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技术
研究双组分水性聚氨酯工业涂料与制备
注:不含水计算值。
1.2.2涂料的生产工艺
(1)树脂组分的生产
将表3中1号原料加入搅拌容器中开动搅拌,搅拌下依次加入2~7号原料,继续搅拌至物料混合均匀,入砂磨机研磨至细度≤20μm,再加入8~11号原料,搅拌均匀并调整粘度,过滤,出料包装,为A组分。
(2)固化剂的生产
将固化剂和共溶剂(如需要)加入搅拌罐中慢速搅拌,直至混合均匀后过滤,出料包装,为B组分。__
1.2.3施工配比
使用时按质量比为A(树脂组分)∶B(固化剂)=4∶1,在搅拌下将固化剂组分缓慢加入树脂组分中,用高速分散机于1000r/min下继续搅拌2~3min至二者完全混合均匀,用去离子水调到施工粘度,搅拌过程中不宜速度过快、时间过长,否则可能引入较多气泡,影响漆膜外观及理化性能。
1.2.4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涂料的基本性能(表4)
1.2.2涂料的生产工艺
(1)树脂组分的生产
将表3中1号原料加入搅拌容器中开动搅拌,搅拌下依次加入2~7号原料,继续搅拌至物料混合均匀,入砂磨机研磨至细度≤20μm,再加入8~11号原料,搅拌均匀并调整粘度,过滤,出料包装,为A组分。
(2)固化剂的生产
将固化剂和共溶剂(如需要)加入搅拌罐中慢速搅拌,直至混合均匀后过滤,出料包装,为B组分。__
1.2.3施工配比
使用时按质量比为A(树脂组分)∶B(固化剂)=4∶1,在搅拌下将固化剂组分缓慢加入树脂组分中,用高速分散机于1000r/min下继续搅拌2~3min至二者完全混合均匀,用去离子水调到施工粘度,搅拌过程中不宜速度过快、时间过长,否则可能引入较多气泡,影响漆膜外观及理化性能。
1.2.4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涂料的基本性能(表4)

表4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涂料的基本性能
注:所有测试均在120μm湿膜。
2结果与讨论
2.1水性双组分聚氨酯的成膜机理
据相关文献报道,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涂料的成膜机理与一般的乳胶漆和溶剂型聚氨酯涂料均不相同,如朱德勇[3]等人关于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成膜模型中认为:水性聚氨酯体系为多项成膜,在成膜初期主要为物理干燥过程。首先,施工后大部分水分蒸发后,乳液粒子相互接触,形成紧密堆积的结构,残余的水分和固化剂分子则处在乳液粒子间隙处。随着水分的进一步蒸发,乳液粒子开始凝结,形成更为紧密的六边形排列结构。与此同时,固化剂分子扩散到乳液粒子的界面及其内部发生交联固化反应。在溶剂型聚氨酯涂料体系中,含羟基树脂和含异氰酸酯固化剂均以分子形式溶解在溶剂中,形成均相的体系,固化反应在分子之间进行,因而固化反应进行的比较完全,故形成均相的涂膜。理解水性与溶剂型双组分聚氨酯涂料成膜的差异,有助于我们理解它们之间活化期的差异。
2结果与讨论
2.1水性双组分聚氨酯的成膜机理
据相关文献报道,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涂料的成膜机理与一般的乳胶漆和溶剂型聚氨酯涂料均不相同,如朱德勇[3]等人关于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成膜模型中认为:水性聚氨酯体系为多项成膜,在成膜初期主要为物理干燥过程。首先,施工后大部分水分蒸发后,乳液粒子相互接触,形成紧密堆积的结构,残余的水分和固化剂分子则处在乳液粒子间隙处。随着水分的进一步蒸发,乳液粒子开始凝结,形成更为紧密的六边形排列结构。与此同时,固化剂分子扩散到乳液粒子的界面及其内部发生交联固化反应。在溶剂型聚氨酯涂料体系中,含羟基树脂和含异氰酸酯固化剂均以分子形式溶解在溶剂中,形成均相的体系,固化反应在分子之间进行,因而固化反应进行的比较完全,故形成均相的涂膜。理解水性与溶剂型双组分聚氨酯涂料成膜的差异,有助于我们理解它们之间活化期的差异。
相关文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