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技术
研制水性双组分氟丙烯酸—聚氨酯涂料
2结果与讨论
2.1红外光谱分析
2.1.1杂化体红外光谱图分析(见图1)
2.1红外光谱分析
2.1.1杂化体红外光谱图分析(见图1)

图1杂化体红外光谱图
由图1(A)可知,3327.20cm-1的吸收峰对应氨基甲酸酯基团上的N—H键的伸缩振动和—OH基团的叠加,2951.93cm-1吸收峰为—CH2和—CH3的C—H键的伸缩振动,1719.04cm-1吸收峰为C=O键的振动吸收峰,而在2270cm-1附近—NCO的特征吸收峰消失,说明原料中的—NCO基全部发生反应,1241.08cm-1的吸收峰对应于三氟乙醇上的—CF3伸缩振动;1281.45cm-1、1241.21cm-1、1169.93cm-1处吸收峰为丙烯酸单体中TFEA和三氟乙醇的重叠振动吸收峰。1640cm-1没有发现C=C双键的吸收峰,说明氟丙烯酸类单体发生了聚合反应。
2.1.2双组分杂化体红外光谱分析
从图1(B)可知,双组分杂化体红外光谱IR谱图同杂化体乳液的IR谱图非常类似。其中:3370.44cm-1吸收峰是羟基和氨基甲酸酯链段上的—NH的伸缩振动吸收的加和,峰形较图1(A)变宽,—OH吸收峰基本消失,未反应完全的—OH基团和N—H相叠加形成了比较宽的震动收缩峰;2955.11cm-1吸收峰为—CH2和—CH3的伸缩振动,1737.85cm-1吸收峰为C=O振动吸收峰,氟的特征吸收峰比较明显。
2.2DMPA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DMPA用量对水性聚氨酯分散体性能的影响很大。当其质量分数为5%~8%时,可以形成稳定的乳液;随着其含量增大,体系由乳液变为水分散体,最后形成真溶液。若其含量过低,则得不到稳定的乳液;DMPA用量越高,粒子的粒径越小,粒度分布也越均匀,而且配漆的粒子细腻、光泽高,但涂料的耐水性、冻融稳定性变差。DMPA用量变化与树脂性能的影响见表3。
2.1.2双组分杂化体红外光谱分析
从图1(B)可知,双组分杂化体红外光谱IR谱图同杂化体乳液的IR谱图非常类似。其中:3370.44cm-1吸收峰是羟基和氨基甲酸酯链段上的—NH的伸缩振动吸收的加和,峰形较图1(A)变宽,—OH吸收峰基本消失,未反应完全的—OH基团和N—H相叠加形成了比较宽的震动收缩峰;2955.11cm-1吸收峰为—CH2和—CH3的伸缩振动,1737.85cm-1吸收峰为C=O振动吸收峰,氟的特征吸收峰比较明显。
2.2DMPA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DMPA用量对水性聚氨酯分散体性能的影响很大。当其质量分数为5%~8%时,可以形成稳定的乳液;随着其含量增大,体系由乳液变为水分散体,最后形成真溶液。若其含量过低,则得不到稳定的乳液;DMPA用量越高,粒子的粒径越小,粒度分布也越均匀,而且配漆的粒子细腻、光泽高,但涂料的耐水性、冻融稳定性变差。DMPA用量变化与树脂性能的影响见表3。

表3DMPA含量与乳液性能的关系
由表3可知,当DMPA含量高的时候,乳液的外观很透明,树脂的水溶性也很好,但耐水性不好;当DMPA含量低的时候,乳液外观偏白,但耐水性得到了提高。因此,在满足稳定性的前体下,应保持DMPA的用量尽可能低,试验结果表明,DMPA的质量分数以6%为宜。
2.3预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水性聚氨酯预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过大,则调整黏度的溶剂用量大,容易凝胶,分散、乳化困难,增加溶剂用量和脱除溶剂质量,产品成本也相应增大,同时也会影响接枝率,而且所得乳液的稳定性很差;若相对分子质量过小,则涂膜表干、实干速度变慢,成本高,预聚体中水性单体分布不均匀,表面活性变差,影响产品储存稳定性而且水性交联剂的用量大,成本高。经综合考虑,预聚物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设计在2500~3000为宜。
2.4中和剂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DMPA用量一定时,随中和度的增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的外观由乳白不透明乳液变为蓝色半透明溶胶,最后变为透明溶液。相应的双组分体系外观由白色粗粒状变为蓝色荧光的白色乳液,涂膜外观也逐渐变好,表干时间缩短。因为随着中和度增大,水性聚氨酯涂料的表面活性增加,分散、乳化固化剂的能力增强,配制的双组分体系的粒径变小,水性聚氨酯分散体、水性多异氰酸酯可以实现分子级的混合,有利于—NCO基团与—OH基团的交联固化,缩短涂膜的干燥时间。但是中和度过大,则所得聚氨酯分散体的黏度过大,影响树脂固含量,以致影响涂膜的丰满度、装饰性。中和度与乳液性能的关系见表4。由表4可见,中和度以90%为宜[10]。
2.3预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水性聚氨酯预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过大,则调整黏度的溶剂用量大,容易凝胶,分散、乳化困难,增加溶剂用量和脱除溶剂质量,产品成本也相应增大,同时也会影响接枝率,而且所得乳液的稳定性很差;若相对分子质量过小,则涂膜表干、实干速度变慢,成本高,预聚体中水性单体分布不均匀,表面活性变差,影响产品储存稳定性而且水性交联剂的用量大,成本高。经综合考虑,预聚物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设计在2500~3000为宜。
2.4中和剂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DMPA用量一定时,随中和度的增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的外观由乳白不透明乳液变为蓝色半透明溶胶,最后变为透明溶液。相应的双组分体系外观由白色粗粒状变为蓝色荧光的白色乳液,涂膜外观也逐渐变好,表干时间缩短。因为随着中和度增大,水性聚氨酯涂料的表面活性增加,分散、乳化固化剂的能力增强,配制的双组分体系的粒径变小,水性聚氨酯分散体、水性多异氰酸酯可以实现分子级的混合,有利于—NCO基团与—OH基团的交联固化,缩短涂膜的干燥时间。但是中和度过大,则所得聚氨酯分散体的黏度过大,影响树脂固含量,以致影响涂膜的丰满度、装饰性。中和度与乳液性能的关系见表4。由表4可见,中和度以90%为宜[10]。

表4中和度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2.5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含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该杂化体树脂最大的特点就是氟单体TFEA参与了接枝共聚,氟原子提供了该杂化体优异的拒水、拒油、耐老化等性能。因此,TFEA用量过低,氟树脂的性能得不到体现;TFEA用量过高,乳液性能不稳定,凝聚率增大,同时成本过高[11-15]。TFEA用量对树脂影响见表5。
该杂化体树脂最大的特点就是氟单体TFEA参与了接枝共聚,氟原子提供了该杂化体优异的拒水、拒油、耐老化等性能。因此,TFEA用量过低,氟树脂的性能得不到体现;TFEA用量过高,乳液性能不稳定,凝聚率增大,同时成本过高[11-15]。TFEA用量对树脂影响见表5。

表5TFEA用量与乳液性能的关系
下一篇:介绍一种涂料灌装机的适用范围
相关文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