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进入旧版 English

涂料技术

研究性能优良的水性氨酯油木器漆的制备

时间:2011-06-23 12:15:11 来源: 作者:孙慧 点击:
1.3.2色配方(表3)

 
表3水性氨酯油色漆(白色)配方

表3水性氨酯油色漆(白色)配方
 
在钛白粉中加入分散剂、水及消泡剂,研磨至所要求的细度,再加入水性氨酯油乳液、水性催干剂、流平剂以及助溶剂,搅拌均匀,最后用去离子水稀释至规定的喷涂粘度。

1.3.3性能测试

按室内水性木器漆的标准(HG/T3828—2006)方法测定水性氨酯油涂料的性能,结果见表4。

 
表4水性氨酯油涂料的性能测试结果

表4水性氨酯油涂料的性能测试结果
 
2结果与讨论

2.1植物油的选择与油度的确定

常用的植物油有:豆油、亚油、桐油等。亚油、桐油干性较好,但漆膜颜色较深,桐油在合成中容易发生凝胶,故反应不易控制。因此,笔者采用颜色较浅的豆油,虽干性不如亚油,但可通过调节油度使合成的树脂有合适的交联密度。树脂的油度对涂膜性能有较大影响,树脂油度过长,涂膜表干慢、硬度低,耐久性不好;油度过短,涂膜表干虽快,但由于涂膜固化所需的双键含量较低,漆膜实干较慢,且干后漆膜易发粘。试验表明:适宜的油度为50~55。

2.2n(三羟甲基丙烷)/n(植物油)比例

n(三羟甲基丙烷)/n(植物油)比例是影响醇解反应转化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计算,醇解1摩尔植物油需2摩尔三羟甲基丙烷。如果n(三羟甲基丙烷)/n(植物油)比例过大,醇解物中含有大量未反应的三羟甲基丙烷,在以后的反应中容易发生凝胶;比例过低,植物油不能完全反应,将会严重影响树脂的光泽和硬度。为了使反应产物性能最佳,n(三羟甲基丙烷)/n(植物油)比例以2∶1为宜。

2.3反应介质的选择

异氰酸酯和二元醇的反应温度在100℃以下,因此,可选择沸点较低的溶剂作为反应介质。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以甲乙酮为反应介质,回流温度在80℃左右时,树脂易发生凝胶;以丙酮为反应介质,回流温度为60℃时,反应比较平稳。所以,选择丙酮作为反应介质。

2.4中和剂的选择与中和度的确定

中和剂不同,对乳液的稳定性、粘度、干燥速度及涂膜的泛黄性有明显影响,因此中和剂的选择十分重要。通常,应综合以下几个因素来选择中和剂:(1)挥发性好;(2)价格便宜,气味小;(3)对体系的稳定性好。试验中选用氨水(25%)、二甲基乙醇胺、三乙胺作为中和剂,对涂膜性能进行了考察。氨水虽价格便宜、挥发快,但中和效果不佳,所得乳液的粒径较粗,涂膜易泛黄,且气味重;二甲基乙醇胺的中和效果较好,所得乳液的粒径较细,但是涂膜的干性较差;三乙胺中和效果较好,所得乳液的粒径最细,且涂膜的干性较好。通过筛选,中和剂选定为三乙胺。按树脂的酸含量用胺中和的百分数称之为中和度。在水性氨酯油乳液中,中和度在60%~100%之间可获得较好的水溶效果。中和度越高,乳液的粘度越大,所以乳液在达到足够水溶性后,不必再进一步中和,否则体系粘度会很大,乳液固含量也会随之降低。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得出最佳的中和度为50%~80%。

2.5—NCO/—OH摩尔比的确定

溶剂型氨酯油中,—NCO/—OH摩尔比在0.90~0.95之间,羟基超量以保证—NCO基完全反应。在水性氨酯油树脂的合成中,—NCO/—OH摩尔比大于0.90时,体系粘度太大,不利于水分散,需要加入大量溶剂来控制粘度,反应后的溶剂不能完全除去,导致涂膜干性变差。因此,—NCO/—OH在0.85~0.90之间为宜。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NCO/—OH比例提高,硬度提升越快,耐水、耐介质性越好,然而聚合物水分散体的粘度也越大。通过试验,确定—NCO/—OH摩尔比以0.87为宜。

3结语

(1)选用的气干性植物油为豆油,适宜的油度为50~55;n(三羟甲基丙烷)/n(植物油)按2∶1进行醇解;选用丙酮作为反应介质,滴加TDI完毕后在60℃时保温反应数小时,随后降温、中和,水性化后得到泛蓝光的水性氨酯油乳液;(2)研制的水性聚氨酯乳液属单组分体系,通过金属催干剂进行氧化交联;(3)利用该水性聚氨酯乳液配制的清漆和色漆,性能指标达到室内水性木器漆的标准,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低、快干、施工性好,具有长期的贮存稳定性和环保适宜性、优良的耐冲击性、耐污和耐刮擦性且漆膜不易变黄。

 
关键词: 研究性能优良
发布评论
  • 验证码:

热门论坛

进入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