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进入旧版 English

船舶涂料

从十二五规划看船舶制造业如何由大到强

时间:2011-05-23 12:01:18 来源: 作者:爱卡 点击:
“我国要向造船强国目标奋进,不仅要‘振兴’更要‘调整’。”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副会长于世春指出,高技术、高附加值、节能环保型船舶已经逐渐成为船东首选,这正是我国调整的方向。

近年来,面对国际船市的大幅波动,我国两大船舶企业——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简称“中船重工”)和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船集团”)仍然取得较好的经营业绩,造船完工量位居世界前列,新接订单逆势提升,与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不断开发新船型密不可分。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中船重工近年累计承接18万吨好望角型散货船69艘,30万吨超大型油船69艘。中船集团则向市场推出了7.6万—32万吨系列原油船,1400—8530箱集装箱船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船型。同时,两大集团都已经具备了1.35万箱超大型集装箱船的设计建造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产品结构优化,一方面是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这三大主流船型的优化提升,另一方面则是进军高端。“十二五”规划提出,要重点发展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大型液化石油气(LPG)船、远洋渔船、豪华游船等船舶。

以被誉为船舶业“皇冠上的明珠”的LNG船为例,因为能够把天然气在零下162摄氏度进行液化运输,LNG船不同于一般油船和集装箱船,是国际公认的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三高”船舶。过去10多年里,韩国等少数国家一直垄断LNG船的市场,而中国作为新生力量,正在努力进入这一领域。

“十一五”期间,中船集团突破了LNG船建造关键技术,成功交付了5艘14.7万立方米LNG船,实现了中国LNG船建造零的突破。大连船舶重工集团也已完成22万立方米和26万立方米LNG船的设计研发,具备推向市场的条件。

我们在不断向高端进军,日韩企业并没有停下脚步,其高端船舶的技术优势仍然明显。孙波认为,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不仅要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也要求船舶企业全面转变管理方式,发展与之匹配的现代造船模式。中船重工在“十二五”期间将不再搞大的产能投入,而要着力提升“软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精细化管理能力,把产能充分发挥出来,以“精”取胜。

吃透国际新标准,提高核心竞争力

近日,由中国重工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研制的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通过了国际海事组织专家组的评估和中国船级社的认可,成为我国与国际同步、唯一获得双项认证的该类产品,并实现接单。

船舶航行过程中,为了调节平衡和吃水深度,都需要在船舱内导入压载水。压载水排放过程中携带的有害水生物会破坏接受水域的生态平衡。为了控制这一问题,国际海事组织通过了《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公约》,要求各类远洋船舶不得晚于2017年安装压载水处理系统,使压载水达到排放标准。

一旦公约生效,若我国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技术和产品,必然要受国外技术和产品的制约。而青岛双瑞研发成功的压载水处理系统,意味着我国能够凭借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国外在同一起跑线开展竞争。


关键词: 十二五规划船舶
发布评论
  • 验证码:

热门论坛

进入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