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动态
含铅玩具应如何重获信任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网2008年1月14日报道]从去年10月开始,美国传统玩具公司的老板杰伊·霍罗威茨在所有产品上都贴上了“非含铅涂料”的标签。这些产品大都是中国制造的。 从中国供货商到美国和欧洲的批发商和零售商,产品安全恐慌令玩具业界损失惨重。但业内人士正在努力恢复信誉。他们展开了前所未有的国际行动,试图提高产品的安全检验标准。
一年一度的香港玩具展7日开幕,共有全球各地大约2000家厂商参展。业界高管、监管层人士和政界人士向外界传达了两个讯息:第一,世界上的玩具产品--其中绝大部分是中国制造的--拥有令人羡慕的安全记录;第二,中国和其他国家应对玩具生产施以更加严格的质量控制。努力避免召回事件重演。去年发生的少数几起高调召回事件令业界蒙受了损失。
美国玩具业协会主席卡特·基斯里9日在接受采访时说:“玩具就本质而言是一类安全的产品。”他说,因材料具有危险性导致召回所涉及的玩具,在美国每年从中国进口的30亿件玩具中仅占大约 0.3%。
不过业界仍在进行游说活动,希望制定更为严格的安全制度。例如,在生产过程中对材料进行更加严密的检查,由具有独立资质的专业人士批准玩具的设计方案。
因此,玩具公司将不得不加强对中国供货商的监督。中美两国的业内人士和监管层都已表示,他们愿意接受更为严格的安全制度,并加强合作。
中国的监管人士说,最近数月来。他们已加强了对玩具制造商的监督。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9日在此间举行的一次会议上说,因为“未能达到标准”,大约200家小厂商的产品已被禁止出口。
玩具制造商说,由于中国的劳动力成木提高、油价高涨导致原材料和运输成本增加以及美元不断下跌,他们的成本急速上升。业内人士承认,监管层提出新的安全要求会加重已在不断增加的成本压力。基斯里说,有必要避免过度监管。
但玩具大多产于中国的局面不会因此发生根本性变化。虽然2007年出现了对产品安全的恐慌而且生产成本可能不断上升,但业内人士说,没有哪个地方能取代中国。
玩具生产商菲利普·肖普托说,中国玩具业的基础设施和劳动力成本仍使中国具有很大优势。他说:“可能很多顾客会说:‘我今年不想买中国制造的商品。’但是,你会因为某个玩具娃娃不是中国制造,就甘愿花上两倍的钱吗?问题在于,你不可能让在美国生产的此类产品在货架上具有竞争力。”
相关文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