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进入旧版 English

涂料助剂

EP基粉末涂料用固化促进剂的合成及固化动力学研究

时间:2011-03-07 14:21:33 来源: 作者:王健 点击:
2.5.1表观活化能的确定
2.5.1.1 Ozawa法计算表观活化能
树脂固化反应能否顺利进行是由反应活化能所决定的,即只有反应分子得到了这部分能量,固化反应才能正常进行。但是,固化反应是由各种反应“重叠”所致,故其活化能应以“表观活化能”表示。假设固化反应过程中放热峰时的反应程度αp是恒定的,与升温速率无关。利用式(2)所示的Ozawa方程可计算固化体系的表观活化能。
   \
式中:β为等速升温速率(K/min);Tp为峰顶温度(K);R为理想气体常数8.314 5 J/(mol·K);△E为表观活化能(J/mol)。
根据表3数据,以lnβ对1/Tp作图得到如图3所示的拟合直线。根据拟合直线的斜率(-10.462 55)和截距(27.262 36),求得回归方程为y=27.262 36-10.462 55x;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R2=0.999 98,说明lnβ与1/Tp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由此求得固化反应的△E为82.69 kJ/mol。
             \
2.5.1.2 Kissinger法计算表观活化能 假设固化反应的最大速率发生在固化反应放热峰的峰顶温度,反应级数n在固化过程中保持不变。根据式(3)所示的Kissinger方程可计算固化体系的表观活化能。
 \
式中:β为等速升温速率(K/min);Tp为峰顶温度(K);R为理想气体常数8.314 5 J/(mol·K);△E为表观活化能(J/mol);A为频率因子(min-1)。
根据表3数据,以-ln(β/Tp2)对1/Tp作图得到如图4所示的拟合直线。根据拟合直线的斜率(9.370 3)和截距(-12.568 32),求得回归方程为y=9.370 3x-12.568 32;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R2=0.999 67,说明-ln(β/Tp2)与1/Tp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由此求得固化反应的△E=77.90 kJ/mol。
      \
法与Ozawa法求得的表观活化能相近,取两者平均值80.295 kJ/mol作为固化反应的最终表观活化能。
2.5.2反应级数n的确定
按照式(4)所示的Crane方程可求出n。由式(4)可知:当ΔE/(nR)远大于2Tp时,2Tp可以忽略不计,则式(4)变为式(5)。
           \
式中:β为等速升温速率(K/min);Tp为峰顶温度(K);R为理想气体常数8.314 5 J/(mol·K);ΔE为表观活化能(J/mol);n为反应级数。
        \
以lnβ对1/Tp作图得到如图3所示的拟合直线。将拟合直线的斜率(-10.462 55)和ΔE=80.295 kJ/mol代入式(5)计算得n=0.92。反应级数为非整数,表明固化反应较复杂。
2.5.3固化反应动力学方程
将n=0.92和ΔE=80.295 kJ/mol分别代入式(6)所示的非等温条件下常用的普适动力学方程中,可得到如表4所示的固化反应动力学方程。
 \
2.6固化工艺参数的确定[6-7]
通常采用T-β外推法来确定固化工艺参数。由图2可知:不同升温速率时固化体系的放热峰Tp存在明显差异,而树脂固化反应一般是在恒温条件下进行的。为了消除这种影响,往往需要应用外推法求取β=0时的Tp,从而可以确定最佳的升温固化范围。其中β=0时的Ti、Tp、Tf分别代表树脂体系的近似凝胶温度、固化温度和后固化温度,并可以此来确定体系的固化工艺。
根据表3中的数据,以T对β作图得到如图5所示的拟合直线。将拟合直线外推至β=0,得到式(7)。
    5v设计温度,以达到指导生产、节约能源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3·结论
(1)以TDI和3-二甲氨基丙胺为单体,合成了EP基粉末涂料用固化促进剂甲苯-2,4-二[N,N-二甲氨基丙脲],该促进剂的最佳质量分数为3%(相对于EP而言),涂膜可在165℃/5min条件下固化完全。
(2)EP/固化剂/促进剂体系的表观活化能为80.295 kJ/mol,反应级数为0.92。由于反应级数为非整数,表明固化反应较复杂。
(3)采用T-β外推法得到EP/固化剂/促进剂体系的最佳固化工艺参数,即凝胶温度为64℃、固化温度为133℃,后固化温度为190℃。
参考文献
[1]孙曼灵.环氧树脂应用原理与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张俊智.粉末涂料与涂装工艺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3]顾宇昕,张捷,周年忠.固化促进剂在耐候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涂料与涂装,2006,9(5):1-2,17.
[4]张竞,李全步,蒋英,等.非等温DSC法研究高韧性低收缩环氧体系固化动力学[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25(6):99-102.
[5]王浩,郑亚萍,张娇霞.氰酸酯/环氧树脂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8(5):3-5.
[6]郑亚萍,胡丹,张娇霞.高温快速固化高相对分子质量韧性环氧树脂研究[J].中国胶粘剂,2010,19(9):5-8.
[7]刘春林,张兰芬,龚方红,等.不饱和聚酯/复合引发体系非等温固化动力学研究[J].热固性树脂,2009,24(3):10-12,16.(责任编辑:刘芳)
发布评论
  • 验证码:

热门论坛

进入论坛