自己曾经创作的丝巾作品进一步
设计成为床品。
卧室色彩:更加注重画面感

在
卧室中,我尝试以红、绿、蓝为主色调,并再次以画面效果来诠释家居色彩的
设计创意。
其实在我的世界里,
艺术与生活总是交替出现,画面上的那只红柜子,其实是在一位朋友家看到的样本,后来,它也成为我的先生最喜欢的作品之一。
阳光房:狭窄的中院再利用

原本就十分狭窄的中院,很难利用,干脆将它封了起来,用木材、青砖与大面积的窗格组成了一间颇具怀古意味的阳光房。
涂鸦
儿童房
每年夏天,我都会带着儿子回法国探亲,渐渐地握发现儿子对那里的风景十分迷恋,去年回国后,我就决定为儿子改造他的
儿童房,把法国南部海边的风景搬回家。
尤其值得我骄傲的是手工绘制的这些
壁画,都是以法国南部乡村为主题的,充满了童趣与浪漫,儿子说,好像每天还住在海边的小屋里。
彩色
壁画:把乡村生活带回家

给儿子的小家改头换面,完全是兴趣使然,于是我自己画图纸、配
涂料,在墙上作画,除了家具是找木工来制作外,其他几乎都是DIY。
墙面
装饰:给小屋开一扇窗

在
儿童房的墙面上,我用木板
装饰并绘制了一扇蓝色的窗户,窗户中间的蔚蓝如同一望无际的天空,为孩子张开了想象的翅膀。
手工家具:show出一片乡村美景

手工做旧的白色家具,是找木工按着我的图纸来制作的,看似简单的家具,经过这么一折腾,竟充满了法式乡村的传统气质,令房间古朴而生动。
日式小景写意精致生活
在日本留学四年多的时间,我迷上了小巧而精致的庭院
设计。去年,厌倦了户外铺满草地的她,开始决心在自家的院落中尝试做一回日式庭院。
我希望在自家的小院里中也能呈现出最完整的老上海洋房风韵:地下的青砖即便不能算是古董,也是值得纪念的老物件了——全部是上海三十年代的老房子拆下来的原砖;竹子做的篱笆将户外的杂乱挡在了院外,郁郁葱葱的绿植又在院落内部形成了一道简洁有序的
装饰墙;从四处淘来的大石头围摆在种植区外,形成了独特的巴厘岛
装饰风情,并在青砖与花泥间形成一个自然的过渡……
前院小景:为屋内人观景所设

这处景观
设计在
客厅窗台下面,如果有客人来访,大可以一边欣赏户外的景色,一边喝茶聊天。在栽种初期,我就已经分门别类的
设计好每种植物的种植期,并坚持定期修剪,保证它们在每个季节都能呈现出丰富的观赏层次。
植物水景:丰富的画面层次感

与之相对的是由植物与水系共同构成的另一处景观,怀古青砖组成的立面让庭院与外界有了明确的界限,竹筒装置代替了传统的水管,吊兰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庭院围墙的立面,更是周围的绿植与水景有了呼应。
后院
过道:红绿配 一步一景

后院的面积较大,一花一草的
装饰,一石一木的摆设,还有我惯用的红与绿的搭配让这里成为全家亲近自然的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